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年饭

2019-06-20 09:17汪破窑
椰城 2019年5期
关键词:娃儿老二孙子

时间是躲在洞里的耗子,偷偷地啃食着时光,越是离年近啃食得越疯狂,让人有些害怕它逼近身来的气息。

老好睡不着了,几次欲起,又忍住了。他又眯了一会儿,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手往床头一摸,一把就攥住了那根细细的吊在半空中的灯绳,轻轻一拉,灯啪地亮了。光亮把黑暗赶到屋外,屋内亮堂堂的。他有些后悔自己的这个莽撞的举动,还好,她还在熟睡。他看了看手表,六点过一点儿,窗外麻麻亮,只能看一个模糊影子,黑黢黢的树影在窗外摇晃,像张牙舞爪的怪物,有点怵人,有点神秘,愈发寂静无边,他听到了她细细的呼吸声。

老好轻手轻脚的,一动,还是惊动了她。老好妻翻了一下身,嘴里嘟囔了一声。老好说,醒啦?她嗯了一声。其实老好一拉灯她就醒了,她只是装着没醒而已,担心他因为拉灯惊扰到她而自责。实际上她一夜不曾睡踏实过,睡睡醒醒,醒醒睡睡,有时是疼醒的,有时是想到他们要回来激动得有些睡不踏实。老好轻声说,天还早着呢,你再睡一会儿,我先去采些中午要吃的青菜,洗干净,中午用。

老好妻有些不放心,有些事不啰嗦几句不行,你挑菠菜芹菜时要挑大棚最南边那一块,它们向阳,长得肥。她说话有些吃力,可能是侧身躺着气血不畅,对说话有影响吧。

知道了。

蒜苗和大葱要挑东边那几株大的。

好嘞。

葱把老叶子打下来,中午只用葱白,嫩一点的葱叶也不要扔,留下来我们吃。

好。

上海青就挑挨着菠菜那块,赶大的挑,把大的挑出来了,那些小的瘦的也就长起来了。

嗯。

老好妻叮嘱说,要多洗几遍。

老好说,你放心吧,我洗它五遍,保证干干净净。

唉!老好妻无端端地突然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自责地说,我上辈子做了啥坏事,为啥得了这鬼病。帮不了你什么忙,还成了你的累赘。

老好说,你说啥呢?人吃五谷杂粮,谁还能保证没有个三灾五病的,你不要想多了,过完年,天气暖和了就会好的。

唉!老好妻又是一声长长地叹息。她这段时间老是想七想八的,主要是担心他,也操心着娃儿们。她常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为了更具有说服力,她还补充说,我爹就是七十三走的,过完年我就足足七十三了,我怕我过不了这个坎!

老好回过头看了她一眼,有两行眼泪从她脸颊上滑落。老好安慰道,你想多了,就是个腰痛,等天气暖和了就好了。老好不知说些什么,说多了怕不小心说漏嘴了。他拿起床头的收音机,把灯绳一拉,灯啪地灭了。眼前一黑,好半天才恢复正常。

外面寒气逼人。老好哆嗦了一下。天气预报说这几天有小到中雪,雪一直没有下下来,气温却比前几天要冷,似乎雪马上就要来了,看架式还不小,他感觉不是小到中雪,而是中到大雪。

