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结合

2019-06-18 01:29覃海燕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动静结合高效教学小学语文

覃海燕

【摘要】本文论述让语文课堂更高效的方式方法,提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采用动静结合,让动态课堂与静态课堂合理转换的教学建议,从而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关键词】动静结合 小学语文 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041-02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静”课堂是许多授课教师更为青睐的,因为这样的课堂更好掌控,教师能够在安静的课堂秩序中有序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但是,这样的静态课堂少了一些生气,少了一些互动,学生无法立刻将自己的困惑讲出来,教师也未能及时收到来自学生的即时反馈。其让教学效果产生了延时性,使学生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获得变得十分困难。笔者认为,只有静态课堂与动态课堂相结合,课堂教学才能变得更高效。

一、静起点:课前预习,默读教材

预习能为接下来接受新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堂预习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每接手一个班级,笔者都注重培养学生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预习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静下心来,利用默读厘清课文脉络。基于此,教师在上课开始的前几分钟只需要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即可,其余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静下心来读教材。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学生通读教材时会对教材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在学生默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厘清文章脉络,能用自己的话简短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促使学生有效掌握课文,形成概括课文的能力。这一安静学习的过程融合了学生的感情,并通过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理解课文,而这一点是教师无法替代的。

此外,安静的预习环境,还能让学生调整好心态,从喧闹的课外活动中回归到需要集中精力的课堂上,而这也是正式上课的一个信号,让学生可以做好充足的准备,迎接新的课程。

二、动过程:“视觉+听觉”双管齐下

(一)教师板书生字,学生学做韵律操

认识生字,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生字教学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生字教学比较枯燥乏味,如果想让生字教学更加高效和有趣味,则需要教师变静为动,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的好动心理开展动态教学。

以一年级“双耳旁”的识字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如下动态教学方式:首先,教会学生用笔画记认这个新部首。教师在黑板上边书写边读:横折折钩,竖。接着,让学生边读边用手在空中书写。为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还可以让学生做“写字韵律操”(学生站起来一边口中背诵笔画,一边扭动着身体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尽管有些学生在做写字韵律操时,会因为害羞而不敢做大幅度的动作,但随着教学的深入,会越来越放得开,这样的学习氛围是轻松愉悦的。最后,教师擦去黑板上的新部首,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书写。在学生书写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是否都能做到正确书写新的部首。

(二)引入角色扮演,师生共同合作

低年级学生好动,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于直观有趣的事物或场景接受起来更容易。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要创设直观的学习场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掌握新的知识。例如,在执教“左耳旁”与“右耳旁”的区分教学时,笔者采用了角色扮演法:教师随机抽取一个部首,由学生扮演一个“字”。教师扮演“阝”,当教师走到“字”的左边时,告诉学生:不管你是什么字,当我站在你的左边,大家就叫我“左耳旁”,请大家一起喊一喊你们新认识的朋友——“左耳旁”(全班学生一起重复喊几次)。紧接着教师说:“我还是个调皮的魔术师,当我不想站在字的左边时,就会跑到字的右边,虽然你们看见我还是跟刚才一模一样,可是我的名字变成‘右耳旁。”之后,再次让学生多喊几次“右耳旁”。紧接着,教师再与学生玩“打招呼”游戏:教师不断变换左右位置,与指定的学生完成互动,对话如下:“你好!附(邹)字。”“你好,左耳旁(右耳旁)。”在游戏过程中,不管教师怎样变换位置,有95%的学生能在第一时间正确地称呼,有个别学生没有喊对时,其他学生做小老师指出其出错的地方。在课堂中,笔者发现小老师能把老师教的内容复述得绘声绘色,学生听得更加着迷。如此反复,两轮之后,原来答错的学生,也可以对答如流。最后进入同桌间角色扮演,演绎刚才的游戏。全部环节完成并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用时不超过五分钟。这样的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所达到的效果要远远高于传统课堂所带来的效果!

(三)学生自主感知语境,体验写作

语文习作课是相当难的一部分,指导学生用手中之笔写出心中所想的前提是学生有类似的知识储备或真实经历过的场景。例如,执教“描写一处景物”这一习作时,笔者先让学生找出他们感兴趣的景物,并和他们回忆了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起初,许多学生一筹莫展,不知如何下笔。恰逢室外下雨,于是,笔者临时决定这次习作分两次完成,第一次全班先统一写《雨中校园》,下一次再选择一处别的景物进行习作练习。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走出教室,站在走廊上仔细观察雨中的校园,先充分地看,再认真地想,然后再打起伞走到雨中感受雨中的景物。回到教室后,笔者鼓励学生谈谈看到了什么感兴趣的景物,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怎么样把它们写具体写生动。在畅所欲言过后,再鼓励学生提笔行文,把自己所见到的印象深刻的雨中景物写下来。这回,他们的习作过程变得顺畅许多,习作速度也明显加快。在创作过程中,笔者允许学生重返雨中对景物做进一步的观察,并允许他们和同伴交流各自的习作看法。

这次的“大动”让学生找到了習作的素材,课堂汇报和交流所穿插的“小动”也对学生的习作产生了促进作用,期间学生的“听”“看”“讲”“想”都是学习过程中的有益互动,它们之间的合理转换让这节习作课变得有效。学生在“动中学”的过程中,极其快乐——原来自己害怕的习作课也可以变得如此自由自在、生动有趣。

三、静终点:静心总结和归纳

一堂精彩的课,不仅导入环节精彩,实施环节紧凑高效,而且结尾环节也常常令人回味无穷。“动”起来的课堂,在结束时终会归于平静。对于学生而言,这短短几分钟的平静,至关重要。在静的环境中,学生能够静下心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内容。在整理过程中,学生如果发现知识盲点,就能在课后巩固练习时掌握主动权。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静下心来总结的习惯,帮助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体系,真正让课堂学习效益最大化。

例如,执教《寓言两则·掩耳盗铃》时,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笔者预留了四分钟,用课件出示学习任务:其一,让学生回顾掩耳盗铃的故事,厘清故事发展的脉络,在脑海中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其二,让学生想想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如果完成了这两项任务,就举手示意。笔者发现,有90%的学生能在两分钟之内完成这两项任务,其余的学生也能紧跟着举手示意。最后,笔者用开火车的方式随机抽取一名学生,汇报其整理的结果。

在语文课堂中,要想让课堂“动”“静”结合、张弛有度,需要教师掌握好分寸,控制“动”的频率,掌握“静”的时机,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动静结合高效教学小学语文
科学施教,让初中音乐教学显实效
关于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方法的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动静结合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研究
例谈“动静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动静适时转换的运用
谈幼小衔接的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