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的报道框架分析
——以“杭州保姆纵火案”为例

2019-06-17 12:31周明杰
新闻前哨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新京报纵火案京报

◎周明杰

一、选题背景

2017 年 6 月 22 日 凌 晨 5 点 左右, 浙江杭州蓝色钱江小区2 幢1 单元1802 室发生火灾,除保姆本人逃生外, 女主人和三名子女均因抢救无效死亡,事件发生后,杭州市公安局发出通报,文件指出,发生在小区的火灾系人为(保姆)放火导致,保姆被依法逮捕。 一场火灾引发的案件经过媒体和自媒体介入报道后, 迅速在网络上引发大范围讨论。

针对这样的社会热点问题,将“负责报道一切”作为报社口号的《新京报》,也对此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报道, 作为一家大型综合性日报,《新京报》注重时事评论、紧跟重大社会热点事件,深入挖掘故事、本着无限逼近事实真相的原则,坚持核心报道的品牌理念,将《南方都市报》首创的两个时评版块发展的更加壮大, 在舆论潮流中占据高地。 因此,本文将《新京报》作为取样的报纸。

二、样本取样

通过检索《新京报》官网,在搜索栏中查询“保姆纵火案”,一共检索到62 篇文章,包含视频和文本文章两部分,去除检索到的12 条“纵火案”相关视频, 一共得到的有效样本数为50条,本文以这50 篇文章作为总体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文本分析。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方法是对现在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性的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是一种揭示社会事实的数据调查方法。[1]通过将传播的信息内容和社会现实进行比较,以便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解释现实。

本文根据《新京报》对“杭州保姆纵火案”的报道,来探究《新京报》对社会热点事件的报道角度和报道理念,分析它是如何体现报社的报道特色和风格的。

四、《新京报》关于“杭州保姆纵火案”的文本解析

社会学家戈夫曼在《框架分析》一书中指出: 框架是人们用来感知和理解外部世界的认知结构,它可以帮我们建构对新事物的认识。[2]在新闻学中引入了“新闻框架”这个概念,它指根据新闻媒体的立场、方针,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性处理的准则, 任何一家心新闻机构都有自己的报道框架,本文通过具体的内容分析来呈现《新京报》的报道框架。

表1:《新京报》对“杭州保姆纵火案”的报道数量分析图

(一)报道数量

拉斯韦尔在1948 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书中,提出环境监测功能, 它指自然和社会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及时监控、把握,并适应环境变化,人类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3]媒体作为社会的“瞭望哨”,对社会热点的把控和报道,也是媒体的责任之一。

通过对 “纵火案” 报道数量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新闻稿件发布的密集度,通过集中发布新闻稿件的时间节点,可以看出报社对新闻事件的把控程度,并且通过稿件的分析解读可以和现实社会进行联系,从而更好的了解事件进展。

①全身性疾病。主要为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重要器官疾病。心脑血管疾患主要有:并发严重高血压、急性心肌梗塞、未能控制的心力衰竭、近期因脑血管意外发生偏瘫者;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部感染及肺功能显著减退者;此外还有:肝功能明显异常者;全身出血性疾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治疗者。

从表1 我们可以看出,从2017 年6 月 25 开始,至 2018 年 9 月 22 日结束,《新京报》 发表的 50 篇文章中,在“纵火案”没有正式审判前,《新京报》对事件的报道篇幅最多为每天三篇,而在 2017 年 12 月 21 日,“杭州保姆纵火案”开庭之日,报纸的报道篇幅迅速增加到8 篇, 生成两个高峰点为2018 年 2 月 1 日和 2 月 9 日,报道数量均为4 篇,而这两日,分别是“纵火案”二次开庭和一审判决之日。

从这里可以看出,《新京报》 在一个热点事件的重要节点把控的比较准确,对事件进行真实、迅速、及时的报道是新闻生产的准则之一。 《新京报》能够迅速跟进社会热点事件的进展,虽然“杭州保姆纵火案”的时间跨度达一年之久,但是报社依然对其进行了强有力的深度挖掘。 将案件的最新进展及时详细的的传递给受众,在公检法机关审理和判决过程中,一步步将“纵火案”的细节和疑点向公众说明,搭建好受众和司法机关之间的桥梁,并对最近的案件进展给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及时的引导舆论。

表2:《新京报》对“杭州保姆纵火案”报道的消息来源分析图

(二)消息来源

消息来源一般指文章中的信息是谁提供的,它包含新闻稿件的来源和新闻稿件中的事实依据的来源,也涵盖转发新闻的来源。 通过对样本的消息来源进行核实和查验,本文从律师、媒体人、《新京报》记者、学者和转载等方面进行分析。

