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舆论方面的重要论述之现实意义

2019-06-11 12:11陈秋雷
知与行 2019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舆论引导媒介融合

陈秋雷

[摘 要]随着媒介融合步伐的加快以及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新闻传播理论日益丰富,作为新闻传播学理论中重要的研究对象“舆论以及舆论观”对于媒介理论发展起着有益的补充作用,媒介融合背景下应该重新审视新闻传播理论,无论是传播主体,还是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背景、传播观念、传播效果、传播反馈都在发生變化,舆论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时代,对于公众所关心的共同话题都有着新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方面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的代名词,更符合中国当代国情与舆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的重要论述,既是中国依法治国理念以及长治久安的理论支撑,又是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益的补充,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我们应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党的舆论宣传工作论述入手,结合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知识,结合传播特点以及传播模式的构建,对习近平总书记舆论方面的重要论述进行分析,阐述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舆论引导;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媒介融合

[中图分类号]G2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9)02-0009-05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方面的重要论述的理论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舆论方面的重要论述有着重要的理论依据,本小结主要从现实理论出发,阐述其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方面的重要论述的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舆论重要论述不是一个人独创出来的,而是在中国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化的结果,首先必须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素,符合人民的意志,符合中国人民共同价值观念的信仰,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舆论思想的延伸与发展,也是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的中国化,更是新时期江泽民胡锦涛舆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也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国情。舆论一词在新闻学中的观点就是认为:观众在一定的公共时间范围内对于共同关心的话题一直发表的意见或者态度,有特定的语境与时间界定,同时也有一定的历史环境,舆论与宣传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宣传主要是把受众带到一定的目标上去,讲道理才是宣传的基本要素,所以丁柏铨先生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舆论重要论述是:自十八大以来,党的舆论观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关于新闻和舆论工作的一系列根本性的重大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舆论观”。所以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重要论述是党的新闻舆论观,符合中国国情的舆论观,符合广大人民意志的新闻观与舆论观,更是有智慧的新闻舆论导向,符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要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重要论述是对党的舆论宣传工作做出的新定位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通讯社三家媒体进行走访,在走访的过程中发表了重要的讲话,他强调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在讲话中强调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党的舆论工作关系到党的命运,这也是习近平对当前舆论工作的新定位。对于新时期党的舆论宣传工作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党性原则是第一位的,也必须要以人民为中心而开展工作,一定要讲政治观、责任观、创新观、大事观,党的舆论宣传工作要符合时代的发展与人民的意愿,从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明确指出舆论宣传工作必须要有大局意识、坚持党性原则。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方面的重要论述是对媒介融合背景下舆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家媒体讲话过后,很多新闻传播学学者以及交叉学科的学者们对此产生了热烈的反响,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充满信心,学者们也总结出其中的规律:“媒体姓党,媒介融合。”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媒介融合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新媒体的数字化与互动性呈现出的特点也让媒体融合的速度更为加快,对于观点与舆论的统一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人人都是媒体的自媒体时代,对于信息、宣传、舆论三者的融合趋势也在不断变化,信息变成了流动性的新闻,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指导性、计划性都发生了变化,还有新闻价值五要素也发生着变化,处处都是变化,传播模式的变化以及传播渠道的变化、传播方式的变化、传播路径的变化,还有传播内容的变化,都是媒介融合的体现。宣传与舆论工作对于新媒传播而言至关重要,舆论的意见迅速可以变成共同意见,也可以变成多种声音,主流媒体的功能也在不断地减弱,新媒体的民间传播以及草根新闻不断涌现,带来了媒介的新格局。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方面的重要论述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舆论阐述以理论作为支撑,其现实意义对媒介的融合发展态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本小结即要阐述其现实意义。

(一) 对重大主题报道具有现实意义

新闻舆论宣传是党与国家的主要表达方式,重大主题活动也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重大战略任务与工作部署,对重大新闻主题活动的报道是传播党的声音与党的思想的结合体,我国现阶段处于深化改革时期,加快经济转型,让党的重要工作深入人心,就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规与道德水准,如何去做?怎样才能符合三贴近原则?怎样才能符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些对于重大现实题材的报道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央电视台在节目的创新性与转变上出现了重要变化,比如系列报道《数字十年》,从十六大以来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与文化各个领域进行了报道,通过数据新闻的方式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十年变化都进行了报道,创造了电视新闻成就报道的新模式,看后振奋人心,宣传舆论报道用数据新闻的模式既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又体现了新闻的数据化,还有可视性,更有短视频在央视的微信公众号播出,正能量的宣传报道使全国人民对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而产生自豪感和喜悦之情,成为解读中国十年发展的权威资料。

