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探讨

2019-06-11 12:48戴靖纹
知识文库 2019年8期
关键词:残疾人人士用人单位

戴靖纹

1 问题提出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自十九大召开以来,民生建设被提到了新的高度。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对社会服务的需求日益提升。与此同时,残障人士就业领域建设也在逐步发展。

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指出,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是提高残疾人社会地位的关键。卢天庆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残障人士认为就业非常重要,且对残障人士就业权的保障有着高度的认同。李文淑提出,残疾人并不等于失去工作能力,并不等于不能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残疾人通过各方的努力完全可以和健全人一样为社會做出贡献。杜林、李伦、雷江华发现,残障人士在融合的环境中,通过就业的形式做出贡献,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了提高,社会关系的改善促使他们积极融入社会。

就业是促进残障人士社会融合的重要途径,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残疾人就业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残疾人数量不断增多,二是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依法吸收残疾人就业的责任不够明确,三是对残疾人就业的各项保障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四是残疾人就业服务培训等工作相对滞后。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目前中国残障人士总数已达8500万,其中在城镇,适龄、有能力、且有强烈工作意愿的残障人士高达470万。在此之中,有机会走进工作场所与健全人一起工作的仅有7%。我国尚有858万有劳动能力、达到就业年龄的残疾人没有实现就业,而且每年还将新增残疾人劳动力约30万人左右。广州市各类别残疾人数量若按5.26%的比例推算,则有残障人士近52.12万。残障人士和健全人一样也渴望着自食其力,只是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苦于没有寻找适合自己岗位的合理方式。

为促进残疾人就业,国家财政部于2015年9月正式颁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要求社会各用人单位按照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未按规定执行的用人单位需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新标准的实行,残保金涨幅明显,企业运营成本增加,用人单位招聘残疾人的意愿日渐强烈。用人单位有招聘意愿,残障人士也有就业意愿,但在一方面,用人单位发布的就业信息更新及反馈效率低、及时性不强 ;另一方面,由于信息难以互通,缺乏资源配置环节,造成只有极少数的残障人士能依照自身优势找到工作,用人单位难以招收既符合政策要求又利于企业发展的残疾人员工。

社会工作是残障人士就业的专业保障,韦滟徴认为,社工机构在开展残障人士支持性就业主要存在社会资源整合度低、资源利用率低的情况,此外在为残障人士寻找工作场所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资源链接者匮乏的情况。一线社工残障领域开展就业资源链接服务时,容易出现就业资源信息来源缺乏、就业资源不足、可供案主选择的就业资源范围小、对就业资源管理分配困难等问题,故残障人士的就业问题长期难以得到合理解决。

综上所述,残障人士的就业问题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愈加受到重视。但与此同时,机构中残障就业服务的开展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体现在机构资源筹措方面存有不足,导致机构不能从残障人士个体差异中满足其个性化需求提供支持性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则是就业资源的供需双方难以做到资源合理配置。

基于上述情况,学者们在这方面的探讨多站在残障人士的角度,提出社会工作者应如何协助残障人士改善就业状况。本文站在社会工作者的角度从增能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描述现阶段机构残障就业服务的实践状况,提出要充分重视残障人士的“能”,注重个体的差异性,重视其潜在能力,探讨构建服务于就业资源供需双方的残障就业服务平台对于改善残障就业服务质量的必要性。

2 残疾人就业需求及服务现状分析

为了解资源供需双方需求,明晰目前机构开展残障就业服务时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残障人士、用人单位、社工机构三个群体进行调查研究,以分析现阶段残疾人就业的需求及服务现状。

2.1 残障就业需求高但状况不理想

依据残障人士数据库,通过问卷调查法对该区域112名残障人士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广州市该区域残障人士的就业现状及意愿等就业相关信息。

从就业情况来看,该区域有就业经历的残障人士仅占43%,没有参与就业的残障人士占57%,残障群体就业率总体偏低。

尽管有部分残障人士有就业经历,但总体就业现状仍不容乐观。处于全职,但不稳定就业状态的残障人士占17%;全职,就业稳定的残障人士仅有4%;退休占3%,;待岗(挂靠)占13%;失业占23%;从未就业占比近40%。由此可见本区域残障人士就业比例不高、稳定性较低,且已就业但随时面临失业风险的残障人士较多,同时,超过三分之一的残障人士没有就业经历。就业能力的差距是残障人士就业率低、就业稳定性较差的主要原因,但缺乏发挥个人能力的途径也是导致残障人士就业现状堪忧的重要因素。

尽管残障人士的总体就业水平较为不理想,但对就业信息的关注程度却与其就业状况呈现相反表现。调查发现,能够较多关注就业资讯的残障人士占40%,较少地关注就业资讯的占27%,基本不关心占33%。从总体上来看,大部分社区残障人士能够主动关注就业资讯,了解就业状况,但仍有部分残障人士对就业信息关心程度不足。在就业信息关注层面中,残障人士对于新媒体等互联网工具的使用较少,出现信息获取渠道过窄、实时信息难以触及等问题,从而可能打击到残障人士的就业兴趣,导致对就业的关注程度下降。

