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兴趣爱好对素质发展的影响

2019-06-21 10:26荀丹悦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兴趣爱好高中生影响

【摘 要】本文以 302 位高中生和家长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当代高中生的兴趣爱好现状及成因,探讨兴趣爱好培育对高中生素质发展的影响,提出家长应重视认知兴趣爱好对素质教育的影响,激发学生原动力,有效引导与培养;学校与家长应重视高中生的兴趣需求,促进素质全面发展;重视社会环境对高中生的影响,构筑释放正能量的成长氛围和平台。

【关键词】高中生 兴趣爱好 素质发展 影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B-0004-03

素质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本质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需要,驱使他们努力达成学习目标,实现素质提升、全面发展。显而易见,兴趣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作用巨大。

中学阶段作为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兴趣爱好的多元培育关系素质全面发展。为了解掌握高中生兴趣爱好现状及其对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影响,本文随机调查了广西高中生及其家长,发放问卷 310 份,回收调查问卷 302 份,其中学生卷 125 份,占 41.4%;家长卷 177 份,占 58.6%。通过调查学生和家长这两个群体,思考影响兴趣爱好选择的因素,探讨高中生兴趣爱好培育对素质发展的作用。

一、高中生兴趣爱好现状的调查

兴趣爱好作为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是推动人求知的内在力量,具有强大的内动力。培育兴趣爱好不仅能丰富学识,提升素养,培养情商,还能增强学习力、创造力、抗挫力,推动人的素质全面发展。调查显示,高中生兴趣爱好呈现以下特点。

(一)高中生兴趣爱好多元发展,其中有阅读爱好的学生过半。“兴趣爱好(多选题)”分书画类、运动类、音乐类等众多类型。调查显示,高中生兴趣爱好种类繁多,人均兴趣爱好 3 种,呈多元化发展。阅读、旅游和体育运动位列学生兴趣爱好前三位,其中选择“阅读”的学生达到 50.4%,选择“旅行”“运动”的学生均超过 40%。此外,一些小众兴趣如种植、烹饪等也对热爱生活的高中生具有吸引力,关注人数不少。

(二)高中生兴趣爱好注重天性释放,并受社会大环境影响。高中生兴趣爱好养成途径广泛,主要来源于自身、家长、社会三方面因素影响。从学生卷“您的兴趣爱好通过何种途徑养成(多选题)”得知,有 78.4% 的学生是“自己发现、偶然接触而喜欢上”的,大多都有自己的主见,可见学生幼年时代拓展视野自我触发兴趣爱好尤显重要。有 75.2% 的学生选择“受周围人影响”“网络、电视等大众媒体影响”,反映出当今社会文化资源的丰富及获取的途径广泛,足见社会环境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影响不容小觑。还有 23.2% 的高中生选择兴趣爱好来自“父母从小培养”。

(三)高中生兴趣爱好培养大多目标明确,但小部分兴趣选择值得关注。在问到高中生“您发展兴趣爱好的目的是什么(多选题)”时,调查显示 80% 的学生发展个人兴趣爱好是为了“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升个人素质”;68% 的学生是为了“放松身心,强身健体”;43.2% 的学生是为了“广交友,增进同学感情,获取更多社会支持和帮助”;还有 36.8% 的学生是“为了增长信心”,27.2% 的学生是“为日后择业打基础”。值得关注的是,有 28.8% 的学生兴趣爱好是消磨时间)。问卷发现,高中生接触兴趣爱好的时间在一年至五年的达到 75%,有 25% 的学生坚持了五年以上,有很强的坚持力。在家长卷问及“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孩子兴趣爱好”时,75% 以上的家长表示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父母注重孩子兴趣爱好低龄化的启蒙和培养,可见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很多家长都选择提早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并做有针对性的引导。