从表2 我们可以看出,共计50 篇的“杭州保姆纵火案”的新闻报道中,占据绝大比例的是新京报记者的撰稿,共有32 篇文章,占比达到 63%;占比第二的是转载文章,转载的文章共有9 篇,占据样本的 17%,这一部分的文章具体包含涉事物业集团、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司法厅、广东省律协等, 转载的消息来源较为权威,均为官方发布;占比第三的是律师和媒体人,分别有8%的比例,各自报道4 篇文章, 分别从专业的法律角度和新媒体传播的领域来阐述这个热点话题,剩余部分是学者,包括心理学学者等给出的专业意见,共有2 篇文章。

从饼状图可以清晰的了解到,《新京报》在报道文章时,本站记者占据报道比例的绝大多数, 由此可见,《新京报》在坚持跟踪事件、时事评论、核心报道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人才优势,注重对热点事件发出报社的声音和态度,形成报纸的特色,进而延展品牌理念。

在当下新媒体时代, 形成自己的产品特色才是吸引受众的重要法宝,秉承和坚持自己的报道特色,形成稳定的受众群体,忠实的受众群是报社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而《新京报》绝大多数的文章坚持自己的记者亲自采写, 一方面是遵守了新闻制作的最基本的态度,另一方面也会形成报社稳定的报道品质,一份有质感,有分量、值得信赖的文章才是赢得受众喜爱的根本。

在坚持报社记者作为主要消息来源的基础之上, 报社也兼顾了一些专家学者以及专业人员的意见和态度,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心理学学者、律师和文化学者也发表了一些文章, 虽然比例不高,但是也体现出报社在报道社会热点话题时,给受众提供多方面、多领域的意见参考, 多角度的帮助受众建构个人的思维框架,为受众提供可选择的理论或事实依据。

表3:《新京报》对“杭州保姆纵火案”的报道对象分析图

(三)报道对象

根据对50 个样本进行归纳,对样本内容进行详细的分类、整理。 本文将报道中涵盖的少数文章提及的赌博等问题归纳为其他, 剩余部分大体分为家政行业、涉事保姆、消防系统、物业、法院判决等几大部分。 具体报道情况如下所示:

从表3 中可以看出,《新京报》关于“保姆纵火案”的50 篇文章中,涉及法院判决的文章有32 篇, 占比达到62%, 对涉事保姆的报道涵盖8 篇文章,剩余对家政行业、消防系统、物业问责等均有涉及。

从《新京报》报道对象的分配上可以看出, 报社对法院判决的报道占据主流,由于“保姆纵火案”归根到底是一场纵火刑事案件,不仅涉及道德层面,更涉及法律层面,事件最后交由国家法律部门进行审理, 因此案件的审理和判决是整个“纵火案”最为重要的一环,故将这一部分作为报道的重点。

通过对法院判决的持续跟进,将“纵火案”的最新消息及时有效地提供给受众,透过法院的审理,将“纵火案”的真相一步步地揭露出来, 案件的最新进展同时也是舆论舆情的最高点,两者形成一一对应关系。

表4:《新京报》对“杭州保姆纵火案”的报道题材分析图

除对案件进展的持续关注之外,《新京报》对涉事保姆也做了较大篇幅的报道,这一部分在报道对象分布中占据第二的位置。 对于纵火事件中唯一的当事人,通过对保姆本人的深度挖掘,全方位的解析“纵火案”事件背后的原因。 在具体的文章中,这部分涵盖保姆的性格特点分析、保姆的职业回顾、不良嗜好,比如炫富、赌博等。 并由保姆本人的解析提升到人格素养的形成,以及善良的价值意义等高度展开讨论,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京报》将时事评论,深度解析作为报社立根之本的原则之一。

(四)报道题材

报道题材在文章中具体可以分为消息类,通讯类、评论类、新闻特写、新闻专访等。 本文中,主要将题材分为消息、通讯、评论,剩余文体概括为其他,归纳以后形成如下图表:

从表4 可以看出,《新京报》对“保姆纵火案”的报道中,使用消息的形式最多,有21 篇文章,占比达到42%, 使用评论的形式报道文章共计有13 篇,占总体的26%,紧随其后, 通讯和其他所采用的数量相对较少。

