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校园如何守护食品安全

2019-06-11 07:28
华人时刊·校长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校食堂义工午餐

众所周知,学校食品安全一直备受广大家长的关注。那么,放眼全球,国外相关部门和家长又是如何监督和关注学校、幼儿园孩子们的食品安全?国外在校园食品安全方面又有哪些具体的规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国外如何守护孩子“舌尖上的安全”。

美国: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

目前,美国各中小学约有60%以上的学生在校就餐。为保障食品安全,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和郡立机构,以及非营利机构、高等院校和学校等,多方协调、密切配合,从农场种植时就开始抓食品安全,通过在播种、选择、采购、运输、贮存、准备、烹制、端送食物等每一步骤中从严把关,切实保障食品的安全可靠,最大可能地防范和避免食品安全隐患。

校园食品安全由联邦政府部门、非营利机构、高校等层面立法并且制订指导方针及指南,提供各种资源。比如美国联邦政府制订有国家学校午餐法案,该法案旨在帮助各州建立、维持、运营和扩大通过学校提供的儿童营养项目。此外,每一所参与国家学校午餐或早餐项目的学校每学年至少获得两次食品安全检查,由负责食品安全检查的州或地方政府机构进行。

美国各州是食品安全检查的监督机构。美国50个州中有19个州的法律明确规定,学校饮食管理人员必须经过行业组织认证的食品安全培训并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从事饮食服务工作。其余31个州的卫生或教育主管部门也提出了类似的要求。对其他餐饮服务人员,各学区均要求至少经过16小时的食品安全培训方可上岗。除此之外,美国各州还会在当地学區内建立并实施一个召回警报系统,以确保每个学校都能迅速了解食品召回的情况,并了解如何应对食品召回警报。

美国的每所学校都要按照所在州或当地的食品安全法规的要求,安排食品营养主任或食品保护经理参加培训,以考取食品保护经理的认证。为了防止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学校必须要求员工报告某些已确诊的疾病和疾病症状,并限制或排除患病员工上菜,以及处理食物接触的台面。

加拿大:令人惊讶的学校食物“禁带清单”

加拿大没有统一的学校午餐制度,所以大多数学校都不会供应学生的日常餐饮。以公立小学为例,孩子们的午餐通常都是父母在家里准备好,用便当包早上带去学校,一般需要带午餐和两顿小食加餐。因此,这也造成了每年一到返校季,加拿大的一些家长都会苦恼于加拿大学校列出的“禁带食品清单”。有些家长抱怨说,都不知道给孩子带什么了。

渥太华的一位妈妈基姆·贝克就被女儿小学寄来的“禁带食品清单”惊呆了。花生不让带不难理解,因为加拿大很多人都对花生过敏,但今年禁止带到学校的食物还包括:核桃、山核桃、腰果、开心果、芝麻、豆荚、亚麻、小麦、大麦、黑麦、面筋、贝类、带鳍鱼、豌豆等。学校说贝克女儿所在的4年级有同学对特定食物过敏,为了最大程度避免伤害,只能列出这个“禁带食品清单”。

面对家长的诸多质疑,学校后来不得不将亚麻、小麦、大麦、黑麦和面筋从“禁带食品清单”中删除。但是面对余下的这些,家长们还是感觉“压力山大”。

澳大利亚:专业的家长义工充当内部监督员

很多澳大利亚的学校食堂往往是在一个或者几个大师傅的带领下,由家长作为义工志愿加入的情况下,合力来运营的。如果食堂的大师傅进货过期的牛奶或发霉的面包,由于家长都是义工,并不受工资方面的挟制,所以他们往往会义无反顾地进行反对,要求食堂提供更好、更安全的放心食品。

澳大利亚的家长志愿者加入学校食堂运营,一是能让学校食堂的运营成本降低,从而使孩子们的饭菜更价廉物美,更为重要的是,自己孩子就在学校里读书,所以家长在准备食物的时候会更加小心谨慎。实际上,这也实现了家长对学校食堂运营的监督。

据了解,并不是任何一个家长就能担任食堂义工的,如果谁想当就能当,这同样是对孩子食品安全的不负责任。每个家长义工在上岗之前会和正式员工一样,参加食品加工课程的培训,并且熟悉食品安全条例。在没有达标的情况下,哪怕家长怀着一腔热情,食堂也会拒绝家长的帮助。

除了家长义工的内部监督,外部监督也极其重要。澳大利亚的幼儿园和学校都遵循严格的食品留样制度,以及接受外部机构的定期检查。各个州的食品安全局和当地的市议会两方面都可以对学校食堂进行检查,确保食堂遵守食品安全条例。

猜你喜欢
学校食堂义工午餐
再来一碗
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宜尽快全覆盖
井下午餐
校有校规
午餐
学校食堂是黑暗料理的发源地
带上孙子做义工
当义工,好处多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连慈善义工工作
午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