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19-06-27 00:18任俊
读天下 2019年12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入全新阶段,其在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将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为实现新课改的目标,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在教学中创造生活情境,使小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学习数学。然而纵观当今小学数学教育,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情境的工作还未做到位,为改善这一情况,本文对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应用

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实用型学科,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都可通过合理的方法在生活中运用。因此,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小学生在富有生活气息的生动课堂活动中学习数学。小学数学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适当添加生活情境,让小学生在富有生活气息的课堂学习中改变对数学的误解,进而将学习数学视为自身爱好,并积极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一、 在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的积极作用

(一) 有助于消除小学生学习数学时的紧张感

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生活经验不足,所以心理素质较差。而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数学课堂的生活气息不足,使小学生在生硬的数学公式面前易产生畏惧心理,这种畏惧心理是由陌生感引起的。因此,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用生活化的语言或案例来增强小学生的熟悉感,在小学生心中为数学与生活搭起有效联系的桥梁。只有在富有生活气息的课堂氛围中,小学生才能放松身心去学习数学知识,才能在遇到困难时认真钻研。

当小学生在心中将数学与生活归到同一阵营,其在数学课堂上产生的紧张情绪会自動消除。与此同时,小学生还会不自觉地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影子,在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中发现数学之美,从而养成主动学习数学的习惯。

(二) 有助于小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最具抽象性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完善,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普遍会感到吃力。针对这一现状,小学数学教师应合理运用生活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以便小学生顺利理解。基础教育阶段数学知识虽有抽象的特点,但其中原理全部来自对生活的归纳总结,所以将数学与生活结合是十分可行的,教师应在小学生关键的数学启蒙阶段,就将这一思想深深烙印到学生脑海中,逐步培养其小学生的抽象思维,为其日后学习更加复杂的数学理论奠定坚实基础。

二、 在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的有效策略

(一) 为课堂内容提供生活化背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不仅是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更是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因此,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要对本班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心理特点有一定了解,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教师可让小学生认识到数学确实遍布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从而引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有关“认识钟表”的知识时,教师可为小学生创设相关生活情境。在教导了学生钟表时间的识别方法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给出“起床”“吃早饭”“吃晚饭”和“睡觉”这几个时间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每日时间表,当学生为讨论这一生活化话题感到兴奋时,教师便可适时引入下一环节,让学生将上述时间表中的时刻画在空白的表盘纸上。于是,学生会带着兴奋的心情完成认识钟表的练习,并在课下时间对识别时间跃跃欲试。该生活情境的创建,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还可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收获快乐。

在如此富有生活趣味的课堂范围中,小学生可轻易地将自身融入其中,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发现数学之美,从而产生自主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

(二) 在数学课堂中引入实践教学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创设生活情境不仅要牵动学生的情感体会,更要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实践机会,让小学生掌握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正确方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添加课堂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教师在教会小学生不同人民币面值的识别方法时,还可开展课堂小活动,让小学生分组合作,在小组内使用模拟纸币进行“商品买卖”,以此来锻炼学生对人民币的识别能力与运算能力。此时,教师还可适时加入学生的小组合作中,在买卖过程中设置诸如“13元”这样的商品价格,让学生学会人民币没有“3元”的面值,而是要用三个“一元”去拼凑。在这种实践活动中,小学生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知识漏洞,并通过练习去弥补,使其课堂学习效率显著提升。

通过此类气氛热烈又井然有序的课堂实践活动,学生可在实际互动中掌握生活中与人交际的方法,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自发运用数学知识。此时,教师便达到数学教育与生活有机结合的目的。

(三) 为学生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不止有在课堂中创设情境这一条途径,还可通过布置与生活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小学生直接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例如,在学习“最短距离”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后为自己策划最短的上学路线。学生可在家长的陪同下实地考察,也可借助本地地图,将自己的路线简单地绘制出来,并标注出该路线的距离和大概用时。等到下一次上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路线图,并交流该路线是否和平时自己上学的路线一致,不一致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可引导学生得出“不同道路的路况不同,将实际时间产生影响”的结论,借以培养学生综合看待问题的能力。

如此一来,这种课后作业的形式不仅可消除纯书面作业带给小学生的繁重压力,也可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生活常识,从而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生活情境,不仅可以消除小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紧张感,也可帮助小学生加深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为数学课堂营造浓郁的生活气息,加强数学知识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的内在联系,同时也可利用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导小学生在生活中使用数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郑丹.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高效教学[J].学周刊,2018(35):74-75.

[2]范建均.让数学融入生活——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名师在线,2018(31):57-58.

[3]土克崇.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J].学周刊,2018(32):67-68.

作者简介:

任俊,四川省绵阳市,四川省绵阳高新区火炬实验小学校。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