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2019-06-20 06:00杨榴
职业·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学习共同体高职学生

杨榴

摘 要:本文阐述了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涵义与特征,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从构建课堂主体、创设学习情境、拟定共同愿景、组织互动协作、进行反馈评价等几个方面,探索“学习共同体”在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中的实践设计。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 高职学生 思政课教学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目前,主张合作化的“学习共同体”理念已成为课堂教学模式的新选择。用学习共同体理论来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贯彻一切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与高等职业院校旨在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科学素养、扎实专业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不谋而合。

一、“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模式的涵义及特征

1.涵义

“共同体”原是人类社会学范畴的概念,其最早应用于教育领域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美国著名教育家欧内斯特·L·博耶(Ernest L.Boyer)提出,他认为“学校是学习的共同体,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近几年部分学者也逐渐将目光聚焦在课堂“学习共同体”实践模式的探索上,但却鲜有对思政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应用的研究。

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作者本人的教学研究实践和体会,本文将课堂“学习共同体”定义为:在课堂内外教学环境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围绕共同的学习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彼此分享、相互竞争,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共同体成员知识体系的创新及个体人格的完善。此外,“学习共同体”表现出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学形式的合作性、教学成员的主动性以及教学效果的创造性等特征。

2.特征

“学习共同体”理念在课堂教学上的应用,摒弃了过去传统“填鸭式”教学的缺陷,呈现出更贴近学生实际的全新的教学手段和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思政课堂教学目标不仅包括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包含了对学生协作精神、认知能力、表达能力、倾听意识、尊重理解心态、交流与沟通等和谐健康人格的养成,这正是课堂“学习共同体”实施教学的核心所在,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学形式的合作性。交流分享、对话合作是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基本运行模式,共同体小组要求所有成员共同解决问题,相互合作,鼓励每一位成员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观点的不断碰撞,激发对相同内容不同角度的看法和观点,在交流中促使共同体成员更好地建构自己的知识能力体系。

(3)教学成员的主体性。在课堂“学习共同体”中,教师通过互动实践式的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自主观念及探索精神,启发并引领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4)教学效果的创造性。在开放、动态的课堂“学习共同体”环境中,共同体成员通过交流沟通,吸收其他成员的见解,激发其他成员的知识,在观点的碰撞中促进相互的思考,从而重新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对知识的探究、重组和创造,实现成员的共同发展和个体的最大化成长。

二、建立思政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教学实践与设计

1.构建课堂主体

首先,要在首次课堂上构建“学习共同体”,根据班级人数来确定共同体的数量。“学习共同体应由不同知识背景、不同个性、不同性别、不同特长的学生共同组建,成为相互学习、协同进步、共同成长的共生体”,比如:将全班学生打散分配,同寝室室友或平时关系比较好的学生尽量分配到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保证男女生搭配。以作者所实践课堂——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数媒11班为例,班级共41人,组建6个小组,即构建6个学习共同体,每个共同体还会为自己的团队取一个有意义的队名。教师对各共同体提出考核要求:课堂考勤(共同体内每个个体行为都会影响团队成绩)和任务展示评价(对每次作品展示进行评价)等,这些最终会形成小组的综合成绩。在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中,每个小组也会形成独特的共同体文化,有的表现为勇于创新、有的表现为善于团结,有的表现为乐于表现。

2.创设学习情境

创设学习情境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首先教师要做好引导,放下身段,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共同体建设,敞开心扉真诚与学生进行对话沟通,彼此间形成一个和谐的课堂学习共同体。其次创设学习情境离不开社会和学校环境的支持。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一章节中,在教师设置的专题中,共同体成员就列举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些違法社会公德的现象;在“人生的青春之问”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展示所在大学的风采,尤其是优秀校友的成功经历,鼓励新生积极开拓视野,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共同体构建的过程是开放多元的,教师要利用社会、学校等多方资源来创设教学的学习情境。