残障人士的就业渴望并非没有依据的空谈,73%的调查对象表现出对工作岗位的需求, 27%的调查对象态度较为模糊。不难得知,该区域的残障人士对于工作岗位的需求量较大,绝大部分残障人士都渴望自食其力,实现自身价值;另外,部分残障人士存在等工作上门、靠政府部门帮助、要社会补助的思想,依赖性太强,此类观点仍需要改观。

尽管如此,残障人士的就业意愿总体仍表现得较为积极。77%的调查对象表示若有单位聘请,愿意去尝试就业,仅有23%的被调查者持相反态度。由此可见,大部分残障人士工作意愿较为强烈,有通过就业重新回归工作场域的意愿。较高的就业意愿与较低的就业成效相比,现阶段仍需要提供相应的信息推广及服务项目的开展,提高残障人士的工作尝试意愿、增加残障人士参与工作的机会。

2.2 残障就业资源丰富但未有效利用

通过对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猎聘网及58同城四所招聘网站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用以表现用人单位对残疾岗位招聘的需求程度。

2018年4月-5月,近两个月内共有145家用人单位发布超过17页、638条关于残疾人的职位招聘信息。其中智联招聘发布招聘信息的公司数量为10家,前程无忧发布招聘信息的公司数量为58家,猎聘网发布招聘信息的公司数量为7家,58同城发布招聘信息的数量公司为70家。依此可以得知,现阶段有较多用人单位通过在一般招聘网站发布招聘信息的方式以满足对于残疾人岗位的需求。但由于一般招聘网站的运营模式,以及其并非专业性残障就业网站等原因,仍存在信息分类混乱、关键词查询搜索内容不清晰、岗位表述不完善等问题,不利于残障人士便利地获取有效的实时就业信息。

对招聘网站中对招聘岗位类型进行整理分类后发现,用人单位对于残疾人招聘大多以工厂生产类岗位及客服岗位为主。现阶段各用人单位对于各类岗位的招聘数量众多,且类型较为丰富,数额呈增长趋势,可见现阶段各用人单位各类就业岗位对残疾人劳动力的需求之大。如何有效利用这部分丰富的残疾人岗位资源,合理运用于残障人士就业问题中,使残障人士能够根据自身特点有效和及时的利用资源,避免资源的失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3 残障服务开展普遍但仍存不足

社工机构是社区残障服务的直接开展方,通过电话访问的调查方法,了解现阶段机构在残障人士就业服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支持情况,以提出合理有效的促进措施。

在接受调查的机构中,71%的社工机构有开展残障服务专项,仅少量社工机构表示并未开展相关领域服务。由于残障领域就业服务开展数量较多,由此易知,机构对残障领域的相关服务渴求较大。

由表2-9可觀察,现阶段机构内残障就业服务开展的过程中面临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链接及资源配置两方面。近半数机构表示现阶段机构服务方式单一,多以工疗站为主;同时29%的机构表示服务开展过程中缺乏就业资源专门获取途径,29%的机构认为存在资源分类不合理的情况;25%的机构认为现阶段可获取的就业资源存在信息滞后问题;17%的机构表示获取的就业信息区域不合理,将不利于服务的开展。以上情况均表明,现阶段机构的残障就业服务开展对信息整合的需求较大。

3 残疾人就业存在的困境分析

3.1 残障人士就业效果不佳

残障人士的就业呈现高就业意愿与低就业成效现象,残障人士就业效果并不理想。

一方面,残障人士认为个人能力不足是导致求职失败的主要原因;同时,部分用人单位担心残障人士无法胜任该项工作也是阻碍残障人士就业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正式与非正式网络的支持不够。目前社区对于残障人士就业支持主要为就业政策咨询及为数不多的职业培训,其支持层次低、过于简单化,在缺乏就业相关技能训练服务的支持下,难以合理促进残障人士就业。

另外,就业信息宣传力度不足,政府部门、居委等关于就业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方式单一,宣传效果不佳。绝大部分就业资源主要通过网上发布或书籍刊印等方式等待残障人士查找,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残障人士通过上述途径获取就业信息的机会较少。其次,社区内就业资源不足,资源整合度不够高,缺乏系统的管理导致资源配置并不合理,辖区内的资源未能够为残障人士提供合理就业。

3.2 供需双方信息互通障碍重重

通过对四所招聘网站筛选分类2018年4月——5月的残障岗位招聘信息,发现共计145家用人单位发布超过1000个残障岗位招聘信息,说明用人单位确有为残障群体提供专项岗位、进行招聘的意愿。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发现,四所招聘网站的各类残障岗位招聘信息发布分类杂乱、信息反馈速度较慢、招聘信息不完整。在通过网站收集残障就业资源的过程中,很难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信息。尽管一般招聘网站为企业提供了残疾人岗位信息发布的平台,但由于并非专项平台,针对性不强,其效果十分有限。