(二) 对讲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有着现实意义

从西方新闻学引进的观点表明,一个好的记者或者媒体是在讲故事,讲好故事才是新闻叙事的主体,一个好记者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运用自己的思维去解读社会现象,对社会现象进行采访、采集、收集资料,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时效性把故事叙述清楚、叙述清晰,把故事脉络讲述明白,讓受众对故事有所了解,有所回味,有所辨析,有所反思,有所震撼;一个好的媒体也是如此,对于新闻叙事除了应该讲究基本的新闻原则之外,更应该讲求时效性,把受众带到一定的目标上去,让受众在第一时间掌握新闻事件的变化与发展,对于新闻事件也应该做到讲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作出了系统的解释: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满怀深情地说出了每个中国人心目中对梦想的向往:“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新闻媒体很好地抓住了这一契机,从报道内容来看,对于中国故事的报道涉及层面很广,也很深,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突出个性,讲究创新,这是做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基本要求。新华社的报道《筑梦中国·特稿》看后让人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凝聚了全民力量,让每个人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主角,深刻体现了“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思想内涵。 还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爸爸妈妈在远方》的报道,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报道,播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更多听众希望从社会体制、社会机制等层面来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

对于主旋律的报道是时代赋予媒体的重要责任,很多媒体都表现出立意较好的主题策划,发现感动人的故事而采取创新报道的形态,生动鲜活的细节,个性化的语言报道,新闻资源的整合,这些丰富的传播形态有着深远的传播效果与影响。

(三) 对于中国立场的表达、国际舆论的表达有着现实意义

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腾飞使我国的国家实力不断增强。相比之下,我国媒体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仍然处于较弱的地位,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不相匹配,西方媒体对于中国的报道仍然是更多地停留在“议程设置功能层面”,我国对外传播的力度深度广度以及民众对外传播的期待仍然处于劣势,在此背景下,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舆论方面的重要论述,我们必须要调整对外宣传策略与方式,抓住大好时机,面对挑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述好中国特色。2012年新华社特稿《中共高层新阵容系列》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有所创新与突破,获得了舆论特别关注是情理之中的事。稿件被采用后,被境外媒体一周之内采用40 000次,国外主流媒体采取了大量报道,比如美国的华尔街日报、英国的金融时报、德国之声等,这次报道标志着我国对外传播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宣传了中国形象。

对外宣传报道,体现了中国媒体主动积极的议程设置功能,积极引导国际舆论;阐述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特色主题,对于全球舆论场域的传播有着重要意义与表达方式。在敏感问题上,抢占舆论先机,主动回应国际社会关注,及时准确地传递中国声音,抢占话语权与议程设置权。对于涉及中国敏感话题,还要站稳中国立场,培养记者的思考与判断能力,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方面的重要论述的新闻传播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舆论阐述在传播学上有着现实意义,本小结对于其传播意义进行论述。

(一) 全面客观地呈现新闻事件

新闻在新媒体语境下呈现的观念与定义是完全不同的,陆定一先生曾经表述新闻为: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李良荣老师曾经也对新闻下过定义: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可是在新媒体语境下,新闻的定义发生了变化,无论是传播者,还是传播渠道与信息渠道,都发生了变化,新媒体的数字化与互动性都发生了变化,对于新闻传播的定义也发生了内涵性的变化,无论概念怎么变化,但是新闻本源的事实性都没有变化,客观真实是新闻的规定性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本质性理念。是否掌握科学的方法论与认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本质性要求,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直接掌握新闻的真实程度来对待新闻事件,媒体不仅要有正确的认识态度,还要有分析问题的原则与方法,透过表象看到了新闻报道的力量之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以公正客观地对待事物、对待新闻事件、对待新闻热点问题。新闻报道要防止片面化,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去研究新闻热点事件、新闻热点问题,这样就可以防止对新闻热点问题报道片面化、碎片化。同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经过实践证明有新闻实践意义的成型理论,媒体人对于新闻热点问题的分析、透视的角度都不一样,只有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思维方式与方法来研究新闻问题。

(二) 报道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理论与现实问题形成的共同体,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本身是需要学习与借鉴的。我们必须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新闻事实必须要符合客观实际,不能出现虚假新闻,不能出现假新闻,不能出现想当然的想法。记者要经过大量的调查取证,还要经过仔细的沟通后才能判断出真正的内容是否可以报道与宣传,同时还要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对客观事物进行冷静审慎的分析与取证,才能进行报道。对待敏感话题进行宣传时,如果媒介简单地为了获取更多效应,为了满足受众的基本需求而用煽情与夸张的手法去报道,在新闻报道中不顾事实真相,盲目地站在所谓的弱者一方就会违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违背一切社会伦理与道德,就会失去了新闻的公信力与舆论监督的价值与手段。所以作为新闻工作者或新闻教育者都要遵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于新闻报道的原则、方式与方法都要符合客观规律以及客观事实,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与精神,对待新闻稿件进行加工的过程中要坚持客观与准确的原则,对待新闻事实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与方法。

