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背景下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整合

2019-06-18 01:29黄艳丽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主题课程整合游戏

黄艳丽

【摘要】本文论述主题背景下整合幼儿园课程与游戏方式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针对幼儿园课程与游戏整合的途径,提出在语言教学中探索主题课程游戏化,在区域活动中发展角色游戏,在主题课程中强化竞技游戏,在课程游戏中升华体育游戏,传承民间游戏及构建本土特色游戏环境氛围的对策。

【关键词】主题课程 游戏 整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156-02

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各项活动之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要求:“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趋势愈加明显。此种趋势的实质是借助课程与游戏的有效整合,达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当前,幼儿园实施的活动大多以主题课程的形式呈现。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是以孩子的兴趣需求为出发点,以孩子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幼儿的学习更多的是在游戏和探索中实现,在主题背景下如何使幼儿园主题课程与游戏有效地整合,为幼儿提供生活、游戏、学习于一体的课程内容,这是我们一直关注和探究的话题。为此,笔者结合主题背景下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实施,试分析游戏与主题课程的有效整合策略。

一、课程游戏化在语言教学中的探索

传统诗歌活动的设计仅限于让幼儿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以及让幼儿熟练地朗诵诗歌。诗歌语言的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对于幼儿自身的发展局限于倾听与口头训练,幼儿在语言表达上没有太大的拓展性,无法切实欣赏和感知语言的运用以及语境所表现的美。

在“神奇的种子”主题活动中,教师让孩子回归大自然,回归到课程最原始的状态,让孩子关注周围的世界,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于是,孩子们捧着种子、抱着肥料、拎着水壶和铲子投入种植活动中。种子生长需要阳光、水、土地,在阳光灿烂的春日里,笔者带着兴奋的孩子们来到小菜地。孩子们肆意地探索着,刨几个大坑,小心翼翼地把种子埋到土壤里,细细地浇水,孩子们的脸庞染上斑驳的泥土颜色,小脸变成了花猫,大家却“咯咯嗒嗒”地笑了。这一幅优美的画面,本身就是一首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诗篇,这里没有了课堂的安静,也没有了课堂上的规规矩矩。“一粒小种子,睡在泥土里,做个甜甜梦,舒展小身体,春风吹呀吹,春雨洒呀洒,太阳照着它,种子发了芽。”优美的诗句传入孩子们的耳中,孩子们不禁跟着念了起来,伴随着轻快的脚步,一边念着儿歌,一边走回教室里,也许孩子们正期待着丰盛的秋收,原来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课堂。

二、角色游戏在区域活动中的发展

角色游戏对发展幼儿的认知、丰富幼儿的经验、满足幼儿的社会性交往具有重要作用。幼儿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没有持续不断的吸引很难引发幼儿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课堂参与度。在主题课程的引领下,教师尝试让角色游戏走进每个区角。例如,针对小班幼儿设置了“娃娃家”,里面投放与家庭相关的温馨物件,有爸爸妈妈的照片,硅胶娃娃,宝宝的衣物、奶瓶,婴儿的碗、勺子、床、小推车以及沙发等。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或是爸爸妈妈,或是宝宝,通过角色体验感受幼儿园的有趣与温馨,有效地缓解分离焦虑。除此之外,各班依据孩子的不同发展情况设置角色区,如“小小医院”“小小烘焙坊”等,这些区域让孩子乐在其中,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到了各种职业、各种身份的不同。学校还开设“娃娃社区”“西餐厅”角色功能室,以角色游戏的方式满足孩子的求知与探索欲望,帮助孩子更好地体验生活,在实践中获得生活经验,有效促进孩子社会性能力的健康发展。可见,角色游戏实现区角游戏作用的最大化,实现区角与主题活动的互动与融合,使幼儿通过角色间、区角间的互动快乐地成长。

