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教学活动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9-06-11 07:28仲怀国
华人时刊·校长 2019年4期
关键词:表面积长方体数学知识

仲怀国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重要的课题,同时也是我们教育实践者不懈追求的目标。围绕所学知识,合理、巧妙地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谈几点建议:

一、结合新课标来设计教学活动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课前让学生自备一个小长方体实物(药盒、牙膏盒、鞋盒、酒盒等),先让学生说说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然后引发学生思考:“工人师傅在制作这纸盒时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呢?如何计算纸盒的表面积?”学生讨论归纳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表面积=六个面的面积之和。知道了“表面积”的含义后,让学生分组合作,量出长宽高并计算纸盒的表面积。然后让学生带着计算方法,分组去测量并计算班级图书柜、投影柜、整理箱的的表面积,通过动手操作,学生熟练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合作者。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推理、操作、交流等现实活动,通过教学活動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二、教学活动应以“趣”来提高教学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在教学中教师要展示给学生能够引发他们兴趣的东西,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引导他们对课本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我将课堂设置成一个“文具超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组、分批扮演售货员或购物者,然后模拟超市购物。在场景中学生购买铅笔、作业本、小刀等学习用品,让学生亲历购物的过程,掌握基本的关于钱币的选择、购物的计算以及找零。整个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让学生在实战中感受数学乐趣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对数学的学习充满热情。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引导学生勤学乐思,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应用到数学。

三、教学形式多样化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要想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除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外,还要经常性地开展各种各样、新鲜有趣的课外活动。

例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法》时,把全班学生分成6个课外活动学习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分组完成50道练习题,比一比哪组的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组织形式多样的笔算竞赛、口算比赛、速算比赛等,让学生在竞赛的氛围中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数学之星、计算小能手、口算王、最强小组的评选,让学生在适当的竞争中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互相感染、互相帮助,一起提高数学的学习水平。另外教师还要在数学课上,注意让学生学会将与本节课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联系起来,让他们知道学好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三大学习方法之一,它既能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学习《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采用了“ 猜一猜 ”的方法引导学生猜想。上课前师生一起玩一个小游戏:随机说一个数,然后猜一猜能否被2、3或5整除。师生互猜,学生有的猜对有的猜错,老师猜的全对,学生感到很惊讶,非常想探寻其中的奥秘。这时,教师加以引导,进入学习内容。再如,在实践活动《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时,先让学生大胆猜一猜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都是多少度,是怎么得到的?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的过程、方法、以及结论,再小组互相通报结论。之后再进行全班讨论,最终由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边数-2)×180°。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五、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更容易提高教学效率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在生活中已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即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在入手问题、搭配问题中,采取让学生亲自实践,用不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通过多媒体展示过生日的场景,“你哪一天过生日?”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日以及是怎么过生日的。引发学生的兴趣,再说说今天是几月几号,算算自己的生日还有多少天。当学生的兴趣正浓,注意力非常集中的时候,再引入教材上的问题,把小组内同学的生日进行汇总,小组内进行统计生日等。

在情境中激发兴趣,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可以让学生积极投入到问题情境中来,自觉地参与数学实践的探究活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远常新的课题。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合理有效地安排教学活动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求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有趣、紧凑、精炼,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顺利地实施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江苏省宝应县曹甸镇下舍小学)

猜你喜欢
表面积长方体数学知识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表面积是多少
考虑问题要周全
表面积是多少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问题征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