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

2019-06-28 01:37黄子怡
考试与评价 2019年5期
关键词:学为中心文本解读学情

黄子怡

【摘 要】 “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任务等,科学地解决语文课堂上“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本文主要从“立足文本,科学解读;基于学情,确定目标;关注课堂,动态调整”三方面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如何确定。

【关键词】 学为中心 教学内容 文本解读 学情 动态

新一轮课改再一次把“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推上了风口浪尖。“学为中心”毋庸置疑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习不再是学生孤立的认知活动,而是以交往和活动为主要特征。语文课堂上更具体地体现为学生与文本的交往与对话,与客观世界的交往与对话,与他人的交往与对话,与自身的交往与对话。在这一活动中如何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实现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权利,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解决好语文课堂“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语文课堂该如何确定教学内容。

王荣生先生认为,一篇文章的教学内容从学生角度讲可以归结为三句话: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也就是说,教师要教的是学生不喜欢的地方,是学生读不懂的地方,是学生读不好的地方。那么教师如何准确地找到学生不喜欢、读不懂、读不好的地方呢?这就需要我们从学情出发,结合文本体式特点,找准文本的核心价值,确定课堂教学内容。

一、深入而科学地解读是确定教学内容的前提

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教材文本,而文本的价值是多元的,体式是丰富的。教师唯有丰富而深入地解读,才能为课堂教学预留充分的对话空间。教师在解读文本时首先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去阅读而非语文老师的角色,这样就不会出现为教学设计而做过度解读的情况。另外,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还要关注文章体式。诗歌和散文,小说和戏剧,不同体式的文本要读出什么,怎么读是不一样的。比如小说,我们常常是以人物、情节、环境为着手点,以探讨它的主题。当然,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仅止步于此远远不够,还须结合学情来考虑。

二、学情调查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

(一)学情调查要具体有效

“学情”是学生知识起点、学习任务、学习特征、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等各种因素的综合。

关注学情在日常教学中并不陌生,但大多數教师对学情的总结都只是经验的表述。我们常听到农村教师抱怨学生差,但究竟“差”在哪?是一贯的“差”还是具体到某一类文章亦或是某一篇文章?王荣生先生认为:“学情的分析,如果不是具体到每篇课文学生所具有的学习经验、他们已经懂了什么、已经能读出什么、他们还有哪些不懂、还有哪些读不好、感受不到的,实际上等于没做过。”目前“谈话法”、“问卷调查法”和“测验法”是大多数教师普遍采用的调查方法。通过具体有效的调查,我们能发现学生的已知和未知,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和盲点,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教师对学情的分析结果要融入到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学情调查是为确立教学目标提供依据,为解决学生阅读困难做好准备。在进行学情分析时,除却对学生现在状态和发展状态分析,更重要的是落实到个体,进行“具体学情”分析,确立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做到教未知而不教已知,引导学生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懂到懂,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三、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还需考虑课堂变量,注重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在完成课堂时才算真正确定。如果说解读和设计是预设部分,是可确定的,那么课堂的动态生成的内容则是不可确定的。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文本时,要根据课堂上的“变”,增加或减少课堂内容。所以说“‘完整意义的语文教学内容应该是——‘确定与‘不确定的和谐统一。我们应该在确定中创设不确定,在不确定中达到更高的确定。”

语文教学内容的随意与不确定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在“学为中心”理念的引领下,立足文本、从学情出发、关注课堂动态,确定教学内容,以期创设真正的生本课堂。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依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J].语文学习,2009(12).

[2] 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曹忠华.寻求“完整意义”的语文教学内容——也谈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与“不确定”[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12):39.

猜你喜欢
学为中心文本解读学情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开放教育下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为中心:把学生推向课堂的最前沿
积极构建“学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课堂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