打造具有传统特色的班级文化

2019-06-07 10:54王彩霞
教师·上 2019年4期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级管理途径

王彩霞

摘 要: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善于营造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班级文化,使学生们亲近传统,学习传统,创新和发扬传统,做有修养、有远见的中国人;要使班级建设更有凝聚力,朝着向善、向美迈进,引导学生们在班级内健康茁长地成长。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级文化;传统特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2-23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0-0013-02

古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个性化和社会化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而打造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班级文化,能使学生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塑造美好心灵。

一、在班风、班训中融入传统文化  

从素不相识的几十个学生,到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是因为我们将班级当作了自己的家,有共同的约定、共同的目标。我们的班名是明德班。“明德”,取自《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古人认为,一个人学习的根本目的和首要目标是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境界。我希望学生们在小学生活中,既保持纯正的本性、善良的品质,又能不断提高修养,成为有道德的人。

我们的班级目标是“友爱、真诚、智慧、勇敢”,关注学生的品德培养和进一步的发展。我从《论语》中,从经典中,从历代的名人故事中受到启发,提炼了班训:崇雅务实,勤学善思。班训围绕做人和学习两方面,“崇雅”是契合我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班级特色;“务实”是希望学生们不仅要懂得高雅的文化和大道理,更要从点滴做起;“勤学、善思”,学、思结合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德、雅、实、勤” 是我们的班风。爱己信人,志存高远是“德”;举止高雅、谈吐文雅是“雅”;“实”就是脚踏实地,做好点滴;“勤”就是勤学好问、乐学善思。这样的班风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追求形成的。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时,我将学礼知礼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结合现今学生们的生活环境,进行尊师长礼仪、课堂礼仪、仪表礼仪、餐桌礼仪、举止文明等礼仪教育,旨在通过不断的练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我引导学生们学习了解先哲思想,做有文化底蕴的学生,并引导学生如何做人与做学问。借鉴并体现传统文化思想,我组织学生们设计班徽、谱写班歌、制作班旗,凝聚了班级的力量,形成了独特的班风班貌,努力使学生们快乐而真诚。

二、在日常管理中融入传统文化  

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从传统文化中寻求思想支持,将儒家倡导的“仁爱”“人本”思想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理念,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在班级建立制度时,我把儒家和法家思想结合起来运用,既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又严格管理。另外,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还可以借鉴道家学派的思想。如老子的主张“无为而治”,运用在班级管理时,就是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如让学生提出班级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行规划,教师从旁适时指导,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更好地展示和发展自己。

我们的班级公约是“有礼、有节、有距”,我和学生们一起约定:礼貌在举手投足间,节制在无人督促时,规矩在为人处世中。班级公约在制定时,我让全班学生一起讨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们熟记于心,并且通过教师深入解读,督促实施。

“轮流班干部”“小组自主管理”“班级人人负责制”是我们的班级管理制度。班长、小组长,进行班级管理的班干部都会轮流管理,轮流班长与固定班长一起合作完成班级工作。先从班级选出一名个人素质能力强,能带动全班同学的学生担任固定班长,然后每周竞选一次,选出一名学生担任临时班长,两位班长一起完成各项班级工作。每周小组长由小组内成员轮流担当。小组长的工作更加具体,在班长帮助引导后基本能胜任。这样的轮流,既带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给更多的学生锻炼的机会、展示的平台,又很好地保证了班长的工作效率及各项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使班级工作充满活力。

创建学习小组,我采取指定组长、自主组组的形式。我将全班同学分层,从不同层的学生中选出组长,组建小组。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效率,更激发了每个学生的能动性。班级是大家的班级,是大家学习生活的地方,班主任应让学生监督他人衣着是否整齐,语言是否文明,行为是否规范,作业是否按时完成,负责教室窗台绿植,检查窗户开关等。

三、在班级美化中融入传统文化

我们的教室,力求布置得典雅,旨在通过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形成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如班名、班级目标、班风、班训、班规和教师寄语,均被制作成班级文化宣传牌,布置在教室门口,学生们一来到教室,就是一种鼓励,一种提醒。