老好走到回廊,打开大门,在门框边提起一个大提篮,里面放了一把窄口的镰刀。这把镰刀用了好些年了,是分田到户那年在农具站门市买的,钢火好,用了这么多年,宽扇的用成了窄扇的,那刀片窄溜溜的一小条。家里有好几把镰刀,有两把还是新买的,老好还是喜欢用这把,轻巧,锋利。菜园在院子前面,以前是块空地,堆堆柴火粪堆,十年前娃儿们不让种地了,逼着老好老两口把一块块地给了别人,闲不住的他们就在房子前后下功夫,这垄小菜园是他俩开垦出来的,刚开始土生,种什么都瘦,他把茅坑的粪便和鸡笼猪圈的粪便,拌上草、枯树叶,沤熟,撒进园子里,地活了,精神了,长出来的菜不比那些一等田的差。收音机里锣鼓阵阵,就连广告也热闹得很,有过年的气氛。老好点了一支烟,烟头在黑暗中一明一灭,缭绕的烟雾在他头顶盘旋,久久不肯离去。菜叶子上面有雾水,还没有结冰。不知为啥,他总感觉这几天的温度应该在零度以下,冷飕飕的,刺骨,手缩在袖笼子里不愿出来。密集的菜挨挨挤挤,看着喜人。菜长势太密,不好下手,他左手拨开菠菜,手一触到菜像被蛇咬了一口,猛地抖了一下,右手的镰刀趁势钻了进去,镰刀从菜与菜之间的缝隙间穿过,轻轻一碰,一颗肥嘟嘟的菠菜就被挑了出来。

很快,大提篮就满了。老好的手已冻得通红,像地里长得水灵灵的红萝卜,只是手上的裂痕像一道道沟壑,破坏了“萝卜”的美感。菜采得有点多。是她要他多采一些,自己吃一些,还有一些要给娃儿们带走。老好把要带走的泥巴弄掉了,打掉了老叶子,他不敢打得太狠,这样要不了多久就会蔫掉。菠菜、上海青、蒜苗、葱这些菜不经搁,先放在回廊里,晾干水气,再用塑料袋分别装好。白菜、萝卜、胡萝卜弄得多一些,它们没有那么娇贵,放上十天半个月一点问题都没有,如果一直是这样的天气,放上一个月两个月也没事。白菜挑的是帮小叶阔的,这种白菜不酸,吃起来有一丝丝甜;萝卜挑的是红萝卜,她说红皮萝卜脆生生的,比白皮萝卜要好吃;胡萝卜没那么讲究了,现在种的都是高产的,直,粗,大。

自从得了那个病,老好妻就一直躺在床上养着。老好妻有一种感觉,她肯定自己不仅仅是腰疾。现在干活是老好一个人孤军作战,以前这些活都是她做的。老好做了这么久了,到现在还有些生疏,笨手笨脚的,丢三落四的。好在有她拿主意。她时时在一旁提醒,屋里屋外的事情也算周转正常,就连走亲访友礼尚往来也未曾失去礼数。

老好要把中午吃的菜提前洗好。娃儿们轻易不回来,像贵客,不能怠慢了。轧水井没有以前好轧了,重得很,要用很大的气力才能把轧水把儿压下去。老好双手握紧轧水把儿,手上的青筋暴了出来,像条蚯蚓在手背上蠕动。前段时间轧水,他一时疏忽,手从轧水把儿上滑掉了,轧水把儿往上一弹,正好弹在腮帮子上,脸肿了好几天,打那以后他就有些怕了,轧水时一双手紧紧地握住轧水把儿,生怕它又会像一条滑溜溜的鱔鱼一样从他手里脱逃。大胶盆里装满了水,刚从水井里轧出来的水还带着地温,冒着烟雾儿,洗菜要趁着这股子热气还没有散尽抓紧时间洗,水经冷空气一侵,一会儿就会变成冷冰冰的水。第一遍把菜全部泡下去,一棵一棵地洗,把泥巴全部洗掉。第二遍要一片一片地洗,把菜丫处夹杂的污泥给洗干净。第三遍基本上就干净了,只是水的颜色不是那么清,带着一丁点儿的菜色。第四遍水就清亮得很,会漂一点儿洗掉的叶子残片,菜是彻彻底底洗干净了。还得第五遍,要把菜全部泡在水里,让它吸足水分,等中午要用时再用笊篱捞起来,放在沙撮子(竹篾编制的箕箩)沥水。

