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高职教学重构分析*

2019-06-17 09:36郑智华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知识点技能信息化

郑智华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广东 深圳518055)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络的发展,以及移动网络及终端的普及应用,促使高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建立高职教学的重构研究十分必要.近年来微课,MOCC 课的应用十分普及[1],特别是在高职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与高职教学注重技能训练特点相关,因为微课,MOCC 课可以更直接展示专业技能应用,掌握专业技能点以及相关的知识点,是学生有兴趣有学习,配合教学方式的有翻转课堂等新型的教学方式.但是在这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教学上的软肋,比如:如何将理论知识点和实践技能点能更好地结合起来,是内容通俗易懂的同时,也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点的掌握,让学生在学习应用专业技能的同时,懂得专业知识原理,举一反三,培养知识迁移能力,达到学习目的.老师教学在快乐学习中进行,也让技能点和知识点在微课,MOCC 课等信道信息技术应用中巩固掌握.

本文主要探讨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需要改进方面,特别是在教学的设计上,教学的组织上进行规划,同时在教学资源配置和应用上进行探讨,研究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教学重构.

1 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重构设计

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云课堂,微课以及一系列针对教学知识点,技能点开发的课件,教学视频等等.教学设计上,近年来,高职教学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了很大的变化,从单纯的理论教学讲解到具体的实践操作演示,从PPP课件到动画视频,以及动画演示.教学形式从单一的老师讲解到学生翻转课堂,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2].其中,关键问题在于教学框架的重构设计,以至于达到信息化教学的目标,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构建完整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和优质教学资源[3].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重构设计,主要包括了课程设计及教学设计.

1.1 课程设计

传统的课程总体设计根据专业课程的章节来安排设计,通常从概论到应用,从理论到实训操作,从概念到制作等.已有的教材讲义一般按照章节来设计.这样的优点是概念明确,思路清晰,从概要到具体内容,从初步到深入,从发展到深化等,有利于建立知识体系.

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专业实践操作是重要的一环.因此,专业课程总体设计上有高职特色,适合高职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动画,视频,微课,云课堂等应用,在信息化教学中,传统章节设计的课程模式发生了变化,为适应信息化教学要求,课程以项目化驱动设计,以课程实践内容应用从发,设计相应的多个实践项目.同时将课程内容碎片化,拆分成需要掌握相关知识点以及技能点.当然碎片化是按照一定的知识结构规律来进行拆分的,首先按照课程建设思路来建立知识体系树,将知识点和技能点放在相应的分支上,从而形成课程骨干结构,特别是有些知识点既需要放在总体上,但也需要放在分支上深入学习.

以高职通信技术专业中专业基础课程“移动通信技术”设计为例,图1是将传统课程“移动通信技术”整改为信息化课程设计.

对比传统的课程设计,“移动通信技术”信息化课程摒弃了以往从移动通信系统发展以及讲述各种移动通信系统为章节内容,而是从项目化课程知识体系出发,以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及开通配置为项目主线,分为无线侧规划配置,核心网规划配置,业务验证及故障排除,移动网络优化及演进等,同时将知识内容碎片化,分成120 个知识点和技能点,碎片化的好处是适应信息化的教学需要,通过现代信息化,制作相应教学短视频,微课,动画演示等来学习一个知识点的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知识树,掌握课程总体内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理解掌握课程知识.每个知识点和技能点有相应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动画演示,学习指导,练习作业以及微课等,所有课程资源放置在课程网络平台上,有利于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

在知识点分解安排上,需要全面考虑知识体系结构.以“移动通信技术”信息化课程为例,将“移动网络漫游切换”知识点放在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分支上,作为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加以介绍,同时也在业务验证中进行具体实践数据配置学习.在网络规划中讲述“漫游切换”功能,让学生初步掌握原理,在下一步业务验证内容教学上让学生再深入理解认识,通过实训来配置漫游及相邻小区之间的越区切换.

1.2 教学设计

基于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教学设计中,是信息化课程的重要一环,因为教学设计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传统教学设计一般基于课堂需要学习的全部内容以及重点内容,包括课堂提问等.在信息化技术下教学设计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相结合.利用视频,题库等网络资源.在教学设计中,可以有一部分应用于翻转课堂教学,让学生课前预先学习网络资源内容,提供实践项目案例[4].在课堂上讨论以及完成答题,教师通过视频及讲解难点内容,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引导学生思路,让学生深入理解课堂呈现的知识点内涵.

图1 传统“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整改为信息化课程设计

表1 “移动通信技术”信息化课程“移动网络漫游切换”的教学设计

表1是“移动通信技术”信息化课程的教学设计,以“移动网络漫游切换”为例,包括了教学沟通,学习拓展,实操练习,课堂考查以及解答难题等多个环节.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包括教学视频、教学课件、动画演示、课程题库、仿真平台等,以学生学习为主线,项目实践为基础.教师在云课堂等网络教学平台上预先安排线上学习内容,在讨论区设置相关知识点以及技能点的学习交流讨论,提出提问及解答.