(四)高中生“学”“趣”相长,但发展兴趣爱好的时间不足。在问到高中生“您担心兴趣爱好影响课内学习吗”时,81.6% 的学生回答“不担心、根本无冲突、无所谓”,有 18.4% 的学生选择“担心”。对于“如果您的兴趣影响了课内学习,您会怎么做?”有 48.4% 的学生选择“继续坚持并重新合理安排时间”,39.5% 的学生选择“暂时搁置”,4% 的学生选择“无奈放弃”。可以看出,当学习与兴趣爱好产生冲突时,近半学生不放弃,坚持“学”“趣”相长。面临高考学业压力,发展兴趣爱好时间不足、精力不足时,4% 的学生选择了“无奈放弃”。对于现阶段兴趣爱好的时间调配,有 16.8% 的学生觉得“时间充裕”,36.8% 的学生觉得“时间勉强合适”,37.6% 的学生觉得“时间不足”,还有 8.8% 的学生表态“根本没有时间”。值得关注的是,超过 40% 的学生面对多年后的高考,受较重课业困扰,在选择开展兴趣爱好的时间上显得捉襟见肘。

(五)大多数家长支持孩子培养兴趣爱好,部分家长正向关注度不够。从家长卷看到,96% 的家长有计划性、目的性、倾向性地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孩子意愿为主,根据孩子的喜好做决定,注重天性发展。即使家长和孩子在选择兴趣爱好不一、分歧较大时,也仅有 5% 的家长与孩子有冲突。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非常有助于高中生积极开展有益的兴趣活动。

二、高中生兴趣爱好的成因分析

(一)高中生注重自身精神追求。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半数高中生的兴趣选择了“阅读”,足见高中生十分注重自身精神追求。高中生对兴趣爱好的发展目标比较积极、明确,在问及培养兴趣爱好对未来的影响时,有 45% 的高中生期望把兴趣爱好发展成为谋生技能,把自己培养成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正因如此,即使面对高考升学压力,还有 48.4% 的高中生合理安排时间,利用碎片时间发展兴趣爱好,持之以恒充实自己。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包含了学习力、创造力、组织力、协作力、抗挫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艺术欣赏能力、生活能力等。要想发展成为复合型人才,一定离不开对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离不开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家长重视孩子兴趣选择,尊重、引导为主。高中生回答“父母对你培养兴趣爱好的看法”时,数据显示有 53.6% 的家长持支持态度,40% 的家长“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也有 6.4% 的家长表示“反对”。大部分父母对孩子兴趣培养都持支持态度,比较尊重孩子的主动选择。在问及觉得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学习是否有冲突这个问题时,数据显示,77.4% 的家长认为兴趣爱好与学习并无冲突,反而兴趣爱好能促进课内学习,相辅相成,增强学习力,丰富知识储备,拓宽视野。只有 6.2% 的家长觉得占用时间太多,影响课内学习。上述体现了家长能较充分地认知孩子兴趣爱好培养的重要与必要。

(三)部分高中生和家长对兴趣爱好培养和素质发展存在认知偏差。素质与人的后天培育、锻炼所形成的人格教养密切相关。兴趣爱好的内在学习动力促进人不断成长,促使人的素质不断发展提升。在高中这个特殊阶段,更需要重视兴趣的强化,认知兴趣对素质发展的重要性。调查发现,部分家长存在应试教育思想,有 13% 的家长认为高中生“兴趣爱好与课内学习并无太大关联”,还有极少数家长认为“学习好就行了,其他无所谓”,对兴趣爱好和素质全面发展存在认知偏差。有的学生面对网络时代,电玩、手游等兴趣爱好仅为消磨时间,甚至沉迷网络干扰学业。如果家长、学校对其关注度不够,任由其蔓延后果不堪设想,应及时引导学生把手机、电脑变成学习工具而不是玩具。

三、对策及建议

中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通过培育兴趣爱好促使其素质全面发展,需要通过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相互作用,达成目标。