嘀,嘀,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十一点整——收音机报了时间。老好觉得鸡可以杀了。他把鸡从鸡笼里抓出来,捏着两支翅膀,扯着鸡冠,让鸡脖子仰高点,再把脖子处的毛拔掉一些,露出白白的鸡皮。刀往鸡脖子上一抹,鸡血一喷而出,正好射在准备好的小碗里。放尽血,一扔,鸡匍匐在地上蹦哒了几下,蹬了蹬腿,一会儿就不动了。此时,水也准备好了,老好把烧得滚烫的水倒进搪瓷盆里,凉一会儿,让水温降下来,水太烫容易烫伤鸡皮,水温不够又不易祛毛,80度左右为最好。毛拔净了,老好斜斜地举起鸡,迎着光看,上面还有不少细细的绒毛。老好打开火机,一根根地燎,直到看不到为止。这时要开膛破肚了,以前老好杀鸡是从肚子处切开的,娃儿们说要从脊背上下刀,不会破坏鸡脯肉的美感,后来他就从背上剖开了。掏内脏时他小心翼翼的,生怕弄破了苦胆。把内脏一一摘下,斩鸡头,剁鸡翅,鸡脚鸡腿全部卸掉,从鸡肘处分开,鸡脚骨用刀背敲碎,这样既好入味又方便吃。鸡肉剁成均匀的小块。两个鸡腿要整个的,到时两个孙子一人一个。往年也是这样。

准备贴对联了。往年是等他们回来了贴,老好妻埋怨说,为啥子要等娃儿们回来才弄,为啥子不能先弄好呢,娃儿们那么远回来还要帮你做这做那的,难怪他们不愿回来。说过几次后老好就开始自己贴了,这么些年过去了,也没把春联贴错过。糨糊是他打的,把水烧开,再把一把灰面放在锅里调,水与灰面的比例要掌握好,水多了糨子就不粘,灰面多了搅不均匀,疙疙瘩瘩的,门画对联贴上去凸凹不平,不好看。老好摸住窍门了,让他说他说不上来,但是用多少水用多少灰面他心中有数。大门口的门画要大一些,是秦叔宝和尉迟恭,谁是秦叔宝谁是尉迟恭他分不清,那几个字他也不认识,但是他知道要马头对马头,门一打开,两匹马往屋里走,门一关上,两个武将就站在门上守护着这个家。这些也是他摸索出来的。另一扇门贴的是金玉满堂的门画,一男一女两个胖娃娃,这个很好区分,两个人面对面坐着就行了,不能贴反了,两个人的脸朝外,那不是两个孩子闹情绪嘛,过年怎么可能闹情绪呢,有意见的人们见了面也要道声“新年好”“恭喜发财”,何况是画里的人儿。

路上已有人陆续从街上赶集回来了,在城里工作的,在外地打工的也大包小包的回来了,也有小车鸣着大喇叭进来了。这几年槐树湾的楼房多了,车也多了,樓房矗在那里像一件高档的皮草,闲置的时间多用的时间少;车则像那些长得好看却不会干活的俏媳妇,带出去就是个面儿。老好看了看时间,快十二点了。

老好妻眯着眼睛,也不知睡着了还是没睡着。老好轻声问,哎,要不要给他们打个电话,到哪了?要不要我去街上接他们?

老好妻睁开眼睛,想了想说,不用打了,他们指不定就在路上了,你都准备好没?

都准备好了,弄猪蹄子火锅,简单得很,往里面加青菜就行了。

其他的菜也要炒几个。

知道。

门画对联贴好了没?

贴好了。五千响的鞭炮我也挂在门前的榆树上了。

那行。我看还是先弄菜吧,不要等他们回来了再弄,着急忙慌的,你弄好了,他们一回来就吃饭。

老好点了点头,说行,那我现在去弄?

老好妻说,可以。有不会做的问我。

老好说,好。转身进了厨房。

老好轻轻地坐在妻子旁边,仔细地打量着。老好妻眯逢着眼,好像有些睁不动,她问道,菜都弄了?

