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城区健身教练资质的调研

2019-06-11 06:30黄玲玲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5期

黄玲玲

摘  要:为了研究阳新城区健身会所健身教练的资质状况,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对阳新健身教练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教学能力、基本能力、知识结构体系、职业素养等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阳新城区健身教练多为20~30岁的青年,且以男性为主;学历以本科为主,大部分有体育专业背景,知识技能结构较完善;指导内容多样,但指导的灵活性较差,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等问题。为了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将来更好适应健身教练的职业需要,本文从应健身教练的职业需求为出发点,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以为培养出能满足社会所需求的健身指导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阳新城区  健身会所  健身教练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2(b)-0185-04

随着我國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提高,健康健美的时尚生活方式成为一种趋势。各种健身会所、健美中心快速发展,健身教练的队伍也迅速壮大。私人健身教练,就是受雇于私人,在群众性健身消费和体能锻炼活动中从事健身健美指导、知识技能传授等活动的对雇主个人直接负责的健身指导人员[1]。健身教练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健身健美的需求,促进了健身这一朝阳产业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次调查将阳新城区的8家健身会所健身教练进行调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为体育健身行业的发展、健身会所的运营者、体育行政管理机构及高等体育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同时提出相应的建议促进健身教练队伍有序、健康的发展,继而为阳新城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健身指导服务。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阳新城区8所健身会所100名健身教练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对阳新县城三和健身、纽森堡健身会所、迈动健身、艾尚健身、莱美健身、环球等8家健身会所健身教练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回收率96%。

1.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走访健身会所,与8家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教练和教练经理进行交流,了解其会所的教练情况,并获取相关的研究信息。

1.2.3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平台和查阅资料收集相关的著作期刊论文20余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  结果与分析

2.1 阳新城区健身会所健身教练个人基本情况

从表1数据显示,在阳新城区健身教练的年龄结构方面,比例最高的是20~30岁,占调查总人数的82.29%,同时31~40岁的教练人数占到总调查人数的12.63%。这两个年龄阶段的教练是健身教练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充满活力与朝气,体现我国健身产业年轻化的特点。在性别结构中加强女性健身教练的选聘和培养,优化健身教练的性别比例,吸引更多的健身爱好者加入到健身的行列中[2]。

2.2 阳新城区健身会所健身教练个人职业背景

2.2.1 学历结构

从表2中,可以看出阳新城区健身教练队伍中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有49人,占调查人数的51%。同时专科学历人数从事健身教练的也占到调查人数的37.5%。一般来说高学历毕业于体育院校的健身教练能提高健身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保证健身指导的科学性[3]。

2.2.2 任职年限

从私人健身教练从教时间的长短可判断其指导经验的多少[4]。一般认为任职年限越长该教练的工作经验越丰富,这也成为衡量健身教练的能力高低的标准之一。表3显示阳新城区健身教练工作1~2年与2~4年所占的比例相当,并占据了总调查人数的75%,说明阳新城区大数健身教练的任职年限并不长,教学经验不丰富的现实。教学经验是否丰富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健身指导的科学化和实效性。

2.2.3 资质认证情况

表4统计数据显示:被调查的健身教练中,持有亚洲体适能证和社会一级指导员证的分别约占总调查人数的25%和56.25%,并且个别教练同时拥有多个私教认证。无资格证从事健身教练的现象还存在。证书颁发的不规范性必然会制约健身教练的素质发展,因此健身教练认证规范化有待需进一步解决。

2.2.4 职业培训情况

进行职业再培训是不少健身教练为了长远地、更好地发展的一种选择,从表5可见,参加1次的培训约占43.75%,参加2~3次培训的占41.67%。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认为需要通过进修培训来满足会员和工作单位需求的占到83%,由此可见,教练渴望进修培训的欲望是强烈的,但在走访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健身会所没有专门培训教练的机制,大部分教练进修都是自费的,这对教练技能的提高和创新是有抑制作用的。

2.3 阳新城区健身会所健身教练个人专业素质

2.3.1 健身指导的内容

此问题是开放性的,健身教练可多项选择。从表6数据显示,指导内容器械占80%,其次是操类、有氧运动及运动处方比例相当,分别占53%、55%和57%。指导营养配餐和身体机能评定的教练相对较少。由此可见,应相应的增加健身教练指导内容的多样性,。

