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初探

2019-06-11 07:28黄娟
华人时刊·校长 2019年4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景点品德

黄娟

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其主要表现分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提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素养是融合性的实践智慧。品德课程的核心素养不是观念的和技艺的,而是实践的、行动的,是引导学生在整合、理解上述知识与观念的基础上,通过现实行动实现生活和人本身的逐步完善。如何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在品德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呢?下面笔者就以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的教学为例,来具体谈一谈。

一、创设情境,在生活实际中构建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生对于现实生活并不是一无所知,在他们十多年的成长过程中已积累了不少生活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生活态度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从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活化情境,在生活中构建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在执教《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时,就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

师:今天,我们就要来做一回小导游,带着游客们逛一逛咱们的南京城。

你们看,一位小导游正热情地向游客们推荐一处景点。

生观看视频。(视频中提前录制好一段玄武湖公园的推荐词)

推荐词:我叫陶西西,我向大家推荐南京的著名景点——玄武湖公园。玄武湖位于南京城中,东枕紫金山,西靠明城墙,是镶嵌在南京城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师:你最想向游客们推荐哪个景点呢?请你模仿视频中小导游的介绍,给游客们推荐一个吧。

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南京景点的明信片、地图、景点门票等资料,一一介绍南京的著名景点。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让学生通过学习视频中推荐旅游景点”的方式,将学生的已有经验激活了,几乎每个学生都高举小手跃跃欲试。对于从小生活在南京城的学生来说,莫愁湖、明孝陵、夫子庙、鸡鸣寺、中山陵、石头城、阅江楼等这些景点他们再熟悉不过。再结合收集来的景点资料,更能激发他们有话可说的欲望,提升他们在活动中联系生活捕捉信息的能力,参与社会学会学习的能力。

像这样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将品德课堂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讓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掌握品德与社会知识,让小学生的“社会参与、信息意识、人文底蕴”等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构建,使品德教学更有实效。

二、问题导向,在探究学习中培育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发展“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就是要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发展学生探究能力与创造能力。在《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的教学中,我就使用了这样一招。

师:大家刚才推荐了南京城的不少景点,如果把这些景点统统游览一遍,恐怕要用上好几天呢!可是,游客们只有一天时间,怎么才能让游客们玩得尽兴呢?看,我们的小导游陶西西特别热心,为游客们制定了一个“南京一日游”行程安排表。

出示不合理的“南京一日游”行程安排表。

师:这份“南京一日游行程安排”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

(生在讨论交流后发现了其中不少的问题)

生:

1.景点过多。

2.行程安排绕路。

3.每个景点游玩时间过短。

4.返回时间过早。

5.有的景点更适合晚上游览。

……

师:那么这些景点如何安排才是合理的呢?

(生继续探究)

生:

1.选择南京城最值得看的景点(注意景点不贪多、相对集中)

2.确定景点间的先后顺序(注意不要走重复路,以免浪费时间和体力)

3.确定每个地方游玩的时间(保证充分游览时间)

4.考虑合适的交通工具(考虑拥堵路段)

师:是啊,当我们全面考虑了这些情况——选择景点、确定路线、考虑时间、选择交通,才叫做合理安排。

在热热闹闹地推荐景点后,笔者提出这样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只有一天,怎么玩才能尽兴?这恰恰是学生没有想到的。接着笔者以问题为导向,抓住学生乐于给他人找错的心理,先将一个不合理的“南京一日游”行程安排表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发现行程中的错误、自主探究。学生就能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在发现问题中进行自我提醒、自由纠正、自我指导,在学会学习中培育“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核心素养。

三、小组合作,在动态生成中发展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发展“社会参与、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要求学生不仅能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还要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集体教学一种补充,是品德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学习方式。笔者在引导学生从不合理的“南京一日游”行程安排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学会如何合理安排行程。最终真正解决问题,还要学会正确运用。

师:我们自己在设计一日游行程计划时,要避免刚才出现的错误。下面的时间就交给大家。四人小组合作,给游客们设计“南京一日游”日程安排表。

(ppt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1号取出材料袋里的地图、彩笔。

2号从图中圈出景点,在地图上画出合理的游玩线路。

3号填写“南京一日游”行程安排表。

小组上台展示交流,4号演说“南京一日游”行程安排。

时间为7分钟。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小组内的每个人既有独立的任务,又要相互支持合作。在处理交流信息、填写《一日游行程表》、准备上台汇报安排理由的小组活动中,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老师把讲台让给学生,把话语权让给学生,学生一方面大胆分享自己小组对南京一日游的安排,另一方面还要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在分享、质疑、启发和补充中不断完善一日游安排,最终达成“学会合理安排一日游行程表”的教学目标。

此次小组活动始终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开展,让合作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动态生成中发展“社会参与、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

四、向课外延伸,在实践探索中形成核心素养

仅仅纸上谈兵,指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南京城一日游”还不够。因此,作为一名品德教师,还应将品德教学继续下去,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40分钟的课堂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完成后,结合学生的暑期实践活动,我还布置了“红领巾走访大南京——南京一日游”的实践作业,通过纸质记录、视频拍摄、制作手绘文本《南京一本通》,上传资料到班级微信公众号等形式,让品德教学真正从课内走向课外,使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社会实践中真正形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求,善于根据教学实际,搭建起课堂与生活的桥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达到综合能力的提升,真正达到品德课堂的真实深度。

(南京市红山小学)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景点品德
Where Empires Meet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假期后,景点在干什么你想象不到
好学者贤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
景点个股表现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