老好说,弄了。

几个菜?

七个菜。

老好妻摇了摇头,明显对这种太随意的做法表示不满意,她说,哪咋行,哪有过年七个菜的!哪七个菜?

老好像回答问题的小学生,扳着指头说,炸辣子鸡,蒸肉,蒸排骨,肉丝,掺青椒丝和胡萝卜丝炒的,煎鲫鱼,豆芽,糖藕片。

老好妻说,你买的虾片没有炸一盘?还有兰花豆,花生米,都是现成的,各装一盘,你还可以炒一个滑蛋牛肉,鸡内脏呢?

老好点点头说,放在厨房。

那就再弄一个剁辣椒炒鸡胗。用那个朝天椒切成小圆圈炒,朝天椒要先用油在锅里炝一下,要把辣味炝出来,鸡胗才不会腥。几个菜了?

十二个了。够了够了,还有个锅子,哪里吃得了。

吃不了也要弄,大过年的,桌上不摆满怎么行。要幸福满满。老好妻想了想,又说,你再炒个鱼香虾仁。

老好说,可以了,要这么多菜干啥,哪里吃得了。

老好妻故意责怪道,你买了那么多菜不做,放在那里留给你一个人吃啊!

老好被妻子呛得瞠目结舌,不知道说什么好,用手挠了挠头。

再炸个春卷,孩子们喜欢吃。老好妻又问几个了?

老好又数了一下指头,说十四个了。

再弄一个糖醋带鱼、青椒炒猪肝。

老好点了点头说,好。

老好妻想了想说,再弄一个红辣椒胡萝卜炸猪肚,蒸个鸡蛋。

老好有些急了,说这么多菜,哪里吃得了,剩下来的菜够我们吃到正月十五了。

老好妻白了老好一眼,说过年嘛。

老好按着她说的去做。他去柜子里拿东西,有些菜不用动锅,放在盘里就可以当菜,有的要开锅动炸的,有些东西他一时半会儿做不出来,得早点儿弄。他倒不是怕麻烦,主要是怕浪费,他们一走就剩他们两个人了,剩饭剩菜不知要吃到什么时间。年年都是这样,年三十吃一顿,他们走了,剩下的菜他们一直吃到元宵节还没有吃完。她吃不了多少,这些剩菜全得靠他一个人。每过完春节他都会长几斤肉。

有些菜老好不知道怎么弄,好在有她。前些年她进城帮娃儿们带孩子,硬是逼着自己学会了好些菜,当然不能跟餐馆里的大厨比,但好歹做出来了。娃儿们常夸她做菜进步大,色香味形俱全。她知道自己的烹调水平差得远呢。现在她不能动手,只能躺在床上当师傅,她一样一样地说,他就一样一样地做,什么菜怎么切,都是有讲究的,丝对丝条对条块对块片对片,还有,什么菜用什么调料,什么时间放油,什么时间下菜,什么时间起锅,这里面讲究大着呢,他掌握不了,这些都得由她来指挥。你别说,一个人说,一个人做,这么一弄,那菜也给弄出来了,满满的一大桌子,还有几盘没地儿放,摞在其他菜上面,这样就有了层次感,显得更加丰盛了。老好把酒也摆上来了,是娃儿们带回来的酒——楚瓶贡酒,七十八元一瓶,现在已经停产了,这酒在市场上很难买到,愈发金贵了,不是过年他都舍不得喝。放了三个小酒盅,到时爷儿仨好好喝几盅,不是过年哪能聚得这么齐。桌上还放了一瓶可口可乐和一瓶鲜橙多,这是媳妇孙子的。