3.拟定共同愿景

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发展目标有两项内容,既包含教师“教”的目标,也包含学生“学”的目标,这就构成了学习共同体的共同愿景。虽然课程安排的主导者仍然是教师,但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和参与权,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课程调整。师生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就设置好共同的发展目标,一般由教师提供宏观目标,各小组通过集体讨论拟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如:以第五章“遵守公民道德准则”这一节为例,师生来共同拟定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公民道德准则中关于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明确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把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掌握《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对大学生的要求,培养道德品质,学会诚信做人,以顶天立地于社会。

发展目标:把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树立接班人意识,增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4.组织互动协作

课堂“学习共同体”理念的核心就是组织成员协作、互动交流,实现的途径主要是专题研究、团队合作、课堂呈现。教师向各学习共同体提供专题,各共同体先经过课下的协作准备,再在课堂上进行“作品”的呈现,小组之间针对课题进行观点的交锋讨论。我们可以看出,在互动协作的过程中,共同体成员都表现出平等性,他们通过交流对话、友好协作来分享彼此对于不同任务目标的见解和思考,了解彼此不同的情感和态度甚至不同的价值观,分享完成共同目标时来自于集体的愉悦,从而实现心灵的沟通。在这种自由的对话环境中,共同体成员通过交流分享丰富了自己原有的经验,接纳了不同的价值观念,从而达到道德建构新的知识体系的目的。“这样,整个过程充满了对知识的探究、重组和创造,通过观点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成员获得对同一主题内容不同视角的理解,新的意义得以建构。”这种互动协作的课程形式,共同体成员在探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彼此尊重和接纳、诚信与合作,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也得以提升。

5.进行反馈评价

反馈评价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点睛之笔,既肯定了学习共同体的辛勤付出,也对整个课堂教学环节进行总结和回顾。

首先,共同体互评。在每个共同体环节展示结束之后,其他共同体都要对它的表现进行点评。比如某共同体的评语:内部氛围很团结,制作的作品有新意,但PPT制作吸引力不够。在这一反馈评价过程中,课堂气氛既紧张又兴奋,他们既期待对他人的点评,也等待集体成果得到他人的认可。这种教学方式非常适合高职学生灵活多变的特点。

其次,是教师的点评。教师对各共同体的点评主要以肯定为主,如某共同体他们的集體展示环节表现十分优秀,每个人对团队作品都能熟练掌握,制作过程中每个人都做到了积极参与,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值得其他所有共同体学习。

在课程结尾时,教师还要对本次任务中设置的专题进行总结。如:从学生们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的诚信状况是令人满意的,但在极少数学生身上,也确实存在一些不诚信的现象。希望学生们能引起高度重视,在公民道德的具体实践中自觉加以抵制和改进,在今后的评奖、毕业、求职过程中坚守诚信品质。

三、结语

综上,共同体活动在设计过程中呈现出了环环相扣的步骤,几个步骤之间又表现出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但总体而言还是呈现出了循序渐进的进程形式,表现为没有终点的环形方式,进行一轮一轮的环节设计,每一环又互为基础,在此过程中得到不断丰富。

将“学习共同体”理念融入思政课堂教学,在丰富思政课教学形式的基础上,也更契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提高了高职思政课堂的实效性。学习共同体成员在合作、对话、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协作、诚信、尊重、接纳、宽容等良好品质逐步积淀,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提升了学习自信心和内驱力。然而对于课堂“学习共同体”实践的探索依然任重而道远,大多高职院校思政课师资资源缺乏,思政课堂一般采用中班,甚至是大班形式上课,利用学习共同体教学效果如何,仍待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参考文献:

[1]人民网.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2017-10-28).

[2](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

[3]陆思思.“学习共同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1.

[4]任宗强,梅亮.嵌入性视角下高校创业教育情景学习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8(1).

[5]易显飞.论“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

(作者单位: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学学习共同体高职学生
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共享社区化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背景下应用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思考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孟子学说中的教育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