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术鉴赏课中的翻转课堂

2019-06-28 03:07梁德兴
考试与评价 2019年5期
关键词:美术鉴赏翻转课堂运用

梁德兴

【摘 要】 美术课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审美能和鉴赏水平力。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可将之前的学习困难及时向教师反映;同时,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

【关键词】 翻转课堂 美术鉴赏 运用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将“课上”、“课下”教学有效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上教学和课下消化变为课下学习、课上提升。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从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转化为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学习活动只有在主动参与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为此,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多用讨论式和问答式。由于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得到提高。特别是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识规律,完全有能力从课前找到疑问。美术鉴赏又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虽然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在主题上有一定的确定性,但在涉及到每个人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时,会因个人的性格、爱好、知识和阅历的不同而对作品意蕴的认识有所差异,有所体会。翻转课堂在有效提高与造就学生素质方面具有的独到作用。例如,在立体派美术作品的欣赏课教学中,把两课时集中到一课时,课前按小组给学生布置任务,搜集相关资料,包括毕加索的作品、生平介绍,毕加索及立体派的作品等。上课时,教师把准备好的作品及学生搜集到的作品都展示出来,并组织学生自由讨论:立体派美术作品有什么特征?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这种讨论虽然不成熟,却可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适机进行小结:立体派产生和主要活动的时间、主要代表人物、表现形式和产生的思想来源等,经过提问喝解答,并结合多媒体,把立体派作品和其他流派的作品进行对比讲解,使学生感受深刻,能初步阐述立体派作品的特征和内涵,用正确的观点分析作品的目的。

美术欣赏课教学如果只重视教师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分析,忽视了学生自我的学习感受,缺乏对作品的形式要素的探究,结果必将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欣赏方法难以掌握,欣赏能力难以形成。我认为在绘画中构图、色彩、线条、空间、色调、明暗等是构成造型艺术的形式要素,通过翻转课堂模式教学,让学生更容易、更有效地掌握和运用造型艺术要素来欣赏美术作品。下面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翻转课堂模式欣赏作品让学生掌握构图、色彩、线条等要素的知识的做法。

一、用翻转课堂模式鉴赏作品中的构图美

唐代张彦远的“经营位置,画之总要。”是指画家如何把图像在画面表现好是作品构图美的关键。如在欣赏李迪的《枫鹰雉鸡图》时,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发现此画的构图巧妙在哪里?通过课前查阅资料,课堂中学生的讨论、探研以及教师的引导,可得出此图中的视线首先被苍鹰所吸引,它位于左上角,沿着它的视线移到右下角的雉鸡,在画面上形成了一条无形的对角线;其次是景物多集中于右侧,中间有两条简洁的横线勾勒出山坡的走向,这种横与斜的交错,起到平衡画面的作用,也创造出了空旷明亮的空间意象,在巧妙的构图中让学生体会它所带来视觉的构图美。而用翻转课堂模式鉴赏潘天寿的《小憩》时,要让学生先分组讨论、描述出画中鹫安放在右上方,一黑一灰,把一块大石安置在整张宣纸内,占据了画面百分之八十的面积,构图上给人感觉很奇险,但毫无闷塞感,大石块往四边扩张,石头都快出画边了,再用苔点、草、鹫等画法破掉,体会出这幅画构图奇险、沉雄,还采用“不平衡的平衡”方法构图,这是绘画作品非常少见的构图形式,能让我们感受至自然万物的奇特之美。再如用翻转课堂模式鉴赏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的壁画《最后的晚餐》,通过学生先自我参与学习,然后教师引导,发现画中13个人围在一起用餐,坐法各种各样,画家为什么这样安排人物呢?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最后总结出这种用餐形式在生活中确属少见,通过透视,把所有人物、光影聚焦在焦点——耶稣上,但在艺术构图上却是完美无缺,对绘画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也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领会。翻转课堂不但使学生感受画的形式美,还能深刻体会画中对人物的微妙而深刻的心理描写;而且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的描写,更能从此画的构图上让学生了解此画美在何处。从以上作品鉴赏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体会了作品中构图美的表现形式,学会了如何鉴赏作品中构图所体现的美感。