老好妻双手一撑,想坐起来。

老好赶紧扶了一把,说你行不行。

老好妻说,能不行吗?不行也要起来,哪有过年躺在床上过的。

老好妻头发梳了又梳,镜子照了又照,衣服也换了新的。老好把沙发搬到了院子里。她可以晒晒太阳,可以靠可以躺。她坐的时间不能太长,时间久了就会疼,她总是坐一会儿,躺一会儿,在自个儿家里没那么讲究,想咋样就咋样。沙发是娃儿们嫌款式土拉回来的,那布面已经磨得起了光,还几个洞,也不知是他们抽烟烧的还是他抽烟烧的。这几年家里有些不够用了,他们不要的家具、衣服统统都往回拉,堆得到处都是,扔掉吧怪可惜的,卖又没人要,送吧也不知道送给谁。以前村子里谁有旧衣服都给傻合子家了,现在傻合子过得好,每天一大早就上街了,在街上过早,要一碗热干面,就着一碗黄酒,小日子过得比谁都滋润,如今再给人家舊衣服就有点打脸了。老好妻歪在沙发上,手不停地抚摸自己的腰。

对门傻合子家的大门上已贴上了门神,大儿子傻欢欢一大家子早早就过来了,傻欢欢娶了个哑巴,生了四个孩子,人多,热闹,很有人气。老二傻喜子也回来了,停在门口的吉利车不时会响一下喇叭,仿佛在大声说他在外面挣到大钱了!傻喜子一会儿上一趟街,买一瓶酱油开车出去一趟,买一瓶醋又开车出去一趟,每次出去音箱开得老大,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跟着车子快速的移动,在村子上空飘荡着,那歌声传到路边的几只瞎转悠的狗的耳朵里,它们会呆神半晌,甩一甩耳朵,好似它们也在认真聆听。

老好妻说,傻合子家的傻喜子这几年在东莞打工,混得还不错,都买上车了。唉,我们老大老二也不知啥时买得起一辆车。

你家娃儿们是公家人,行事不能张扬,事事都要按上面的规矩来,老好感慨地说,傻合子得济了,可以享福了。每当看到傻合子一大家子在一起时,他就特别羡慕傻合子。

按理说傻合子两个儿子都没有什么文化,老大傻欢欢小学没读完,老二傻喜子算是混了个初中毕业,人家一个在家里种地,一个在外打个工,不见得比谁混得差呀,你说是不是?

可不是咋的,以前还笑人家两个儿子傻不拉叽的,说人家一家子傻子,现在还不是照样挣大钱。

你小声点,让人家听到了不好。人家可不傻。

老好望了她一眼说,你看傻欢欢虽说在家里,钱挣得少一点,但是在傻合子他老俩口身边,有个伤风感冒的随时可以过来照应一下。你的两个儿子倒好,都读了大学,是槐树湾最先考上大学的人,有文化,有本事,在城里吃“皇粮”,我看还不如人家两个傻儿子哩!他话里有揄揶的口气。

她知道老好的意思,这段时间她腰疾犯了,他一个人在伺候,打电话给两个儿子,他们都说工作忙抽不开身,为此老好发了好大的火,两个儿子只好请假回来照顾了几天,后又匆匆忙忙地返回去工作了。一提及此事他到现在还恼火。她笑了笑说,娃儿们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你真想他们在你身边,真在你身边了到时你又嫌烦,挣不了钱你又会说他们书是白读了,一点出息都没有。其实,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你只看到人家的好,没有看到人家的难处。说不定他们还羡慕我们呢。

她说的倒是真的。村里人挺羡慕老好一家的,只是老好觉得两个有“出息”的儿子并没有给家里带来了什么实惠。老好不想再说这些了,烦,他看了一眼时间,说,十二点都过了,要不要打个电话问一下他们到哪啦,还是直接到村口看看去。