信息化课程教学的课堂组织,改变了传统课程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课堂教学,而是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性出发,教师在课堂上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教师进行重点难点问题解答辅导.和以往传统的教学相比,基于现代信息化教学设计,更注重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及培养自学能力,通过现代信息化的网络教学资源及网络平台,掌握课程学习知识点和技能点,完成相关课程学习.同时分组互动学习讨论是基于信息化教学重构的一个重要体现.通过分组形式,将五六个学生安排一个组,相互学习讨论,同时结合线上资源,组长安排组内同学学习课程要点,在组内讨论交流.在课前学生学习基础上,课堂上教师讲解重要知识点和技能点,分析问题,解答难点.在实践项目上,教师通过线上教学视频以及课堂的重点示范演示,让学生能详细掌握课程知识,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关键的实践技能,如“移动网络漫游切换”通过动画演示和解说配音讲解出来,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设计更具视觉性[5].

信息化课程便捷了线上教学及学习.教师利用线上课程进行从课前诊断—教学配置—效果达标—讨论反馈等一系列教学设计,包括在云课堂等网络教学平台上的互动交流,教学答疑,以及线上布置学习任务,提出学习中的关键讨论问题,对学生提问进行解答,线上批改作业等.同时教师可以随时检查学生线上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包括教学视频观看次数,回答问题质量,提问次数等,从多方面考核每个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状况,从而为下一步的教学安排提供参考.线上辅导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及课程学习状况,通过线上的大数据分析,能更加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教学重构的特点分析

2.1 教学内容童趣化

课程内容知识点安排设计从吸引学生兴趣从发,包含大量的教学视频,动画资料,以及丰富有趣的实践项目和以往的传统教学相比,基于信息化的课程能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内在童趣,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2.2 教学途径多样化

从个性发展的角度讲,不同的学生如果采用不同且适合的学习方式,可能学习效果更好.基于信息化的课程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多样化教学途径,在课堂上教师讲解课程主干内容,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学生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利用线上丰富学习资源,安排自己的课程学习,和老师互动学习,多种途径达到课程教学效果.

2.3 课程内容碎片化

在信息化融合教学的背景下,教学内容设计上,以项目为主线,以知识点及技能点为骨干,在知识树的设计上,一般采用以项目为主导,知识点和技能点穿插在各个子项目中.同时将教学内容碎片化,由一个个几分钟的教学视频来讲述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从而有利于信息化线上学习及课堂教学.

2.4 学习过程随机化

基于信息化的教学重构中,学习不仅是课堂时间的专享,更多的是平常碎片化学习时间的积累和管理.学生可以在任何一段短暂的空闲时间学习课程的任何内容,例如:可以在地铁或公车上观看一个知识点的教师教学视频,也可以观看实践操作的动画演示,也可以提问答疑,完成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练习.

2.5 实践项目个性化

在信息化教学上,实践项目往往不是以往教学中的固定内容,在碎片化的教学资源下,在课程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可以通过不同的知识点碎片组合成子项目,让学生可以选择,从而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

2.6 课程考核简单化

以往传统的课程形成性考核,老师需要在期末进行计算每个学生的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作业,实践项目等,十分复杂.在融合信息化教学中,通过网络教学平台APP 可以随时查看学生的课程学习考核情况,包括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网上考勤签到,作业完成情况等,利用大数据统计,可以马上得到学生当前平时综合积分.对每个学生的学习不足之出可以及时纠正,达到教学效果.

3 教学重构效果分析

信息化课程教学和以往传统的教学课程相比,有很多的优势,课程教学的效果得到明显改善.以“移动通信技术”信息化课程教学为例,通过教学效果调查得到数据统计如图2所示(包括4 个班级,学生总人数132 人).其中学生课后学习人数迅速提高,从传统课程的33%提高到83%,对课程有学习兴趣人数增加了约30%,对课程理解掌握人数也相应增加了35%,学生互动反馈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人数增长近3 倍,学生积极在线上进行提问讨论交流,另外90%以上学生觉得课程学习有较大的收获,对自己专业领域有很多帮助,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

同时通过调查发现高职学生课后学习时间要集中在每次上课结束后的一段时间,课后作业一般在晚上完成,撰写项目实践报告主要集中在周末时间段.学生对于教学短视频的学习时长,一个教学视频主要集中在5~8min,超过10 min,学生普遍感到视觉疲劳,继续观看失去兴趣.上课播放短视频最佳时间5 分钟,学习效果最好,学生注意力最集中.连续学习3 个教学视频知识点,需要教师安排提问讨论,否则学习效果不理想.80%以上学生利用题库进行课程内容复习自查,统计表明,由于客观题目可以自动批改得到相应的分数,学生比较乐意完成客观题目.主观问答题目兴趣相应减少,教师结合课后作业布置,每次一定数量客观题(选择题,判断题),结合1~2 题简答论述题目,学生完成效果较好.

另外在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课程中,学生对于碎片化知识点技能点的掌握相比传统教学课程有很大的提高,但由于信息化课程碎片化知识点架构,对于课程总体知识体系的掌握,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加以特别考虑.因此在信息化课程设计中,通常需要集中设计课程基础理论体系模块,供学生查询学习,同时还需要教师结合一定的理论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理论基础,更好掌握相应实践技能.研究表明,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重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课程兴趣,增进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掌握,促进了师生之间互动反馈,学生得到满意的学习收获,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图2 信息化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猜你喜欢
知识点技能信息化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