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A-DQA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的相关性

2019-07-01 08:08杨志明赵剑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丙型肝炎等位基因多态性

杨志明,赵剑平

(1 邯郸市中心医院检验科,邯郸 056000;2 邯郸市中心医院眼科;*通讯作者,E-mail:214922292@qq.com)

慢性丙型肝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主要经输血、吸毒等途径而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所致。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1],其中约有75% -85%的患者呈慢性持续性感染,未来20年与HCV感染相关死亡还会进一步上升[2],因此积极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上市前,PEG IFNα联合RBV仍然是我国目前慢性丙型肝炎主要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但在治疗中发现,不同患者使用相同的治疗方案,疗效也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治疗中病毒学应答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3],因此了解应答差异形成的原因对指导治疗的个体化具有重要意义。HLA是人类6号染色体臂上的一段紧密连锁的抗原基因,是迄今所知最复杂的人类遗传多态性系统,也是机体最重要的遗传因素[4]。国外有研究表明HLA-DQ参与免疫调节和抗原呈递等,可能影响HCV感染的病程和结局[5]。HLA-DQA和HLA-DQB是HLA-DQ亚区表达的两个基因座,前期研究结果表明HLA-DQB1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易感性相关[6]。本文进一步探讨HLA-DQA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之间的相关性,为慢性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依据2015年《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更新版)》[3],选取2013-02~2016-03来我院体检并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71例(男性82例,女性89例)。纳入标准:汉族,年龄18-80岁,均初次接受抗病毒治疗。无已知严重遗传疾病,一个月内未经输血治疗且知情同意,排除其他型别的病毒性肝炎及其他导致肝脏病变的疾病,排除丙肝肝硬化和丙肝肝癌患者,排除对PEG 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有绝对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患者。选取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62例(男性75例,女性87例)。各组间一般资料可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入组调查。

1.2 仪器

上海宏石荧光定量PCR仪,日本奥林巴斯5400全自动生化仪,美国AB PCR扩增仪、美国Gel全自动凝胶成像系统、电泳仪(北京六一仪器厂)。

1.3 方法

1.3.1 HCV-RNA检测 采用2个不同厂家的试剂盒,从而避免试剂盒的假阴性。分别为圣湘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定量试剂盒和上海科华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定量试剂盒,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3.2 ALT检测 采用日本奥林巴斯5400全自动生化仪对待测血清进行ALT检测。按ALT水平分为ALT正常组69例,连续6个月进行检测(每两月检测一次),3次结果ALT值均≤40 U/L;其余为ALT持续升高组,102例。

1.3.3 治疗方案 PEG IFNα-2a给药剂量为180 μg,每周一次皮下注射;RBV剂量800-1 200 mg/d,分3次口服,治疗48周。疗程结束后24周检测HCV-RNA,持续病毒学应答(SVR24)作为疗效监测指标。

1.3.4 DNA提取 试剂盒购自天根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纯化后的DNA放在-20 ℃冰箱保存。

1.3.5 HLA-DQA1等位基因多态性检测 采用PCR-SSP方法,选用天津秀鹏公司生产的HLA-DQA1基因分型测定试剂盒,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扩增产物进行2%琼脂糖凝胶电泳,于紫外凝胶成像系统中成像,然后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以直接计算法统计各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各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算OR值及95%置信区间(95%CI)用于患病风险的评价。

2 结果

2.1 慢性丙型肝炎组和健康对照组HLA-DQA1等位基因频率比较

结果显示,慢性丙型肝炎组HLA-DQA1*0103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0.69,95%CI 0.43-1.09),HLA-DQA1*0101/0102/0104/0201/0301/0302/0401/0501/0601等位基因在两组间的表达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ALT正常组与持续ALT升高组间HLA-DQA1等位基因频率比较

结果显示,ALT正常组患者HLA-DQA1*0501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持续ALT升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R=1.66,95%CI 1.11-2.46),HLA-DQA1*0101/0102/0103/0104/0201/0301/0302/0401/0601等位基因在两组间的表达频率分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慢性丙型肝炎组和健康对照组HLA-DQA1等位基因频率比较 例(%)Table 1 Comparison of HLA-DQA1 allele frequencies between chronic hepatitis C group and healthy control group cases(%)