(一)家长应重视认知兴趣爱好对素质教育的影响,激发学生原动力,有效引导与培养。“兴趣”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定义为一种带有“喜好情緒”趋向的心理特征,其中情绪是指“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产生的心理状态”,是人们积极地认识、研究和获得某事物的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与特征,是推动人们求知的内在动力,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兴趣作为唤醒学生动机的有效方法之一,能不断强化学生的积极性并使其正向发展。现代辞书指出,“素”即构成的基本成分,如元素、要素、素养等;“质”即事物的根本特点,如性质、本质、资质、品质、质量等。素质,一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二是指素养、品质、资质。素养即平时修养而成的人的知识、能力、品德等;品质即人的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资质,即人的智力素质、人的天资、禀赋,以及为心理学所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先天特点。人的素质不仅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也是推动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兴趣爱好的内在学习动力能促进人不断成长,促使人的素质不断提升。因此,家长正确认知和重视兴趣爱好培养,激发中学生的内动力,引导中学生合理规划至关重要。中学阶段是培育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成型的重要阶段,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认知了解世界的重要阶段。在这个特殊阶段,更需要重视兴趣的强化,认知兴趣对素质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素质是人先天获得的自然性特点和人在后天的时间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知识、能力、品质的总和。为此,家长应纠正兴趣培育的认知偏差,在孩子幼年时期合理做好规划,注重家教家风,创造良好环境,呵护好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原动力,有效引导与培养,让孩子保持持久的兴趣学习,不断挖掘兴趣潜能,塑造良好品格,为素质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校与家长应重视高中生的兴趣需求,促进素质全面发展。高中生兴趣多元,“学”“趣”相长,注重精神追求,期望成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但素质全面发展离不开立德修身、文化素养、身心健康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为此,家长和学校需要多关心、重视学生兴趣培育过程中的需求,共同解决“学”“趣”时间合理安排等有关问题,同时多方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首先,立德修身是高中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石。追根溯源,德是一个人成才的根本。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高中生注重道德修养,追求真善美,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家长、学校和学生自身都要重视德育。立德修身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责任也是国家责任的需要,应是一个人一辈子无止境的追求。其次,文化素养是高中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源泉。文化是精神价值的核心,也是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有张力的思维来源于广博的阅读,传统课堂之外的阅读正是高中生感知世界、认识自己、提升素质的最佳方式。中学生自身要合理安排更多的时间多读书、读好书,通过扩展阅读不断获取知识,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家长要注重家教家风,鼓励支持孩子多了解中华文化精髓,博览群书,增长人文科学、法律、艺术等各类文化知识。应多发挥家庭书香阅读活动和学校、社会图书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培育高中生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拥有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的人,并在成长中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再次,综合能力是高中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核心。中学阶段是吸收知识最活跃的阶段之一,通过各种学习、实践途径获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才能不断克服素质短板,提升综合能力,适应未来社会需求。最后,身心健康是高中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在 21 世纪这个快速多变、创新更迭的时代,危机压力难免存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应通过深化家校合作共同关注高中生身心健康,纠正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爱好。高中生可塑性强,不断强化培育有为有责的积极人生态度,学会与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自我激励,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服务社会,幸福成长。

(三)重视社会环境对高中生的影响,构筑释放正能量的成长氛围和平台。兴趣爱好受社会性制约。中学生的成长环境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社会中的许多事件、因素对高中生的兴趣爱好会有影响。中国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许多高中生对中国灿烂的历史知之不多。应让学生爱上诵读经典,把目光放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上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学习兴趣。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朗诵者》《中国诗词大会》等就让许多学生对诗词、朗诵产生浓厚兴趣。同时,应通过社会大环境传播高雅有益的正能量,培育高中生“三观”健康成长;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宣传正能量,端正社会风气,净化不良网络;通过宣传立德树人,形成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社会氛围;通过倡导主体意识和群体意识,做一个诚实质朴的人、有爱的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过培养公益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公益行动。全社会应不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构筑释放正能量的青少年成长平台,让青少年在充满人文关怀的大环境中全面发展,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文彦琪.兴趣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革新,2001(2)

[2]耿美琼.高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研究[D].银川:宁夏师范学院,2015

[3]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K].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525

[4]杨 照.当代中国人的素质提升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6

[5]候中太.现代中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因素分析及其培养[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4

[6]刘祖苗.培养阅读兴趣 通过阅读效率[J].决策探索,2016(10)

[7]邹静颖.基于博弈论的中小学素质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5

[8]严丽杰.长春市绿园区中小学生音乐兴趣爱好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5

【作者简介】荀丹悦,女,黑龙江人,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研究方向:儿童成长、素质教育。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兴趣爱好高中生影响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浅谈高校钢琴教育和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
关于当代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性分析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