老好妻说,不要打电话催他们,说不定已经到村口了,你去看一看菜有没有凉,凉了就再热一热,那鱼凉了就不热了,他们喜欢吃鱼冻子。

老好没吭声,背着双手轻轻地往村口走去。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老好妻近来常说,今年的年不好过,冷。想到她说的话,老好顿时觉得有些冷了,心里空落落的。今年回来过年的人比往年少了许多。路上空荡荡的。老好等了有一会儿了,还是没有等到那些熟悉的身影。老好现在变了个人似的,特别没有主张,他也不知为什么特别盼着娃儿们回来,眼巴巴的,迫切得很。以前他们在身边他反而不自在,娃儿们臭讲究多,还是自己过自己的好,今年不一样了,心里老是想着他们,像墙上的挂历,撕得只剩下最后一张了,就有了时光飞逝的紧迫感。

这时已经有零星的鞭炮响起来了。鞭炮像只报晓的鸡,哦地叫一声就会连成一大片,整个村子都是鞭炮声,还有孩子们的打闹声。他仿佛看到两个孙子已经来到他的身边,抱着他的大腿,央求着他去放鞭炮。

这个时间点上槐树湾的人有的已开始吃团年饭了。他们一定是堵在路上了。现在买车的人多,路还是原来的路,猪大肠一样,两辆车并排过有点困难,有时会车时双方互不相让而吵闹,现在应该不会了,过年了,谁不想过一个顺顺利利和和气气的年。

村口的风不小,差一点儿把天上的太阳刮走。大路上影影绰绰地走来一个人,像一根细细的竹竿,远远看去,像他家的老二,老好愣了一愣,不应该呀,老二回来也是一家三口,那人走着走着在另一个路口拐走了。路上没有一个人影儿。有几辆车开过来,每过一辆老好就以为是老大的车,仿佛车里坐着大儿媳妇和孙子,他立马扬着笑脸迎上去,那车飞快从他身边开过。他挠挠头,尴尬地笑笑,老大是公家人,过年是不能开公车回来的。但是他又不死心,每来一辆车他仍会抻长脖子看。

老好在路口站了一会儿,才慢慢往回走。

老好妻躺在沙发上睡着了。很平静,也很安详。每当看到她这样一动不动地睡着,老好就会心生一种不祥的感觉,他特别希望能听见她的声音,哪怕是责怪他骂他的声音也好,老好特别担心她就这个样子睡着了,永远也不会醒来,每当有这个念头时,老好就很害怕,赶紧走过去,听一听她还有没有呼吸声。有一次没有听到她的呼吸声,老好吓坏了,赶紧把手指伸到她的鼻子下面,她一下子睁开眼睛,说,放心,还没这么快死。老好轻轻地叫了妻子一声。老好妻激灵一下子醒了,睁着大大的眼睛,仿佛看见了满天的星光。老好妻高兴地问,娃儿们回来了?

老好生气地说,还没有呢,真是的!也不打个电话回来,现在都几点了!

老好妻说,兴许在路上堵着。你看一下菜吧,有没有凉的,有你就再热一下。

老好没有吭声,有些不耐烦了,但她说了,他不去还不行。老好不情愿地走过去,看了一眼那一大桌子菜,火锅的酒精已烧干了,里面还有小气泡在翻滚,火刚灭没一阵,那些肉菜都有些凉了,有的已经浸住了,盘子的汤凝结了一层乳白色的油脂。老好开始把一盘一盘冷了的菜端进厨房,放进锅里的气盘上,盖上锅盖,又往灶了添了几把柴,用吹火筒一拔,一吹,火重新燃了起来。老好不打算把这些菜重新端到桌子上,万一他们还不回来,菜又凉了不是又要热一遍。老好挨着妻子坐下。她看了他一眼。他们都选择了缄默不语,就这么干坐了一会儿。老好没有沉住气,站了起来,说我再出去看看。院子外传来了孩子们打闹声,听声音就知道——不是他们。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嗵嗵地脚步声。他和她同时抻长脖子往外望去。是傻合子。傻合子人没进屋就吆喝上了,老好哥,怎么还不吃饭呀,娃子们还没有回来。

老好沉着脸没有说话。老好妻接着话荐,笑着说,可能堵在路上了吧。

傻合子嘿嘿笑着說,现在路不好走,到处都是车,听我家喜子说,高速路都堵死了,现在的车真多,我让喜子不要买车不要买车,他偏不听,现在好了,有车了,还没有我走路快呢。傻合子说得很大声,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

老好妻说,可不是咋地,现在的车多了,路却不见扩宽一分。

傻合子往堂屋里看了看。

老好气乎乎地说,没回来,一个都没有回来!