三、竞技游戏对主题课程的强化

幼儿园游戏应当成为教学活动的一种手段、一个环节,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而教学活动中的经验也可以运用到游戏中,以满足幼儿的好胜心理,最大限度地达成主题课程目标。对于刚入学不久的小班幼儿,我园设置了一份观察记录表“今天你笑了吗?”针对幼儿每日来园所表现的不同情绪,给予不同的奖励。如微笑并礼貌问好的孩子可以得到更多的笑脸,而苦恼或有小情绪的孩子奖励相对减少,甚至没有奖励。幼儿每天乐此不彼地围着自己的记录表,数一数自己获得多少朵小红花……这样的竞技小游戏,让幼儿很快察觉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情绪不好的幼儿会反思自己的行为,情绪稳定的孩子更加努力表现自己。通过两周时间持续记录,大部分孩子初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分离焦虑,这正好符合新生小班在幼儿园开展的第一个主题活动“爱上幼儿园”设定的教学目标。在这样的反复操作过程中,孩子们看似从头到尾都在“玩”,实则引发、支持并促进他们的学习活动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体育游戏在课程游戏化中的升华

《纲要》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幼兒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在“我和我周围的人”这一主题中,孩子们观看了刘翔的一些赛跑视频后,跃跃欲试也要跨栏,勇争第一。于是,我们在这一组主题的户外活动中设置了体育游戏“跨栏”。通过变换跨栏的宽度与高度,实现难度的递增或递减,以更好地适应不同能力、发展不同需求的幼儿,激发幼儿的挑战欲望,满足幼儿获取胜利的心理。

五、民间游戏在课程游戏化中的传承

课程需要游戏来辅助,而游戏又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极具代表性的民族特色游戏更不应该缺失,而要运用在幼儿的主题课程中,使民间游戏不断地丰富延续。在大班“神奇的种子”这一主题中,孩子们想要进一步了解种子的作用,于是我们开展了相关的认知课程,其中就有一个“好吃的豆豆”活动。“炒豆豆”是经典的民间小游戏,动作简单,配上朗朗上口的儿歌,节奏感极强,有着浓厚的趣味性,非常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炒炒炒豆豆,炒好豆豆翻跟头”,两个小朋友为一组进行合作。教师通过“炒豆豆”这个民间游戏营造课堂气氛,孩子们不仅掌握了炒豆豆一些简单的动作技巧,也了解了豆子的一些食用价值,更是锻炼了幼儿的手臂力量,增进孩子们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让他们玩中乐、乐中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孩子们玩起来得心应手,倍感亲切。这样一个民间游戏更有利于幼儿对劳动人民劳作模式的体验和了解,激发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六、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游戏环境氛围

《纲要》与《指南》鼓励幼儿园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显然,幼儿园应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好本土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科学合理地精心选择乡土资源实施课程游戏化建设。比如,笔者所居住的地区是一座独具壮族风俗的典型城市。“壮族风”便成为了幼儿园贯穿日常的主题课程。我们把这些具有特色的民俗资源引入幼儿课程中,成为了实施游戏化课程的活动材料。比如开设了“壮家小屋”体验馆,里面陈列各种壮族人民的生活用品,如石磨、原始的火灶、用竹木编织成的竹筐竹篮、各种大小的簸箕,还挂满了各种劳作物,玉米棒、辣椒、稻穗、麦秸秆等。每个班根据班级主题开展具有壮族风的体验活动,比如煮花生、剥花生,掰玉米、煮玉米,更有制作本地特色小吃,如翻叽嘟、饼哆酸野、米带、卷筒粉、猪血肠等,通过亲身操作体验,孩子不仅发展了自理自立能力,也有利于丰富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幼儿进一步感受、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和文化。

课程游戏化为孩子的童年开启一扇具有趣味性的认知窗口,教师在现阶段幼儿教育中必须明确责任,注重幼儿园主题课程与游戏的整合,借助可行性策略推进二者融会贯通,以推动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主题课程整合游戏
幼儿园开展主题课程的反思
“欢庆元宵”主题综合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带着STEM的梦想飘向远方
中班主题课程《走进动物王国》的实践与反思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