(三) 针砭时弊,履行舆论监督责任

新闻媒体代表着公众的利益,媒体监督体现着人民的意志,与公共利益相关的人物、机构、实务都要接受媒体的舆论监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具有时代特色的舆论宣传的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的重要论述更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真实体现,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国情与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舆论方面的重要论述更是媒体展开监督、防止腐败以及滥用权力的行动指南,新闻媒体作为专门的新闻宣传的生产机构,能够以专业手段开展采访、写作与评论,对新闻实务工作要有的放矢,在选取敏感话题上要敢于碰硬,接受舆论监督。新华社自从报道《会所的秘密》一文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休闲与娱乐是公民丰富生活的一种正常手段与正常权利,但是公务员在会所消费远远超出了自己的工资能力范畴,不得不引起重视。对公务员是否存在公共资源与公共权力滥用则格外敏感,如果记者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对待公共事务有能力有证据地开展观察、调查和取证后才能曝光。新华社记者深知话题敏感却没有回头,仍然还是迎难而上、敢于碰硬,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与研究,才对此现象进行了报道,具有问题意识与批判精神,媒体的舆论监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方面的重要论述的继承与发展

对于新时期的继承与发展,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意义更深远。

(一) 坚持党性原则

党性是新闻传播事业的主要原则,新闻传播与宣传报道必须要遵循客观规律,处理好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强调:“党性与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统一的”。党性与人民性都是整体性的政治概念,党性是从全党而言,人民性也是从全体人民而言,新闻宣传一定要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多方面宣传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与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方面的重要论述符合人民的意志,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符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要求。

(二) 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新闻传播一定要符合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要有互联网的思维体系,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互补,推动新旧媒体的融合,在新闻实务报道上做到深度融合。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跃居全世界重要地位,对于新闻传播的基本理念与规律而言,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也决定了国家的影响力,形成了立体多样的传播体系与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中国需要世界,世界更需要中国。传递中国声音、传递中国力量需要世界了解中国,因此,中国的媒体需要更强大、更国际化、更互联网化,具有国际化视野与国家化传播特点才能体现中国现代化传播体系与传播方式。2014年8月18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媒体融合发展问题发表重要讲话:“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可以说互联网思维是在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方面的重要论述的新举措,借助于互联网对新闻信息予以传播,对新鲜事物进行传递,采用先进的技术与手段开展新闻传播活动,让百姓受益,更好地为百姓与社会服务。

(三)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8·19重要讲话”中强调: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正能量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新话语,我国社会深化改革的步伐越加快,对外开放的程度越加大,人们的思想就越活跃,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就越明显,对待外来事物我们要增强信心,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发挥正面宣传,鼓舞干劲,增强信心。正面宣传一定要讲究传播艺术,对待群众的需求一定要实事求是,努力做到让群众满意,贴近群众,挖掘社会的正能量,讲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宣传与报道原则,弘扬中国的主旋律。宣传好中国精神,使中国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能力显著提升,正能量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新时期历史发展之必然,也是新的社会标准与表现方式。

正能量是一个时代的重要幸福指标,若是一个人天天生活在负能量下,不仅身体健康会受到影响,而且精神面貌也会受到影响。新闻传播的正能量不仅对于个人、家庭乃至社会都有积极作用,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方面的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新闻传播工作指明了方针与方法,对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结语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体处于一个转型时期,社会也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方面的重要论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现实意义,其理论思想与指导现实是尤为重要的,也是一脉相承的,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舆论方面的重要论述是新时期我党舆论与宣传工作的指导方针。从理论上讲其符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立场与思维、方式与方法,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脉相承。从现实意义而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具有高瞻远瞩的现实意义,尤其是新媒体语境下,传播方式与方法,还有传播理念都发生了变化,对于新闻传播的现实影响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交出版社,2014.

[2] 刘建明,纪忠慧,王莉丽.舆论学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3.

[3] 丁文喜.突发事件应对与公共危机管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4] 丁柏铨.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观研究论纲[J].当代传播,2016,(8).

[5] 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21.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media integr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the theory of news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abundant. As an important research object in the theory of news communication, " public opinion and view of public opinion " play a useful complementary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dia theory. In the context of media integration, we should re-examine the theory of news communication. Whether it is the subject of communication, the channels of communication, the content of communication, the mode of communication, the background of communication, the concept of communication, the effect of communication, and the feedback of communication are all changing.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era when everyone is a spreader, there is a new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common topic of public concern.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news public opinion is synonymous with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which is more in line with China's contemporary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public opinion.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news public opinion is not only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of China's concept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and long-term stability. It is also a useful supplement to the Marxist journalism in the new era,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s self-evident.  We should start with General Xi Jinping's discussion on the

publicity work of the party in the new era, combine the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c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cation mode, analyze the important exposition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public opinion, and expou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Marxist view of journalism; media fusion

〔責任编辑:崔家善〕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舆论引导媒介融合
广电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
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实践看记者道德修养的五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