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物理课堂学生互教互学模式改革实践及成效

2019-06-12 01:47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小组长课堂教师

一、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与思路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合山区七八年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以教师为主体,把大量知识硬灌输给学生。导致课堂缺乏活力,缺乏生命,学生厌学的情绪和人数都在直线上升。近些年以来,中小学生中途辍学的人数惊人。另外,从近十年高考数据来看,山区大部分教师还是原来的教师,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没有变,但学生成绩却越来越糟糕,仿佛全部的优秀学生都集中到一线城市了。山区学生高考能有一两个考上985高校,都非常成功了。因此,我们山区的教育,山区的学生需要实施改革。

二、教学操作流程及其实施过程

1.实施过程

(1)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考虑到全班学生学习成绩、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4位成员组成。其中成绩好的1名,成绩中等的2名,成绩较差的1名,两男两女搭配。这样由学生带学生、好带差,从心理上减轻了学困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共同学习、交流的平台。分组办法:参照学生的平时成绩及理科综合成绩,将全班成绩最佳的12名学生指定为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再将成绩中等的2名和较差的1名加入其中。平时上课按班主任编排的座位就坐,每到物理课,学生就会自觉按物理小组分组座位就坐,前后两桌就是一个小组,便于课堂交流讨论。小组长在小组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课前预习、课堂交流讨论与课堂小测评改、课后练习及归纳总结,都由各小组长组织、督促完成。

(2)学生预习

在课前几分钟由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带着问题预习,这样就解决了部分学生不懂如何有效预习的问题。待学生习惯之后,预习工作就由组长负责,课前完成。

教师在上课前一天给出预习问题,学生个体预习课本,尽可能地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对个别不敢肯定答案的题目,由小组讨论完成。这样学生在上新课之前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六七成,那么在上课就有了一定的课堂知识,更容易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信心都得到了同伴和教师的肯定,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自然提高。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教师在给预习问题(题目)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要点。

①量必须适当。即要考虑好、中、差不同水平的学生在现有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情况下能否一步步按教师策划的问题如期解决问题。这个量既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②问题必须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和关键的知识点。③问题要难易结合,使学生既对某些问题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又觉得问题的答案似乎触手可及,同时对部分问题经过努力确实找到了教师认可的答案,便于学生保持自信心和浓厚的兴趣。

(3)课堂小测

教师主要采用试题的形式,将测试内容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课堂限时完成,然后小组讨论对照答案,最后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抽查小组完成情况,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肯定性的评价和对知识的归纳、强调。

(4)课堂还给学生

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教师仅仅起到引导、激励、控制场面气氛和做最后总结的作用。

以科学探究课为例来说明。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或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实验设备进行自主探究,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协同努力,尝试解决问题。②教师引导学生怎样设计实验,然后让小组成员交换自己设计的实验并进行讨论。③教师激励学生小组代表上讲台把他们的实验设计讲述或演示给其他小组看(以演示为主,有代替教师演示的意思。)④让其他小组对该小组进行评价和发表自己小组的不同意见。

小组共同努力推导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结论。(让各位学生都用一张纸写出来,然后教师随机抽查三到四位学生得出的结论,并读出来,让其他学生比较。)

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运用多种物理方法去研究探索。学生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和新方法,逐步解决设计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同时教师要主动加入学生的交流中,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引导的方法主要有: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和补充片面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5)尽可能地备学生和灵活处理教材

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特别是每一节课的内容怎样灵活处理,以什么样的形式和方法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容易理解。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备好学生,备好学生在课堂上将可能会向教师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将会怎样回答,把什么问题作为小组激烈争论的话题。备好怎样评价小组和学生(尽可能表扬为主)。备好你打算提问哪个学困生,通过什么鼓励的语言让他悦于思考和回答你的问题,从而提高他的兴趣。备好小组之间的评价会出现什么问题等。

(6)课后练习

教师指定时间、内容。小组长组织成员完成并检查。第二天教师随机抽查某个小组。

在完成课后作业的同时,成员之间形成结对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辅导基础差的学生,从而形成成绩好的学生把成绩差的学生带上来,成绩差的又能促进成绩好的学生,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教师要定期对小组长进行教育指导,增强小组长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及时反馈最新学生的情况。再有教师要每天对学生练习进行检查。

(7)小组奖励评比方式

为了能一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表扬学习进步出色的学生和小组,同时加强学生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定期对学生表现进行评比和奖励。

2.物理课堂的互教互学流程图。(见附件)

三、初步成效

1.学生的回答全面,应变能力强,正确率高。单元检测实验班的达标率明显比对照班高。实验班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多、深,有时教师都难以回答,学习积极性明显高于对照班。实验班的学生活跃,学习氛围浓厚。

2.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效果明显,我们把课前预习、课后练习都交由各小组长督促、把关,并且学生对于课堂不理解、听不明白的知识可以通过请教小组成员弄明白,这就一改以往成绩差的学生不敢问、不愿做的现象,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地容入物理学习中,把学习当成是一种愉悦、一种交流,而不是一种任务。

3.学生团队意识加强,讨论交流有师可循。平时,部分学困生在实施学习小组制之后,他们为不影响小组成绩,课堂强打精神,积极参与课堂,遇到不明之处,及时向小组成员求解。刚开始实施时,教师担心学生不习惯,为了让学生慢慢适应,于是将课前预习工作让学生在课堂完成,教师先给出与本节知识相关的几个问题,在课堂前几分钟让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带着问题预习,这样就解决了部分学生不懂如何有效预习的问题。待学生习惯之后,预习工作就由组长负责,课前完成。

本教学模式只提供了一个基本思路,作为一种参考,诚心希望各位同行提出宝贵的建议。

附件:

物理课堂学生互教互学教学法操作流程图

说明:图中虚线为反馈线。

猜你喜欢
小组长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分餐小组长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