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开得胜

2019-06-27 08:46俞林
中国学校体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实心球速度案例

俞林

案例背景:

原地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是一项以发展力量素质为主的投掷类项目,也是南京市体育中考项目之一,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处在重要的位置。这个项目对技术动作的要求较高,学生对出手的角度和速度很难把握到位,这也是笔者一直感到困扰,一直在不断探究的问题。笔者在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单元共安排6课时,本次课是第3课时。

案例描述:

宣讲课堂内容:本次课,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的完整動作,重点是希望同学们能掌握出手的角度和速度,难点是投掷时做到全身协调用力。

从分解到完整动作练习,从徒手到有球练习,从拉线限制高度到利用跳绳练习鞭打,再要求学画出“彩虹”。经过一系列的“常规操作”,学生的技术动作还是不理想,投出的球个个直线下降。突然有名学生问我:“老师,你讲的角度、速度我怎么总是感觉不到呢?”这时我顺手用小红旗在他头顶正上方定了个位,告诉他球在触碰小红旗的瞬间出手,并且“啪——”,速度要快。这个动作反复练习几次之后,学生说他找到点感觉了。接下来,很多学生跃跃欲试,我也让他们逐个体会了一次。课后笔者反思:方法、手段是用了不少,但是正如那名学生所说,不知道角度在哪,速度怎么体现出来。我顺着小红旗的思路思考:如果采用小红旗来控制出手角度,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体会出手速度呢?突然,我脑海中闪现出小时候玩的“纸炮”,发力速度越快,“纸炮”的声音就越响。于是,我想到了利用自制纸旗来解决学生出手角度和速度的问题。

考虑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器材的利用率和实用性,笔者采用自制纸旗(PVC管+A4胶片纸)(图1),通过在头顶定位控制学生的出手角度,通过击打纸旗发出的声音来判定出手速度。练习方式:2人1组交替练习,一人举旗,另一人做徒手动作,通过击打纸旗来感受出手位置,通过纸旗发出的声音来判断出手的速度(图2)。经过多次练习,大部分学生激动地对我说:“老师,我终于找到点感觉了。”在后面的练习中,有些学生因为觉得总做不到位,球掷得不远,会很主动地到我这里来要求“打旗”练习。经过一节课的练习,很多学生找到了用球画“彩虹”的感觉,感受到了掷得更远的快乐。在后面的实心球教学单元,为了充分地利用纸旗,达到一物多用的效果,笔者不断地改进器材。在准备活动部分,用旗杆来进行背弓练习(图3、图4);在指挥学生投掷时用作信号旗(图5);在测量远度时教学生用旗裁判的方法(图6)等。旗在课堂中飘扬,兴趣也被点燃,学生的球也掷得越来越远。

案例反思:

1.真正关爱学生,激情带来惊喜

爱学生是教师之本,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如果教师上课只是为了完成工作量,那么上课必然缺少激情,课堂必然枯燥、刻板,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工作热情。只有真心地喜欢与关爱学生,才会着力于学生的发展,去认真研究教材,找不同的方法促进每名学生的提高。教师的激情满满定会带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提高等都会给教师带来各种惊喜

2.注重日常积累,奠定创新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就是创造活动的源头,就是教育信念的萌发园地。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认真对待每一次课后反思,真正意义上地去发现问题,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自工作以来,笔者一直坚持做一个有心人,习惯于把每节课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记录下来,积极反思、整理、实践。慢慢地发现,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越来越多,手段也越来越有效了。就如本次课,投掷实心球的远度取决于出手的速度、角度和力量。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力量素质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提升,而出手速度和出手角度则可以通过辅导快速纠正。如何找到纠正的方法,就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发现、整理、提炼。

3.把握动态生成,成就精彩课堂

课堂是开放的,是向未知方向挺近的旅程;教学是生成的,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随着教学情境的发展和变化,在课堂这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一些预料之外、稍纵即逝的信息,巧妙点拨,及时提炼,把握动态生成,构建有效体育课堂。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要打破长期存在的定式,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桎梏,机智地把握动态课堂,顺势引领出精彩课堂。

4.整合课程资源,实现一物多用

有些体育课,尤其是公开课或优质课评选,部分教师往往热衷于使用很多器材,觉得器材越多,课就会上得越热闹,而对器材的利用率却没有充分考虑。而笔者认为,使用的器材并非越多越好,而应要做到物尽其用,一物多用,提高器材的利用率,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附:参评体会——做个有“心眼”的老师

《中国学校体育》像是笔者暗恋许久的对象,能得到“他”的青睐和认可让人有种初恋的感觉,表面羞涩不安,内心欣喜若狂。忍不住想告诉全世界,“他”看上我了……

2016年,我撰写的教育案例《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喜获特等奖,2018年撰写的教学案例《旗开得胜》斩获一等奖。第1次获奖可以说是意外之喜,因为笔者从未想过自己的案例能够获得特等奖并在《中国学校体育》上刊登。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仔细阅读《中国学校体育》,尤其关注“一线话题”。因为觉得它真的很“一线”,真的很有指导性。而第2次的获奖我倒是有些感觉近在咫尺了,因为第1次的获奖经验告诉我,《中国学校体育》并没有那么“遥远”,“一线话题”更是只要认真地去做了,真的从教学一线而来,那“他”真的离我们很近。

获奖案例“近”在真实的课堂中。2次获奖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学校体育》认可的案例绝对是真实的,真真切切在课堂中发生过,而不是臆想出来的感动和效果。本次获奖案例是我在实心球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收获。中学实心球教学,理论性的讲解和示范很难让学生有身体上的感知,而在利用小纸旗之后,学生能通过纸旗的高度来体会出手的高度,通过挥臂击打纸旗发出的声音来体会出手的速度,学生很快在教师的指导下有了进步,练习积极性高了,效果也就来了。而我正好抓住了小纸旗的这个作用,又结合实心球的教学充分地把纸旗利用了起来。现在只要上实心球课,学生就会自动地利用小纸旗进行各种辅助练习。就在这样真实、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某个动作、某种情绪、某种变化都可能成为可用的案例素材,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

获奖案例“近”在平实的文字中。《中国学校体育》一线话题栏目中的获奖案例,不需要过多华丽的辞藻,所以无须担心自己的文学功底是否深厚。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的案例有逻辑地、清晰地去表达我们所做、所思与所想,只要能引起大家的共鸣,让人反思其中的道理与技巧,受到启发,我们的案例就有获奖的可能。这就需要我们做个有心的人,积跬步方可至千里,经过慢慢地积累、沉淀,我们将越来越会发现问题,越来越会撰写案例。

获奖案例“近”在扎实的教学中。如果我们只是为了撰写案例预设一节课,那么生成的不一定是我们想要的。每一个真实有效的案例都是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总结出来的。只有注重扎实的教学,扎根于课堂,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真心地关心和关注每一个孩子,我们才会不断有发现,不断有创新。做到真心爱课堂,爱孩子,你会发现好的案例无处不在。

最后,我想真诚地说:《中国学校体育》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很多学习与研讨的机会,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我们应该好好地利用和把握。虽然获奖案例、发表论文有很多种途径,但是能得到《中国学校体育》的认可,是对自己最负责的方式之一。

猜你喜欢
实心球速度案例
《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教案
速度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实心球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
四元素登上元素周期表
图侃天下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速度的较量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