班级人数较多,我们在进行桌椅摆放和座位安排时就会受到限制。但我努力使每一个学生有坐在教室里任何一个座位的机会。前后轮、左右换、大组转,每个星期换三次座位,同时还要考虑到身高的差异、性格的互补,使座位极大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我们的教室里有三块版面,在和学生们沟通后,内容分别制作成“明德之星”“心愿树”“画林文苑”。“明德之星”版面呼应班名“明德班”,张贴各方面表现优秀和进步很大的学生照片,以形成榜样的力量;“心愿树”是用全班同学的心愿卡片拼成的树;“画林文苑”里张贴的是学生们的优秀书法、绘画等各种作品。每一个版面都双周更换,分别有学生专门负责。

同时,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岁寒三友也经常出现在我们的墙壁上,诸葛亮的《诫子书》是我们反复研习的篇目。教室里每一面墻壁都会说话,都在育人,每一个角落都是温馨的。窗台上的绿植葱葱茏茏,图书角排列整齐,卫生角整洁有序。

四、在学习传统中根植传统文化   

要让学生的灵魂与血脉里流淌着民族情,传统文化知识的浸润不可少。经过仔细考虑,在家长中寻求支持,我们班逐渐形成以古诗文诵读和书法学习为主的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氛围。

古诗文的诵读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即利用晨读、下午课间精彩十分钟进行反复诵读。《三字经》《千字文》《小古文》《论语》都是我们的诵读内容,许多优美经典的古诗词也被我们一一列入。

书法是我们的国粹,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爱好者。而小学生练习书法,不但能更好地感受汉字魅力,还能培养耐力、恒心,提高觀察能力、审美能力。我们的家长中,有不少书法爱好者,大家一起商量选择书法教材,承担教学生书法的任务,分工安排上书法课,每周一节,利用写字课时间我和学生们一起学习练习。书写时教室里是水写布练习,回家后是墨汁练习,学生每两天要完成一页书法作业,并拍照发到班级群里请教师点评。两年多时间,我们学习了基本笔画与基本偏旁的写法,尝试完成简单的书法作品,书法学习初见成效。

五、在特色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讲坛活动是我们班的特色活动。学生需要从自己感兴趣的传统文化中,选取一个小小的点,并做好精心准备,用5分钟左右时间讲给同学们听,每周讲一次。学习小组要进行合作,商量讲的内容,共同进行幻灯片、实物等展示准备,并选派一名同学主讲。这一活动,从四年级开始,我们已经坚持了两年时间,全班同学都已轮流讲了一遍,内容涉及传统工艺、民乐、书法、古诗词赏析、诗人故事、名人故事等方面的内容。虽然很多的讲坛内容比较简单,但这一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了解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凝聚了班级力量。

同时,为使这一活动实效性更强,我们还不定期地邀请家长开设传统文化讲坛。两年来,分别作了《甲骨文与汉字的起源》《国粹中医》《相声入门》《宫灯制作》《中华武术欣赏》等主题讲座,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讲坛的内涵。

传统节日特色活动,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活动形式。结合传统节日,我们讲节日的来历,说有关的故事;了解民风民俗,过中国节;学习节日诗词,诵读品味,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过更有创意的节日。这些节日教育活动既能使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让其了解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

此外,我还进行了课前5分钟讲《上下五千年》故事的活动;利用两周举行一次主题班会,开展了传统文化知识系列活动。通过各种特色活动,调动和利用各种资源,学生们了解了各种传统文化知识,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加喜爱传统文化,更快地融入了班级。

六、在家校共育中融入传统文化

“关系”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和面对的,好的关系源于对彼此的信任和尊重。打造传统文化特色班级,能让学生们受到教育熏陶,让其学习如何处理与教师的关系。同时,也能帮助班主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并引导家长成为班级教育的有力支持者。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这些古典名句深入教师、学生的心灵,也让教师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带着这份认知对待身边的人。如程门立雪的故事使我们班的学生渐渐发自内心地尊师重教。面对这样的学生,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多了一份喜欢,用更大的热情进行教学。

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通过学生的影响,通过班级的力量,通过家长间的相互作用,我们的家长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班的家长,对教师多了一份尊重,对学生多了一点信任,对学校多了一些理解,良好的互动氛围逐渐形成。班级文化的打造,使师生之间、家校之间,多了一份浓浓的爱意。

参考文献:

[1]金晓华.浅谈赏识教育[J].邵阳师专学报,2003(3):89.

[2]贺乐凡.中小学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94-195.

[3]黄 艳.赏识教育与“后进生”教育问题的探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4]卢彬彬.赏识教育对小学生发展的有效性实证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0.

猜你喜欢
班级文化班级管理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独立学院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