二、用翻转课堂模式感受作品中的色彩美

色彩是绘画中最有表现力的要素之一,因为它的性质直接影响我们的感情。用翻转课堂模式感受色彩表现的风格与形式,能更好地引起欣赏者审美愉快的、最为敏感的形式要素。它同时诉诸欣赏者,在鉴赏一件艺术作品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和谐愉悦的色彩节奏。比如用翻转课堂模式鉴赏《印象主义绘画》课中,我请同学们走出教室,看看室内、室外的物体在色彩上有何差异,再让同学们观察事物在自然光线下与在阳光照射下的色彩变化,同学们自然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印象主义热衷于表现自然界万变的光色效果和人们对自然的直接感受。又如莫奈《日出?印象》,先通过学生自我体会、感受和描述,画家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色组成的色调中,描绘出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升起,一切是那样朦胧、迷人、美好,晨曦和朝雾中的海港景物,完全是一种瞬间的视觉美的感受,好似雨后看见彩虹时让我们感受自然的美一样。作家莫奈通过画面、色彩的变化让我们体验自然美景。再如欣赏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用翻转课堂教学,通过学生讨论、提问,得出画家采用了远明近暗的光线处理方式,把秋天的明净、麦田深远、辽阔的空间感表现得很充分。画上以暖的色调为主,色彩搭配极为协调,三个主人公的造型,衣服颜色以蓝、红、黄色为主,特别是三个拾麦者的帽子很醒目地用三种颜色表示了出来,从而给我们留下了极为鲜明的印象。画面远方金黄色的麦子与三个人手中的麦子形成了颜色上的呼应,也形成了反差明显的对比,达到了极佳的表现效果。色彩是美术作品中最吸引人的一个因素,用翻转课堂模式感受他用色彩来提示人的精神,来表现人的生命,它的美不仅能通过具象的作品来表达,在抽象的作品中也能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到色彩的美。

三、用翻轉课堂模式领悟作品中的线条美

美的线条具备特定的线韵形式。东西方人对于线条的理解观念差距很大,英国画家贺加斯认为“蛇”行线最美,柏拉图认为直线和圆线是最美的,东方人则不以线态定美丑。在中国人的心里,线条包含着悠远的哲理和禅趣。线条的神秘感是不可以言喻的,它的审美价值是多样性的,其集中表现为线韵的“力”度之美,特别是在书法作品中。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鉴赏宋代的《朝元仙仗图》时,引导学生体会中国画线描的美感,画家把实实在在的空间梦化为一种向心的力,所绘的线条引导自身的物形,指向画面中心,也诱使着欣赏者的视线达到画面中心,画中线条流畅,表现了线的运动,也达到自然流动的线韵之美,沥粉堆金的手法让欣赏者更加感受到线韵之美。如敦煌画中的线条,更以超凡脱俗而著称于世,用翻转课堂模式鉴赏,让学生体会到自由的直线是活动的“蓝”和“黄”,竖立线是主动的,热的“白”,三角线形具有独特的精神气息,圆圈是“寂静”的,而律动的线条更是吸引我们去感受画中的美感。东西方人对线条存在不同的感悟和理解,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鉴赏中启发、引导学生了解东西绘画,特别是中国画造型以线条的流动曲折、停顿、虚实,颜色的深浅,而西方的线条更多的以色彩作为衬托去体现美感。

高中美术欣赏课旨在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用翻转课堂模式鉴赏从而发现美,创造美。美的体验随欣赏者的情境而变,“一百个哈姆雷特就有一百种感受”,赏析美术作品是对作品的再创作,这就需要欣赏者掌握美之要素,感受美的方法。在美术鉴赏课中用翻转课堂模式鉴赏,能加强美的要素及其基础知识的学习。如果说鉴赏是一把锁的话,基础知识便是一把开锁的钥匙。只有通过现代微课、翻转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美的要素的基础知识,我们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去鉴赏美术作品,去体验、发现作品中内在的美。通过能动地、自主地鉴赏美、感受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完备知识结构,塑造高素质的人才。

猜你喜欢
美术鉴赏翻转课堂运用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中国现当代绘画鉴赏对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