傻合子又嘿嘿干笑了两声,得意地说,哦,老好哥,我家老二把女朋友带回来了,椅子不够用,来你家借两把椅子。

老好妻眉毛挑了一挑说,傻喜子行啊,把女朋友都带回来了。哪里的?

傻合子高兴地合不拢嘴,忙说,贵州的贵州的,唉,说他他不听,谈个那么远的,以后走个亲戚都麻烦。

老好妻说,那你管不了喽,现在在外面打工的个个都谈得远,后头的小六子谈了个广西的,听说都显怀了,过完年就得结婚。

傻合子呵呵笑着。

老好妻迟疑地说,椅子倒是可以借,就怕我家娃儿们回来了椅子也不够用。

傻合子说,他们回来了你喊一声,我立马给你送过来。

老好硬硬地说,谁知道他们回不回来,你看中哪把端哪把吧。

傻合子笑了笑说,过年嘛,肯定要回来,你们老俩口先嗑一会儿瓜子,保证要不了十分钟就回来了。

老好妻咧嘴笑了一笑,说,那是的那是的。

老好蹲在大门口抽烟。这时传来了电话震动声和巨大的铃声。老好立马往屋里跑,电话在桌子吃力地颤动着,发出震动桌面的“呜呜”声,他拿起电话往她那里走。老好把电话递给妻子,说,哎,是老大打来的。她接过电话,里面传来老大的声音。妈,市领导要来单位检查工作,慰问我们值班人员,到现在还没有到,我们还在等,中午我们就不回来吃饭了。她很失落地“哦”了一声,心里埋怨这领导也是的,早不检查晚不检查,偏偏年三十来检查,过年也不让人好好过。她说,我们还是等等吧,等领导检查完了,你们再回来。

好吧,我看一下情况。

老大的电话刚挂,老二的电话也打回来了。还是老好妻接的电话。家里有了这个不成文的规定,所有电话都是打给她的,老好接电话也不知说什么,往往没说两句就把电话递给她。老二说,妈,我们可能不能回来过年了,中巴堵在桥上了,动不了,现在想回回不来,想回去也回不去,车卡在桥中间动不了。

老好妻急切地问,那咋弄呢?

老二说,不知道呀,都还在车上等,万一不行只能下车往回走了。

老好妻说,那要走到啥时候。

老二解释说,不是往槐树湾走,我是说往我们家里回。

老二说的“我们家”是指他在城里的家,老好妻“哦”了一声。

老二又说,到时我再看吧,如果下午路通了我们再打个“麻木”(三轮摩托车)回来。

老好妻眼睛亮了一下,连说,好好,你跟你哥联系一下,下午一起回来。

老二问,大哥也没有回来?