由此可以看出,在社会热点事件中, 消息的生产以及播发往往能在时间上占据优势。 消息的报道篇幅一般在800 字以下, 将事件的基本要素阐述清楚,客观的呈现为准,它以短小精悍、快速精炼的报道方式被广泛使用,在媒体报道过程中,它可以第一时间向受众传递事件的最新进展, 为大家解惑答疑;同时在新媒体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争取报道的第一时间是各家媒体取胜的关键法宝,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报道新闻的条件愈加进步,与此同时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要求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消息类文章往往是被优先使用和使用频率最高的方式之一。

除此之外可以看到,《新京报》在评论上占据了较大篇幅。 这与报社的市场定位相匹配:以深度报道,时事评论为基础, 形成它的产品特色。 因此在对 “保姆纵火案” 这一事件的报道中, 评论的比例仅次于消息类文章。在《新京报》评论栏,具体可以分为社论、专栏、时事评论和特稿等,报社通过发表的文章,深究事件之下隐藏的深层次原因、向社会建构较为全面的讨论框架,比如《保姆纵火案,警惕“无人性”但别“仇穷”》、《别因一纵火保姆就否定善良价值》、《保姆屡出事,家政行业不该“带病”生长》以及《“保姆纵火案”拷问:多少消防系统虚设》等文章,从各个方面对事件进行了解读,同时给受众留下思考的空间。

表5:《新京报》对“杭州保姆纵火案”的报道重点分析图

表6:《新京报》对“杭州保姆纵火案”的报道篇幅分析图

(五)报道重点

报道重点一般而言, 是文章的核心,体现文章的角度,在稿件的篇幅布局中占据中心位置, 报道重点也可以看出一家报社的风格。 在本文中,纵览全部文章,将报道重点分解为事故原因类、事故问责类、事故反思类以及案件进展类这四部分, 从这四方面展开,获得如下的内容:

从表5 我们可以观察到, 占比最高的是案件进展部分,有31 篇稿件内容介绍最新的案情, 这一部分占总体比例的62%, 由此可以得出,《新京报》对“纵火案”的报道重点主要是围绕着事件的案件进展部分来展开的,通过跟踪案件的最新进展,可以及时地向公众呈现日益完善的报道,线索的不断增加意味着事件真相的持续逼近,从而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

除此之外, 事件问责和事件反思两个部分,占比同为16%,构成图表中的第二大部分,说明报社在持续跟进案件进展的过程中,也不忽略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这一环节。 具体而言,有问责物业,问责消防系统等,事件反思部分涵盖家政行业的规范化反思、雇主和保姆的知情选择权反思、小区物业的业务反思等,通过持续的反思和问责,使受众的情感得到抚恤,彰显报社的责任感。

(六)报道篇幅

通过对样本字数的总结, 本文将所报道的文本分为5 个区间,分别是100 ~500、500 ~1000、1000 ~1500、1500~2000 和 2000 字以上,将样本数据依次归类总结为图表6:

从表6 我们可以看出,《新京报》关于“保姆纵火案”的报道在100~500字之间的文章最多, 占比达到38%,这也应和了报道题材分类中,消息类题材报道最多的数据;与此同时从表中可以看到1500~2000 字的文章最少,仅占总体比例的8%。 但值得注意的是,《新京报》 发表的文章中,2000字以上的文章不在少数,且关于“保姆纵火案”字数最多的一篇达到5110 个字,文章深度评析了“纵火案”事件的原因,以及案件所产生的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新京报》对“杭州保姆纵火案”的内容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京报》 的报道仍然以消息类文章为主,在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对新闻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得新闻报道更加注重迅速及时的效果,而消息类文章字数少,内容简明扼要,成为报道的首选; 与此同时对事件的报道重点上,报社及时跟进案件进展,通过司法的力量,还原事实本身,将案件的最新进展及时的传递给受众, 让大家的知悉权获得最大的满足。

在整个内容分析中, 消息来源的数据显的尤为特别,《新京报》的报道主要来源于本报社记者的采访,坚持报社独立的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是新闻生产的最基本的原则,《新京报》坚持自己完善的采编流程,形成自己深度评论的文本结构,深度挖掘社会问题背后的原因,旨在推动社会进步,百姓生活更加和谐。

猜你喜欢
新京报纵火案京报
校园连环纵火案
谁是纵火案的真凶
全国结婚率“五连降”
《每日电讯报》和《新京报》关于十九大新闻评论的比较
《新京报》早期营销策略检讨
公交车纵火案防范对策研究
《光明日报》与《新京报》南水北调报道的新闻图式分析
接二连三的纵火案
从2013年《新京报》书香总榜看我国国民畅销图书购阅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