表2 ALT正常组与持续ALT升高组间HLA-DQA1等位基因频率比较 例(%)Table 2 Comparison of HLA-DQA1 allele frequencies between normal ALT group and persistent ALT elevation group cases(%)

2.3 PEG 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疗效与HLA-DQA1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获得SVR24患者DQA1*0601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未获得SVR24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0.61,95%CI 0.36-1.04),HLA-DQA1*0101/0102/0103/0104/0201/0301/0302/0401/0501等位基因在两组间的表达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获得SVR24和未获得SVR24患者HLA-DQA1等位基因频率比较 例(%)Table 3 Comparison of HLA-DQA1 allele frequencies betwee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SVR24 cases(%)

3 讨论

丙型肝炎为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一种疾病,由于缺乏预防性疫苗且治疗费用昂贵,慢性丙型肝炎仍然是世界范围内重大的公共卫生难题[7]。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8]。我国属于中高度HCV感染区域,在DAA上市之前,国内标准化治疗方案为PEG IFNα-2a和RBV联合抗病毒治疗,治愈率为44% -77%,有良好的治疗效果[9]。但在治疗中发现,不同患者使用相同的治疗方案,疗效也会出现较大的差异。

HLA作为一个与疾病关联最为密切的基因复合体,包含大量与人类免疫功能相关的基因,其基因的多态性是调控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和决定疾病易患性个体差异的分子基础,不同HLA基因型的个体对感染性病原体具有不同的易感性和临床转归。

近年来,HCV感染与HLA-DQA1之间的联系在国内外已有一定的研究和报道。喻荣彬等[10]研究证明HLA-DQA1*0501、DQB1*0301/09、DRB1*0401等位基因和DQA1*0301/02/03-DQB1*0301/09、DQA1*0501-DQB1*0301/09、DRB1*1101-DQB1*0301/09单倍型可能是慢性丙型肝炎的抗性基因,与ALT正常水平呈正相关,减缓病程发展和进行性肝损伤;DQB1*0201/02等位基因与ALT正常水平呈负相关,是易感基因,可促进HCV感染后肝功能损伤。Esumi等[11]研究表明HLA-DQA1在高载量HCV感染肝脏中表达比在低载量HCV感染肝脏中表达明显增高。Ishibashi等[12]研究进一步阐明HLA-DQA1在高载量HCV感染肝脏中表达较高的分子机制:其一为增加APC细胞数和固有免疫,其二为诱导免疫耐受。这些研究提示HLA-DQA1基因与丙型肝炎关系密切。

本研究结果显示,HLA-DQA1*0103等位基因频率在慢性丙型肝炎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表明HLA-DQA1*0103等位基因可能是慢性丙型肝炎的拮抗基因,而其他等位基因与慢性丙型肝炎的易感性无关。ALT正常组患者HLA-DQA1*0501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持续ALT升高组(P<0.05),表明HLA-DQA1*0501等位基因可能会抑制转氨酶升高,从而减缓病程发展和进行性肝损伤,影响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转归。获得SVR24患者DQA1*0601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未获得SVR24患者(P<0.05),表明DQA1*0601等位基因不利于PEG IFNα-2a和RBV联合抗病毒治疗的应答,临床效果不好。但结果与国内喻荣彬[10]研究结果有差异,考虑原因可能与地域有关系,也可能是单倍型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样本量有限,从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探讨了HLA-DQA1与慢性丙型肝炎的相关性,HLA-DQA1*0103和*0501有可能参与了HCV感染的预防及其临床转归,HLA-DQA1*0601基因型可能与丙型肝炎的干扰素治疗效果有关,但具体机制尚有待进一步明确。总之,作为重要的因素,HLA-DQA1在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中值得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丙型肝炎等位基因多态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亲子鉴定中Penta E稀有等位基因28的确认1例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亲子鉴定中男性个体Amelogenin基因座异常1例
CLOCK基因rs4580704多态性位点与2型糖尿病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广东汉族人群Penta D基因座off-ladder稀有等位基因分析
贵州汉族人群23个STR基因座的OL等位基因研究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