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针刀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30例观察

2019-06-24 13:06王汇丰郭金颖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肌张力针刀脑瘫

王汇丰 郭金颖

浙江省东阳市中医院 浙江 东阳 322100

本观察采用超微针刀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3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60例患儿全部来自于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东阳市中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在2~6周岁。按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年龄、出生体重、胎龄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考2015版《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1]中的相关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采用Bobath法和Vojta治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脑瘫认知康复训练。治疗小组对患儿具体病情进行分析讨论,制订个体化的康复目标和训练方法。治疗每周6次,每次30分钟。1月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7天,共治3个疗程。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超微针刀疗法。超微针刀治疗:患儿分别采取仰卧、侧卧、俯卧位于治疗床上,暴露治疗部位,常规消毒。针尖朝向肌肉的起点、止点或肌腹的结节、条索,轻轻切开,以“中内外”三个方向松解痉挛肌肉,进刀深度0.3~0.5cm。出针后用干棉球按压针眼片刻,不出血即可。超微针刀松解部位包括:患儿双侧乳突,上、下项线,以及双下肢痉挛肌起止点体表标志(如大腿内侧股骨粗线、股骨内上髁沿内收肌方向;股骨大转子周围;髂前下棘、髌骨周、胫骨粗隆沿股四头肌方向;腘后内外两侧、跟腱沿腓肠肌方向)。每3天1次,疗程同对照组。

3 疗效观察

3.1 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标准分级:0级:无肌张力升髙;1级:肌张力稍高,被动屈伸肢体时有“卡住”或突然释放感,或在关节活动度(ROM)的最后出现轻微阻力;1+级:肌张力稍高,被动屈伸肢体时有“卡住”感,且在前1/2ROM内始终伴有轻微的阻力;2级:肌张力明显升高,在大部分ROM内有阻力,但被动活动仍较容易;3级:肌张力显著升高,被动活动困难;4级:受累肢体僵硬于屈曲或伸展位,被动活动非常困难。为了统计方便,将Ashworth评分的0、1、1+、2、3、4级分别量化为1、2、3、4、5、6分。

3.2 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GMFM中的A、B、C、D、E为五项发育项分值。采用四级评分法:0分:动作还没有出现的迹象;1分:开始做(完成不到10%);2分:部分完成(完成10%~99%);3分:整个动作能全部完成。

3.3 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分级评分和GMFM总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分级评分和GMFM总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分级评分和GMFM总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G M F M总分时间 肌张力分级评分治疗组3 0对照组2 7.4 0±1 6.6 2 5 7.7 6±1 7.8 5*#2 3.4 6±1 4.0 5 3 7.3 3±1 4.9 3*3 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9 6±0.7 2 1.2 0±0.4 2*#2.1 3±0.7 5 1.7 3±0.5 5*

4 体会

小儿脑瘫属中医“五迟”“五软”“痿证”等范畴,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其中以痉挛性脑瘫最为常见。超微针刀疗法是一种以小针刀疗法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治疗方法,可通过松解各痉挛肌起止点及其肌腹上的“条索状”,达到降低肌张力的目的,此为治标。再则,痉挛性脑瘫病位在脑,脑主神明,神清则目清耳灵,肢健脉通,因此脑主神明的正常与否,对四肢的运动功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超微针刀可通过松解患儿双侧乳突,上、下项线,缓解颈部紧张肌肉,从而改善对脑部的血供,此为治本。标本兼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本观察显示,超微针刀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在缓解肌张力和提高患儿粗大运动发育水平上均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应用。

猜你喜欢
肌张力针刀脑瘫
针刀疗法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验案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科学家开发出用于筛选肌张力障碍新药的工具
针刀针刺治疗中并发急性咽部出血死亡1例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请您诊断
18例经基因确诊的DYT1型肌张力障碍临床特点分析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