2.3.2 健身教练对自身专业理论水平的满意度

表7调查数据显示:阳新城区健身教练对自己专业理论认为“完全胜任”的约占43.5%,认为“胜任”的也占到40.63%,认为“一般”和“勉强胜任”的占16.75%。这表明阳新城区健身教练对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都比较满意,这可能与大多数教练是体育院校毕业的学生,他们经过专业的理论学习的原因有关。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96%的健身教练认为在健身指导中更重要的理论知识是运动保健、运动处方等人体学科知识,其中还有9%的认为体育管理学等社会学知识对健身指导有一定的作用。专业的健身指导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健身教练只有掌握和熟悉专业的理论知识,科学合理的用于健身指导中,才能提供会员高效、安全的健身指导[5]。

2.3.3 健身教练认为对健身指导最所需的专业能力

私人教练的专业能力包括动作示范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社交能力、理论分析能力等[6]。表8调查数据显示:健身教练认为对健身指导最重要的专业能力是动作示范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分别占调查的93%和97%。这表明这两项能力是作为健身教练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同时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分别占62%和53%。其中社会交际能力是被健身教练认为最重要的专业能力,健身教练从事的大多是“1对1”的指导工作,与会员能够高效的沟通并取得会员的认同是非常重要的[1]。因此,健身教练不但要具备牢固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社交能力,与会员保持良好健康的人际关系,展现自身的才能与活力,也是教练们须具备的能力。

2.4 高校与健身会所建立合作对教练队伍提高的研究

2.4.1 健身教练认为体育院校生进入健身会所工作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体院院校学生是健身教練队伍输出的主力军,毕业于体育院校的教练占到调查人数的70%,体育院校学生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健身教练队伍的素质。据表9调查数据显示:能力结构单一的占63%,动作示范能力的占57%,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的占73%,存在交际问题的占63%。由此可见,体育院校学生进入健身会所工作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其中最欠缺的是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欠缺可能与高等体育院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能力实践的不足有关。

2.4.2 高等学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课程体系对健身指导需要的满足度

此问题是针对高等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否能满足健身指导的需求设计的,据表10调查数据显示:有75%的健身教练认为不能满足。现有的课程体系能否满足社会对健身指导人才的新要求还是值得考量的[7]。由此可见高等社会体育院校学生课程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及时的课程改革以满足培养健身教练健身指导的需要。在走访调查和调查问卷实施的过程中发现有86%的健身教练认为高校和健身会所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是有利于教练队伍的提高。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阳新城区健身教练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健身教练中大部分是来自体育院校的学生,学历水平整体属于中等偏上,健身教练的对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都比较满意,但是进入健身会所工作动作示范不够规范、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和存在交际问题等问题。

(2)健身教练资格认证缺乏统一的审核机构和审核标准,证书发放和认证混乱的现象还存在,而且健身会所还存在无证上岗的情况,对持有资格证没有一个绝对严格的态度。

(3)健身教练的指导内容单一,还需要加强营养配餐和身体机能评定等技能。形式较单一,缺乏相对的灵活性。

3.2 建议

(1)建议有关体育行政部门尽快完善健身教练管理机制,确定健身教练的业绩评估体系,对健身教练的培训、考核、颁证、上岗、年审注册、晋级、职称评定、工资及相关法律等作出明确的规定[8]。从而促使健身人才队伍在质量上提高,满足阳新城区群众体育的发展要求。

(2)注重高学历健身人才的培养,建议把培养健身人才的工作引进高等体育院校,实行学历和职业证书“双证制”,并和有关健身会所,健美中心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高等体育院校的学生提供技能培训的交流平台。同时并对以往的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增设培养社交能力和提高专业技能的课程,以满足阳新城区对健身教练日益增长的需求。

(3)建立行业协会,协会可以设置多个功能如培训、咨询、业绩评估和竞赛等,帮助健身会所加强检查和监督,使健身教练向科学化、规范化、健康化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野,吴晓红.南京市大型健身俱乐部私人健身教练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4(1):33-36.

[2] 施明雅.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现状与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和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5,26(1):102-103.

[3] 李晓芬.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特征和经营模式[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3):26-31.

[4] 张铭.对私人健身教练职业素养的探讨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7,29(4):20-21.

[5] 嵇思达.私人教练的沟通技巧[J].健与美,2003(3):40-41.

[6] 毛俐亚.健身健美指导员行业定位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0(6):39-41.

[7] 相建华.塑造金牌私人教练——现代健身房私人教练员职业生涯设计[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8] 李红平,张闻.我国健身教练员现状调查和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2):26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