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与文化自信的内在逻辑

2019-06-11 12:11武卉昕
知与行 2019年2期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内驱力转型

武卉昕

对于中国社会发展而言,新文化运动不但是中华民族精神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更开创了中华民族文化自我确信和自我确证的先河。作为重要的文化转型,新文化运动以文化自觉,尤其是文化自信为内部驱动力。

一、文化转型的内驱力

“文化转型是指特定时代特定民族或群体所习以为常地赖以生存的主导性文化模式为另一种新的主导性文化模式所取代”。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看,这种由文化危机引起的文化转型,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这一变化过程有其发生的源泉和动力,即文化矛盾运动中的内驱力。具体来说,这种内部驱动力一是指人在对象化的文化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自我觉醒,即文化自觉;二是建立在文化自觉基础上的对某一文化精神、文化模式的自我确信,即文化自信。作为文化转型的内部机制要素,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更具有决定意义。其中,文化自觉是实现文化内在创造性转化的基础性要素。文化上的自我觉察和自我觉醒是形成文化自我确信的前提;文化自信则是实现文化转型的驱动要素、是启动文化觉醒和外在批判性重建的整合要素、是关联思維与实践的纽带,具有更重要的使命性。今天,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信心。这种自身文化价值不但包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价值,也应包括在历史文化发展中被中华民族不断选择和创新的文化价值,因为在继承基础上的选择和创新才是保持文化生命力的关键。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驱力

从本质上讲,新文化运动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史的重大转型,它实现了主导文化观念、文化价值体系、文化实践模式的根本性转变。而这种重大的文化转型是要靠内部的驱动力才能够得以实现的。比起以往的社会思想改革和文化革新,新文化运动有更清醒的启蒙目标、有更具体的改造途径、有更实用的理性思维、有更合乎规范的“扬弃”手段。这些特征一方面表明文化运动“新”之所在;另一方面表现出了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体和对象的中华民族,在应对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时有十足的底气。这个“底气”,用现在的理论话语来说就是文化自信。无论是民族精神的自觉,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接纳,亦或是对民主科学精神的求索,都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选择和创新的确认,是对自身价值的文化认可。

三、新文化运动对文化自信的表达

文化自信是新文化运动的内驱力,而“举一切伦理、道德、政治、法律、社会之所向往,国家之所祈求,拥护个人自由权利与幸福而已”的新文化运动之各项举措和具体目标,则是对文化自信的行动表达。新文化运动对宗法道德的摒弃、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对平等人权的期盼、对思想自由的渴望、对马克思主义的接纳等均具有空前意义。具体说来,破除旧道德、提倡新道德,不但要有与从前“儒者三纲之说”的传统观念决裂的决心,更要有对将要选择的“自由”“平等”“独立”理想的自信,即“道德文化自信”;反对专制愚昧,提倡民主科学,不但要有反对专制愚昧的理由,更要有对民主和科学的确信;放弃空想社会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不但要有对空想社会主义非科学性的清醒认识,更要有对马克思主义能够引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选择自信;构成上述新文化运动主体内容和具体举措动力的就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被激发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同时,新文化运动的这些主体内容和具体举措也是内生动力的外显,即文化自信的表达。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文化转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对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新时代不但是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也是文化发展的新时代,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文化转型。从文化发展的总趋势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入新时代,加快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步伐,给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以保持独立和创新性融合的可能;从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入新时代意味着在传统农业文明条件下自发的经验型文化模式被彻底打破和在工业社会条件下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的最终确立;从中国近现代文化实践的过程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必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的关键时期。无论从文化发展的总趋势,还是从文化现代化的总进程,亦或是从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实践历程的任何视角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入新时代,都属于文化领域上脱胎换骨的变化。在这样的新时代里,中华文化包含的主要内容、主导模式、精神传统、文化习惯都面临着重大转变,即总体上的文化转型。

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这是一个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新时代的各项建设需要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也需要更深层次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动力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文化转型的内驱力,更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生性动力。来自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文化自信,以其强有力的衍生性、强大的聚合性和高尚的担当品质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建设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应对文化转型的历史使命,更需要文化自信的指引。

六、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文化自信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文化自信,这种自信并非单纯出自情感层面,更多地来自成绩的真实性、问题的客观性、直面问题的勇气底气、解决问题的科学性。简言之,我们可以利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即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来理解文化自信的本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人们做事的起点,也是党做任何实际工作的现实出发点。由社会历史取径,在变动不居的社会历史环境中探索问题的本质,不狡黠逃避、不欺人自欺、托真理基础、迈实践步履,这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行事作风,经年累月,历久弥新。

现如今,文化自信表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这使我们有勇气实事求是地面对新时代取得的新成就,有底气地得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的结论,有依据地确认“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除此之外,文化自信还表现在有能力实事求是地应对新时代的新问题,能够直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新矛盾、新挑战;表现在能够实事求是地承担新时代的新使命,以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表现在实事求是地理解新时代的新思想,即基于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之世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国情、党对人民群众领导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考验之党情的现实情况提出来的理论;表现在敢于实事求是地践行新时代的新方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概言之,文化自信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价值线索,在重大历史转折和文化转型时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文化运动中,文化自信是救亡图存、去陈图新的内驱力;在新时代,文化自信更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价值引领,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建设砥砺前行。

(作者系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研究”〔17ZXH5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徐雪野 吴 楠〕

猜你喜欢
新文化运动内驱力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破译自推娃的密码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下篇走向觉醒的文化与精神
觉醒与解放
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动机与物理成绩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浅析中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