老好妻说,你大哥说市里的什么官要来检查慰问啥的,唉,害得我娃过年都过不好。

老二说,那就没办法了,领导来了他肯定不能走,怎么说他在单位也是个领导,肯定要在的。

菜已经没有刚起锅时那么好看了,肉菜都浸到了,春卷有点发黑,焦黄焦黄的,刚炸起来是金黄的,不知什么原因现在变成了这个色了,也不知两个孙子回来喜不喜欢吃。想到两个孙子,老好妻就开心,两个孙子长得都很排场,城里的娃娃跟乡下的娃娃还是不一样的,从衣着从眉眼从说话从动作,处处都比乡下的娃娃要大方得体。老好妻把手伸进了怀里,兜里的那两个红包还在,捂得热乎乎的,一个一千元,这是她为两个孙子准备的压岁钱,她每年都要准备。两个孙子平时要上学,回来一趟不容易,两个孙子跟她没在一起,显得有一些生分,喊人不主动。大人说,哎,怎么不喊奶奶呀。奶奶。每次都是这样,大人叫喊两个孩子才喊。尽管这样,她还是很开心,只要能看见两个孙子就开心。老好妻耷拉着脑袋,又把手伸进了怀里,幽幽地说,两个孙子不回来,我的红包都送不出去了。老好妻一脸的沮丧。老好带着讥诮的味道说,你呀,什么时候都惦记着别人。他还想说点什么,想了想,忍住了。老好往常是不爱说话,一说话就重,像油锅里的辣椒,现在却很少说重话了。老好妻撇了撇嘴,笑了笑说,下午,下午他们就会回来的。说着说着声音就变小了,她以前曾为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而日复一日地在他耳边唠叨,现在她提不起兴趣了,犯困,浑身泛力,嘴里咕哝一下就没有了声响。

又是一阵沉默。半晌,老好妻才说,把菜热一热,我们吃吧。那些菜不要动,等他们都回来了晚上吃。

老好说,好。

菜热了,酒也倒了,老好给妻子也倒了一杯。

老好说,我把门前的那挂鞭放了吧。

老好妻看了看一大桌子的菜,嗫嚅地说,放……放吧!她的嘴唇开始颤抖起来,像小孩子抽泣时抖动着嘴唇。

老好长吁了一口气,出去了。门外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那浓浓的烟雾飘到院子里了。五千响!就是不一样!响了好一阵才停下来。

老好和妻子坐在一张小茶几边,上面放着一小碟臭豆腐,一碗腌雪里红,雪里红上面放了两个焦黄的春卷,还有一盘肉丝,里面的青椒丝胡萝卜丝还是那么好看。老好妻看了堂屋中央那张大圆桌,上面摆放了菜,她又看了看老好,默默地说,吃饭吧。她表情是那么恬淡,像什么事也没有,仿佛一家人聚齐了,正围拢在大圆桌上一起吃团年饭。

老好说,好。

火锅的酒精燃烧着,跳跃的火苗像一条舌头,不停地舔着锅底,有时舌头还会伸到锅底外沿上,像个调皮的孩子,一闪又躲了回去,酒精偶尔还会噼叭响一下。火锅里的汤沸腾着,咕嘟咕嘟地响。他们默默地吃着属于他们两个人的团年饭。半晌都没有说话,房间里很安静,能听到彼此咀嚼的声音。突然,外面又传来一阵阵的鞭炮声。过后,又静了下来。

天色骤然间昏暗了,异常宁静安谧,老好扭头往外望去,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雪。鹅毛一般的雪,无声无息地在空中打着转儿。地上积了一点儿白了。老好吸了一口冷气说,好大一朵一朵的雪啊!天气预报报的是小雪,这哪里是小雪,分明是大雪嘛。等一会儿我把火盆生起来,晚上看联欢晚会不冷,看赵本山的小品。她喜欢看赵本山宋丹丹的小品。

老好妻没有应声。

老好回过头来,看见妻子闭着眼睛,嘴里含着一口饭,睡着了一样。

作者简介:汪破窑,湖北襄阳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从事杂志编辑、商人、工人、宣传干事、文秘等职,现供职于深圳市某政府部门。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散见于《西部》《绿洲》《湖南文学》《广西文学》等多家报刊,多篇作品获得各级奖励。

猜你喜欢
娃儿老二孙子
借钱
郑老二
老二为什么比老大精
孙子壵
孙子列传
孙子垚
孙子垚
纸杯大变身
水孩子
少年英雄岳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