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指向学生多样化发展的“求真”课程群

2019-06-11 07:28周建凤
华人时刊·校长 2019年4期
关键词:求真指向校本

周建凤

在高质量完成国家课程的前提下,我们构建了学科类课程、阅读类课程、活动性课程和思维拓展课程,激发学生各方面兴趣,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

一、“求真”课程群的构建设想

经过多年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江苏省溧阳中学附属初级中学以“求真”为校训,秉持“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高于一切”的理念,以培养多样化发展的学生为己任,努力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学做真人,追求真知,表达真情”。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对于当下的大部分初中生来说,他们基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更多的需求是得到尊重,实现自我。学习金字塔理论形象展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的学习保持率是不同的。学生唯有主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进步。如何主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学生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而且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逻辑数学、音乐、空间、身体运动、人际关系、内省和自然等智力。不同学生,其发展需求和智能指向是不同的,我们尽可能为之提供适合的课程。

静观当下,初中生的学习状态基本是固化的,基本上围绕着考试和分数转。不仅如此,他们对学校的喜欢程度不容乐观。学校成为他们没有多少故事发生的地方。对此,我们必须做出改变,我们也应该有所改变。指向学生多样化发展的课程应运而生。我们想,学生从自己选择的课程中哪怕激发了他们某一方面的兴趣,哪怕他们仅仅感到有意思,就是一种收获。学校说到底,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也深知,学生的发展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

目前,学校教育重视课本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个性化发展的需求,重视题目的大量训练而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的激发,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健康发展,束缚了学生的个性解放。基于这样的现实,我们需要对原有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在教与学方面进行实质性的改变。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大力宣传普及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全面发展、人人皆可成才、终身学习等科学教育理念”。对于一所学校来说,需要在办适合的教育方面做出回应。

基于以上分析,构建指向学生多样化发展的“求真”课程群成为我校走向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

所谓课程群,是以特定的素养结构为目标,由若干门性质相关或相近的单门课程组成的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彼此连接、相互配合、深度呼应的连环式课程集群。它通过对相关课程进行再设计,以课程间的知识、方法、问题等逻辑联系为结合点,体现群内一门课程对另一门课程的意义,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系统。

二、“求真”课程群的构建内容

1.“求真”课程群的整体建构

基于学校的育人目标,我们构建了如下课程模型。

(1)学科类课程

定位:即国家课程的校本化,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音乐、体育、美术等。

主体:这类课程的建设主体为教师、学生合作共同开发与教师团队协作建设。

内容:这类课程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基于学生成长实际,进行校本化的内容重组,在实践中融合学科素养的培养。①聚焦各学科的关键知识和关键能力,建构统整课程与统整教学。②满足不同学生独特的学习需要,建构差别化学科课程。

(2)阅读类课程

定位:基于学科课程中阅读内容的校本化。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认同学校文化。

主体:这类课程的建设主体为教师、学生合作共同开发与教师团队协作建设。

内容:这类课程以主题的形式呈现,以语文和英语阅读为主,辅以其他学科类阅读。以语文为例,按不同作家作品进行拓展阅读。如以下作家的作品:郭沫若、丰子恺、汪曾祺、丁立梅、迟子建、张晓风、毕淑敏等。英语以阅读《21世纪周报》为主,同时编写相应的阅读校本教材。

松竹梅文化课程是阅读类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建有松竹梅三个园区。其中,坚毅挺拔的青松,寓意着高远的理想目标,纯洁的心灵世界,强健的体魄身姿,挺拔的精神气质。愿我们的孩子们牢记我们的校训内涵之一——学做真人!挺拔向上的翠竹,寓意着坚守的诚信节操,持恒的韧劲热情,率直的个性品质,不屈的气节尊严,让我们的孩子们懂得校训内涵之二——表达真情!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如梅一般不畏苦寒,堅持求索真知灼见,铸就人生价值,付出一路芬芳,愿我们的学子遵循校训内涵之三——追求真知!

(3)活动性课程

定位:即校本开发的主题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一体化重建内容之一。

主体:这类课程的建设主体为教师、学生、校外人士。

内容:活动性课程主要包括社团和实践课程。社团包括体育与艺术社团。体育类社团包括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等,主要指向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等核心素养。艺术类社团主要包括合唱、舞蹈、瑜伽、流行音乐弹唱、街舞、拉丁舞、书法、漫画、摄影、篆刻等,主要指向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核心素养。实践课程包括种植园课程和研学旅行课程,主要指向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科学精神、国家认同等核心素养。

(4)思维拓展课程

定位:即校本开发的思维拓展课程,是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一体化拓展内容之一,旨在为有特别需求的学生提供服务。

主体:这类课程的建设主体为教师、学生。

内容:思维拓展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拓展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猜你喜欢
求真指向校本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备考新指向
张锦绣
阎生德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中年级“生本写作”教学的“三个指向”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一日
牛趣(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