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教学研讨课的策略

2019-06-18 04:14肖杨杨
文学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名著阅读教学整本书课外阅读

内容摘要:“阅读与研讨”,强调阅读不仅是读,还要有所思有所言,其追求的不仅是厚度,更是深度,本质上是一种允许“个性化解读和多元化解读”,且能各抒己见的“深探究”。探讨名著教学研讨课的策略问题——1.研究:价值是最好的方向;2.探讨:“差异”是最好的切入点。

关键词:名著阅读教学 整本书 经典名著 课外阅读 名著教学 研讨课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作为“显性课程”[1]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已开始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登场。“阅读与研讨”,强调阅读不仅是读,还要有所思有所言,其追求的不仅是厚度,更是深度,本质上是一种允许“个性化解读和多元化解读”[2]且能各抒己见的“深探究”[3]。

问题是,用以“阅读与研讨”的“整本书”是什么样的书——“通俗”[4]的?“时尚”[5]的?都不行,这不仅因为它们可能具有“潜在负价值”[6],而且还因为它们往往是“削平了‘深度的”[7],所以阅读还无妨,但花心思研讨就很不值了。即是说,要研讨就必须找那些“高值化”的“有深度”的经典名著[8]。

接下来的问题是,经典名著“枯燥难懂”[9],不要说“学校普遍不重视课外阅读教育”的以往[10]孩子们都读得少——从小学[11]到中学[12]再到大学[13],就是“较为重视课外阅读教育”的今天,也好不了多少——无论阅读量[14]还是阅读力[15],如果再考虑“各科目考试成绩=各科目学习成绩=各方面发展潜能”[16]的“荒谬”所造成的诸多压力,就能知道经典名著的“阅读与研讨”在当下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然而,再不容易也得做好。这里,拟探讨名著教学研讨课的策略问题。

  一.研究:价值是最好的方向

1.研究的起点:“有用”和“有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名著阅读所需的兴趣不只是一时的兴起,面对“一部十多万字乃至上百万字的名著”,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是“浓厚而持久”才行[17]。而在“分数至上主义”[18]背景下,“在害怕‘考分低的心理压力下”[19],学生“没有时间”、“读不下去”是怠慢名著阅读的一种常用说法。阅读都成问题,研究从何谈起?故而,在设定名著阅读的研究对象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立足于:不仅“有趣”,而且“有用”。

不同学生眼中看到的名著,光环不尽相同。换言之,学生只会偏向选择他更容易理解的或更想看到的内容,如读《富兰克林自传》,理科生会更偏向于了解传主在物理方面的研究,想知道他用风筝捕捉闪电的细节,而文科生则更想知道传主的读书写作之法,或者作为一位政治家的思想境界。所以,教师应该先研究学生希望得到什么或愿意看什么,以其找到书中“有用”和“有趣”的结点,这也是课堂教学研讨的良好起点。

2.研究的終点:认知价值和思想价值

关于名著文本研究,参考陈雪君老师的说法[20],笔者将其简化为“认知价值”和“思想价值”两个方面。认知价值是指向事实层面上的价值,而思想价值则是指向精神层面上的价值。比如,《红楼梦》“内容包罗万象,堪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21],学生读《红楼梦》,有助于掌握更多的古代文化常识,这就是它的认知价值,而其中蕴含的文化思想,比如儒释道的思想呈现,则是可供学生研究的思想价值[22]。

研读《哈姆雷特》时,笔者让学生自己选择剧中的某个人物,以这个人物的身份给哈姆雷特写一封信[23]。在这种有趣的形式之下,学生研读了文本,感受了莎翁华美的诗歌般的语言,还揣测了作者留下的“空白”[24]。最终,一封封信呈现出的是,一方面实现了文本的认知价值:对人物关系的把握,对故事情节的梳理,对言外之意的揣摩;另一方面实现了一次思想感情上的升华:对优柔寡断的哈姆雷特有了更深切的同情和强烈的共鸣,对历史课本上的“文艺复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只有以“有用”和“有趣”为起点、以“认知价值”和“思想价值”为终点的研究,才是真正有效、有料的研究。而实际上,当学生真的能跟随老师的步伐深入研究名著,研究相关历史文化,那么,这个研究根本上就没有终点,因为正如歌德所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25]

  二.探讨:“差异”是最好的切入点

探讨,是课堂研讨课中的重头戏。既然要探讨,就要有理解上的不同、思想上的对立。一个好的问题有时候比答案更重要,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提出“疑惑不解的问题”,或者由老师直接抛出“辩题”[26]。为了“辩论”,为了“说服”,甚至是为了让同学和老师“刮目相看”[27],他们就必须重读、细读文本,必须查找相关资料。而在此基础上的探讨,就一定是言之有物、言之有果。