同时,此类网站仅是单向信息发布,部分残障人士因存在不会上网、移动设备较落后等原因,无法及时获取招聘信息,导致招聘效果不佳。社工机构及残障人士未能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用人单位未能通过在普通招聘平台发布信息较好的解决企业残障岗位问题,普通招聘网站存在的漏洞明显。

残障就业服务的开展过程中,机构作为就业资源的需求侧,缺乏有效便捷的渠道与资源的供给侧(用人单位)进行信息互通。总情况的存在,成为残障人士与用人单位之间巨大的屏障。

3.3 残障就业资源整合问题多

从整体情况看,机构对残障就业资源需求较大,但同时缺乏专门的资源汇总整合渠道。

绝大部分机构表示目前没有获取残障人士就业资源的专门途径,现阶段,多数机构获取就业资源的途径为街道居委、企业招聘会以及残联的信息提供,部分机构通过人脉网络联系企业进行就业资源的提供或形成庇护性就业环境,如开展庇护工场、工疗站等途径及形式帮助残障人士实现就业。由于机构人手有限,在资源链接方面缺少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构建一个完整且庞大的资源网络,在资源处理过程中出现就业资源信息反馈不及时、整合效率低、整合方式不科学等问题,大量的人力耗费难以获得最佳的资源整合效果,导致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有效性大大下降。除此以外,机构中大多采用的庇护性就业方式,没能足够重视个体的差异性,不利于残障人士回归工作场域。社会支持力度的不足,导致残障人士在就业市场中逐渐被边缘化。

4 增能理论视角下的残障就业服务平台构建

增能取向的社会工作认为,个人需求不足和问题的出现是由于环境对人的排挤和压迫造成的,社会工作为服务对象所提供的帮助应该着重于增进他们的权能,以对抗环境的压力。

残障人士的就业应该是以平等的姿态真正的参与社会生活,提高自身社会地位,获取社会支持,而不仅仅是安置在庇护性的就业环境中,甚至不参与就业活动。充分重视残疾人的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充分重视其能力的不同之处。从增能理论的视角而言,残疾人并非无能,而是具有不同能力的人,因此开展针对性的残障就业服务也应该充分重视残障人士的能力展现及能力提升。

基于上述调查情况和结果分析,改善残障人士的就业状况不仅要从残障人士角度出发,关注残障人士的能力,为残障人士促成平等的就业环境,还需要从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开展角度出发,在残障就业服务的开展过程中形成系统化的服务平台体系,减少现阶段残障就业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升服务的质量。

4.1 形成残障就业信息整合网络

提升残障就业服务质量首先有赖于就业信息的畅通,残障就业服务平台需要强大的资源信息网络支撑。一方面,平台为用人单位提供信息发布渠道,通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制度,对信息进行接收,并从残疾类别、地理区位、工作种类、个人优势等方面进行整合及分类,统筹就业资源,为残障人士提供较适的岗位选择或较适的选择范围。另一方面,平台对接开展残障就业服务的社工机构,为机构提供有效的、便捷的、合理的资源获取途径。机构可以通过从平台的资源网络便捷地获取资源信息,对信息进行合理利用,有针对性地辅导服务对象进行就业选择,保障了资源的合理分配,同时充分发挥残障人士的自身特点,提升残障人士的社会形象,减轻机构因人力成本等因素形成的问题,保障残障就业的服务质量。在此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传播技术,通过搭建专门网站、运营微信公众号等方式,确保信息的及时发布、检索和传播,网络渠道的交流使信息一目了然。另外,以平台整合、对接机构的服务形式,在残障就业服务中形成通畅的信息互通渠道,有效降低残障人士因缺乏网络交流能力造成的资源浪费,打破阻碍信息互通的屏障。

4.2 开展残障人士社区引导就业服务

在信息网络搭建同时,平台利用企业资源及社区支持,组织社区残障人士专场招聘会。开展“职来职往”特色招聘活动,邀请爱心企业、有招聘残障人士意愿的用人单位以及有就业意愿的残障人士参与,求职者通过“职场零距离”环节进行自我能力展示,用人单位通过“职面新未来”环节对求职者做職场技巧指点及提供与其能力相匹配的岗位,帮助残障人士直接了解求职相关技巧。

在此之中引入反馈机制,后期跟进案例,引导残障人士参与反馈,了解其自身需求,从受助者的视角开展工作,发挥残障人士的积极性与能动性。鼓励残障人士追求和巩固自尊和自信,与他人形成平等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个人、社区和社会的资源效能。同时,平台可开展残障人士职业能力评估服务,承接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服务,在辅助残障就业服务的过程中形成一条完整强大的服务体系。

残障人士的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残障人士就业对其自身乃至整个社会都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是残障人士实现自身权利,回归工作场域,乃至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特点,发挥残障人士的独特优势,推动残疾人平等的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同时,对于机构而言,明晰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升残障就业服务的质量,才能撬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白云学院)

猜你喜欢
残疾人人士用人单位
WHEELS IN MOTION
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我骄傲
到分公司任职工龄可连续计算
签订了三方协议,不等于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