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体育院系毕业生实习实训的改革与探索

2019-06-11 06:30杨杰伟冯栋梁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应用型毕业生实训

杨杰伟 冯栋梁

摘  要:2017年《中国本科教育质量报告》指出我国多数的新建本科高校正在向应用型转变。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以黄淮学院为例,对地方本科高校在体育专业向应用型转变过程中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所遇到的基地不足、指导不便、学生不同需求、监督管理困难等难题及应对的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全国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提供借鉴。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  “3+1”人才培养模式  实习实训  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2(b)-0116-02

2017年10月16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授权人民网发布的《中国本科教育质量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已有新建本科院校678所,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1219所的55.6%。报告同时也指出,新建本科院校要立足地方,向应用型的办学定位转变。早在2013年教育部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在全国筛选了共33所新建本科高校作为首批“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1],黄淮学院名列其中。经过近些年的发展部分院校已具备新型应用型大学的雏形,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领跑者;更多的院校正在應用型道路上行进,还有一批应用型大学正在萌芽、成长[2]。黄淮学院作为其成员,近年来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走出去,请进来”和行政干预等多种手段加快推进应用型转型发展。学校在2015年被评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到2018年连续承办了五届教育部“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在国内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受大环境影响,体育学院根据学校的相关要求对所设的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两个专业也进行了较深刻的探讨和改革。最终确定了“3+1”人才培养模式,并多次修订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大幅增加了实践课时,近年来经过不断的摸索实践,在实习实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对体育学院毕业生实习实训面临的困难和采取的措施进行总结探讨,以期为兄弟院校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1  “3+1”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

“3+1”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指大学前3年通过学习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课程,在具备了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后,第4年进入不同的实习基地实习,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解决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提供有力的保障。其核心是“1”中实践环节的安排。“3+1”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高校较早应用于工科专业[3]。作为一种行之有效被社会认可的人才培养模式,各高校相继效仿,并逐步移植到了其他专业领域。国内高校的很多体育院系也与时俱进,在应用型人才建设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和建设,但一般多限于课程设置、理论课与实践课时数、比例等,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的极少[4]。黄淮学院作为应用型科技大学建设的排头兵,为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体育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经过激烈的探讨和反复的修订也应运而生,不仅调整了理论学习的各模块课程和课时结构,重点对“1”的执行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从2011级开始实行到现在已有4届毕业生,实习实训的很多问题在逐步完善中得到解决,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  毕业生实习实训面临的难题

一是实习基地不足且质量不高。特别在初期实习基地不足,且多以民办学校和市内健身房为主,规模小、条件差,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二是学生的不同需求。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有考研意向和个别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多数学生希望在市内基地实习; 三是给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和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带来很大不便,不能现场观摩、面对面交流和指导,影响了实习效果和毕业论文的质量,且校内缺少行业指导教师;四是因学生个人或实习基地的原因致使实习中途停止情况时有发生,需要及时妥善应对;五是实习期间巡视督查的问题;六是其他问题。比如顶岗实习期间的工资待遇问题、实习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及教学中发生运动损伤赔偿的问题等。

3  加强毕业生实习实训采取的措施

3.1 每年重新核定和拓宽实习就业基地

以2018年为例,截止到4月份对以往签订的18所实习就业基地依据《体育学院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进行重新核定,结合毕业生实习的效果和实际工作情况,与6所原实习基地解除协议,保留了12所实习基地。2017年下半年由院书记亲自带队分别到北京、上海等地与体育公司进行接洽,深入开展现场调研,了解公司运营情况,熟悉工作和行业标准,并与3家体育公司签署了毕业生实习就业协议,共同指导与管理实习生,签署详细的安全属地管理相关制度办法。此外还新签约了两家合作发展联盟单位和1所第三方教育培训机构,保障了毕业生实习的不同需求。

3.2 对毕业生指导教师采取“一岗双责制”

