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巴金》后记

2019-06-25 01:53周立民
爱尚书香 2019年3期
关键词:闲话春天里巴金

周立民

春天来得猝不及防,身上的冬衣还没有脱下来,花儿就急不可耐地灿烂开放。先是地面上叫不出名字的小蓝花,像星星撒满天空一样开放在绿茵中。接着是茶梅,很远就能看到火红一片,花朵之大、之多,让绿叶羞愧。白玉兰一开,枝头是一片雪;海棠,是红霞;樱花,像江南古巷中的美女腾地一下打开了美丽的油纸伞,凝重的天地立即被这种绚丽照亮了……都市,喧闹的,又是沉默的。车多、人多,自然是喧闹,然而,沉默是每一张面孔上的标准表情,匆匆忙忙,目不斜视,唯有春天,人们的表情才有些微的变化,有喜悦,有惊讶,有情不自禁,春风到底还是能够融化一些东西。

这时再整理两年前编好的旧稿,修订文字,增加新写的,不觉有些索然无味。工作无穷无尽,让我辜负多少春光啊?偏偏书名取作《闲话巴金》,好像为赋新词强说闲。纸上偷闲,不大可能,才拙之人,千字小文也要花些工夫,只是觉得本集所收文章,基本上不是规整的“论文”,多是梳理史料、解说旧事的闲话和漫谈。闲话,在对研究对象陈述的同时,能够给我很多空间,研究前人是一方面,在其中发现自我和反省自身也是不可缺少的。我将所收文章粗疏地分为三辑,甲辑是对巴金生平、思想等关节点的考察,从具体的史料谈到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在大时代的所作所为。乙辑谈一谈作为编辑家巴金的贡献,我相信历史将会证明,编辑家巴金对中国新文学发展的贡献丝毫不逊于他自身的创作,这方面,还有很多题目可谈,今后,我还会继续关注。丙辑,我选了一些历年来关于巴金的对谈和接受采访的文字,因为谈话方式所限,这些文字虽然也都做了文字上的增删,然而,毕竟不是沿着自己的思路写下来的文章,表述上未必十分严谨。然而,它们的好处是直接、坦率,不拐弯抹角,特别是接受媒体的采访,还能够看出社会和公众更关心或期待了解巴金的哪些方面,这倒是单纯的个人写作所没有的。

浏览这些昔年文字,我常常走神儿。比如,我不知为什么会想到近三十年前的一个春天。那时,我还在读高中,在县图书馆借到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6月出版的《巴金中篇小说选》。深绿和浅绿相间的封面,带着春天的气息,这里面收了巴金先生早年的一个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那是一个忧伤的故事,巴金写得很凄美,读着序言就让人沉醉:

春天。枯黄的原野变绿了。新绿的叶子在枯枝上长出来。阳光温柔地对着每个人微笑,鸟儿在歌唱飞翔,花开放着,红的花,白的花,紫的花。星闪耀着,红的星,黄的星,白的星。蔚蓝的天,自由的风,梦一般美丽的爱情。

每个人都有春天。无论是你,或者是我,每个人在春天里都可以有欢笑,有爱情,有陶醉。

然而秋天在春天里哭泣了。

记不得读完全书,我是叹息,还是怅惘,只记得,很久我都舍不得将书还回图书馆。直到那一年五一假期,我回到老家,正值北国花红绿柳,后园的桃花、梨花、樱桃花竞相开放。可是,那几天并不是阳光明媚,而是春雨绵绵,灰蒙蒙的天空下,花的艳丽都被浪费了,却也正契合了《春天里的秋天》带给我的某种感觉。我突发奇想,朗读一遍,用录音机录下来,这样既可以还图书馆的书,又可以随时再听书。那个假期,我就这样又“读”完这篇小说。后来,我买到了这一卷《巴金全集》,那盘留有我沙哑声音的磁带就再也没有听过。再后来,我东奔西走,也不会去照看留在老家的这些东西,它在哪里也不知道了。记忆中只有录音那天的情景,我坐在北窗下的书桌前,正对着后园,雨歇了一会的阴暗天空,草刚刚冒出稚嫩的头脑的土地都在眼前。念书累了,走出去,默默地看一看瘦弱的梨树和带着雨滴的梨花,再回到屋里。转眼间,多少个春去春又来,我满面沧桑的还在读巴金的书,这时,感觉那些文字里早已浸润我个人的生命记忆,仿佛读的不再是他人的作品。尽管,春光留不住,然而,记忆却可以停下脚步。

前几天,春雨绵绵,到后半夜,听风声、雨声、枝叶沙沙声,完全没有杏花春雨江南的柔情,反而有几分泼辣。捧着厚重的《全唐五代词》,我在读温庭筠的词,“萱草绿,杏花红”(《定西番》)没有感觉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倒是真真切切,我知道,春刚开始,秋天远着呢,然而,春窄梦也长,转瞬到黎明,虽忘了“夜长衾枕寒”,可是,第二天走到园子里,一夜风雨,玉兰花瓣落了一地。草绿,花红,也会“草初齐,花又落”,花开花落都很干脆,我也不要磨磨蹭蹭,趁着春光,赶紧把这稿子送出去,至少也借得一缕东风。

猜你喜欢
闲话春天里巴金
闲话“腊肉”
巴金在三八线上(外四篇)
网边闲话
一生
春天里
春天里
小巴金“认错”
春天里
向巴金学习讲真话
春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