应该指出的是,名著教学研讨课的这种探讨,既可以在“阅读初感”[28]阶段,也可以在“成果展示”阶段[29],还可以在“拓展延伸”阶段[30]。当然,在“拓展延伸”阶段,探讨的问题应更具深度——如教完《三国演义》,可提出:“评价这部巨著”用“艺术标准”之外,还能用“史实标准”[31]吗?为什么?另外,不论哪个阶段的探讨,问题都要有深度,但也应该避免“过深”。如《谈美书简》的“时代局限性”[32]不妨探讨,而“学理性缺失”[33]问题则不宜,因为它已超出了高中生思辨能力的范围。

  三.结语

可以说,研讨课是名著阅读教学的主角,是整个流程的高潮,是教学成果的主要来源。不过,上好名著研讨课,首先是对教师的素养有很高的要求,除“树立良好榜样”[34]、“引领尽心”[35]外,还必须有“高水准的引领技巧”[36],而这,就需要有内力即高“阅读素养”的支撑[37];其次是对“学校管理者”在“条件创设”方面乃至整个社会也有诸多的要求[38]。从这个意义上讲,本论及本论所属项目[39]跟其试图达到的目的之间,仍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郑惠生.影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五个因素[J].教学与管理,2007(34):37.

[2]姚佩琅.高中语文中文学作品的定位——以《课标》、教材、高考的分析为基础[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05):29.

[3]姚佩琅.校办读书节的阅读理念[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07):23.

[4]郑惠生.通俗小说的认识判断与价值判断[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2):12.

[5]郑惠生.论审美时尚的特性[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8(02):24.

[6]郑惠生.论审美时尚的潜在负价值[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8(06):35.

[7]郑惠生.论大众审美文化的特征[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0(03):41.

[8]郑惠生.论文学经典的生成、意义和特性[J].社会科学评论,2009(01):15.

[9]郑惠生.关于当前大学生喜欢阅读哪类课外书的调查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02):58.

[10]郑惠生.城乡小学生最喜欢哪些杂志和报纸——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2):87.

[11]郑惠生.城乡小学生离经典名著有多远——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二(上)[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11):102-106.

[12]郑惠生.中学生离经典名著有多远——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二[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2):82-90.

[13]郑惠生.大学生离经典名著有多远——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9):60-66.

[14]姚佩琅.高中生名著阅读量、阅读认知与行为的调研[J].文学教育(上),2019(04).

[15]姚佩琅.高中生名著阅读中愉悦、失望与困难的调研[J].文学教育(上),2019(05).

[16]郑惠生.关于“当前小学生课余时间最喜欢做什么”的调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4):30.

[17]姚佩琅.名著阅读教学“四步工作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1):10.

[18]郑惠生.“新媒体时代”小学生最喜欢阅读哪类课外书[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02):56.

[19]郑惠生.小学生课外阅读认知、行为与相关条件的调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6):86.

[20]陈雪君.构建课外阅读研讨课的基本模式[J].文学教育(上),2019(04).

[21]梁小艳.构建名著阅读教学模式:以《红楼梦》为例[J].文学教育(上),2019(04).

[22]邵晓乐.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J].文学教育(上)2018(11):88-89.

[23]肖杨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导演”和“侦探”[J].文学教育(上),2018(11):82-83.

[24]黄立荣.在文学名著教学中运用召唤结构理论[J].文学教育(上),2019(04).

[25]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M].程代熙,张惠民,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75.

[26]郑佩琪.名著阅读教学之“辩”[J].文学教育(上),2019(04).

[27]王银鸿.学习动机视阈中的名著阅读教学[J].文学教育(上),2019(04).

[28]柯麗文.在名著阅读教学中促进直觉思维的发展与提升[J].文学教育(上),2019(04).

[29]黄少娥.名著与名篇阅读教学之比较分析[J].文学教育(上),2019(04).

[30]姚佩琅. 略论当前中学文学教学的“八重八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2):83.

[31]姚佩琅.语文学科中的文学真实性问题——兼与李明哲《疑点重重,令人费解——读都德〈最后一课〉》商榷[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03):10.

[32]郑惠生.论朱光潜先生《谈美书简》的局限性——兼向国家教育部提建议[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1):10-13.

[33]郑惠生.《谈美书简》是“现代中国美学经典”吗——论朱光潜先生《谈美书简》的学理性缺失[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2):11-16.

[34]郑惠生.论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五因——从城乡小学生的心里话谈起[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95.

[35]郑惠生.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经典名著接触途径中有多重要——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五[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01):88.

[36]郑惠生.经典名著留给大学生的印象探讨——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六[J].美与时代(下),2005(09):83.

[37]姚佩琅.高中语文学科新面向:整本书[J].文学教育(上),2019(01):98.

[38]姚佩琅.名著阅读教学的条件创设[J].文学教育(上),2018(12):122.

[39]姚佩琅.以提升素养为导向的名著阅读教学实验[J].文学教育(上),2018(11):71-75.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点项目《以“提升素养”为导向的名著阅读教学实验研究》(项目编号:2018ZQJK023,项目负责人:姚佩琅)

(作者介绍:肖杨杨,广东汕头市东厦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名著阅读教学整本书课外阅读
《论语》整本书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智慧课堂环境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