“一岗双责制”是一名指导教师,同时承担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两项工作,并进行单双年分组制。体育学院每年毕业生约150名,指导教师54人,平均分成2组,对毕业生实习进行指导。体育学院实行“一岗双责制”后,每位指导教师每年平均指导毕业生5~6人,并根据实习单位的距离尽量安排同一老师指导的学生实习,提高了工作效率。修改了《体育学院毕业生实习实训管理办法》,指导教师除了通过微信、QQ、电话等形式指导毕业论文外,还允许在合适的时间两人以上结合就可以到实习单位对实习生进行现场指导,费用报销。通过“一岗双责制”还可以把教职工的社会资源加以利用,有效地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的感情。指导老师指导的不仅是论文和实习,对毕业生的思想也能起到了引领和提升,体现了毕业生实习中的人文关怀,大大提高了实习质量和工作效率。

3.3 分类满足毕业生实习需求

在往年毕业生实习经验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做实做细“3+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毕业生实习就业工作,确保毕业实习全覆盖,满足毕业生实习就业的不同需求,结合实际将毕业生就业实习工作分4大类:市内实习类、市外实习类、考研类和自主创业类。

3.3.1 市外实习类

由体育学院统一组织报名,根据学生本人自愿申请、学院推荐、用人单位审查的原则优先安排。主要采用以下措施:一是招聘中只要三方认可即可签订《实习实训劳务合同》,合同中的条款包括属地安全、工薪待遇等;二是签订协议后体育学院开出的有实习介绍信和实习单位接收回执,必须在规定时间寄回体育学院;三是采取“双导师”制度,校内和校外双重对毕业生进行管理;四是此类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可以由体育学院派出答辩组到实习单位进行。此外,体育学院每年召开《体育学院合作发展暨“产学研协同育人”工作研讨会》邀请教育局、企业代表、学校代表等基地单位负责人共商人才培养问题,充分吸纳企业、行业的意见,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加大了专项技能课的学时学分比例及具体教学要求。

3.3.2 市内实习类

由体育学院统一安排到市内实习就業基地实习。调查了解到市内实习基地的多数学校(特别是私立学校)、健身房对实习生最看重的并不是个人专业能力,而是能吃苦耐劳,踏实肯干,能长久干下去的态度。这些单位非常缺人,却因工作条件较差、实习工资低,进步空间不大等原因却又留不住人。此种情况下,为保证实习效果一是要求毕业生必须服从院里统一安排,进实习基地实习;二是体育学院与相关实习单位签署实习协议,保证双方的合法权益。此外,实习期间难免个别学生时有发生离岗脱岗的情况,指导老师要及时了解情况,及时汇报,及时沟通才能妥善解决问题。

3.3.3 考研类

要求学生毕业当年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考试成绩在200分(含200分)以上视为考研毕业生。针对考研的群体,从学生学习深造考虑,参加研究生考试之前,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提前撰写实习教案,对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设计。在校内,每位学生需完成每周2个学时的教学或观摩实习工作,并详细记录实习过程及感受,每周上交1份实习教案或观摩心得体会给相应的指导教师。研究生考试结束后,需提供相应的研究生考试准考证及成绩单,下一学期学院统一安排进驻相关实习就业基地进行毕业实习。

3.3.4 自主创业类

创业项目获得学校创业孵化项目资助,创办公司获取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的视为自主创业毕业生。借助黄淮学院创业学院平台搭建自主创业类毕业生实习工作,由创新创业课教师任创业指导教师,调动体育学院社会资源,帮助实习生完成前期的公司注册及登记,除了有税务登记和营业执照外,实习生必须提供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及实物凭证,指导教师才能给予评价打分。

4  结语

“3+1”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学校大的发展趋势下实行的。加强专业的应用型建设有利于企事业单位、学校、学生三方共赢。本研究是学校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尝试。尽管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管理困难、经费不足、工作量大等问题,但其发展方向是大势所趋[5]。至于学生毕业后所在单位的工作年限、单位性质、就业的满意度、对母校、对专业的认可度和建议等需要做后续的跟踪调查。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EB/OL].https://baike.so.com/doc/7852216-8126311.html.

[2] 最新版高等教育质量“国家报告”出炉[Z/OL].(2017-10-16).http://edu.people.com.cn/n1/2017/1016/c367001-29588440.html.

[3] 姜稚清.试行“3+1+1”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2):59-61.

[4] 孙义良.新形势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5):61-65.

[5] 张千友,王福明,郑飞.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效、困境与突破研究[J].职教论坛,2017(12):87-91.

猜你喜欢
应用型毕业生实训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