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时间观与劝说语

2019-07-01 03:43朱煌
现代交际 2019年10期
关键词:广告时间跨文化交际

朱煌

摘要:时间学是指以时间为研究对象的新兴综合性科学,由理论时间学和应用时间学组成。主要将从应用时间学的角度来谈中美两国时间观差异及其在劝说语上的表现。中国时间观较为灵活,并且以过去为导向。美国时间观刻守时间表,显得较为死板,并且以未来为导向,所反映在中美大学生毕业劝说致辞和广告劝说语中也不尽相同。研究中美时间观差异,能更好地为跨文化交际中的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提供一个很好的基础,更好地为中美两国人民跨文化交流服务。

关键词:时间 劝说语 跨文化交际 广告

中图分类号:G0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0-0083-03

一、中美时间观

研究中美时间观对中美两国国际交流来说十分重要,为了避免因不了解中美两国时间观而导致的跨文化交际失败,需要很好地了解中美两国时间观,研究中美两国时间观能有效促进两国人民更好地交流,对减少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的时间观

第一种时间观:多样性时间。是指某一时间段内可以做多件事,不重视日程安排,认为时间是不可分割的,是分散的,且容易受到干扰。多样性时间更加关注的是人们的参与和事情的完成,而不是拘泥于当前的日程表或时间表。不是依赖于时间表来安排组织自己的生活。在某时间段做事的时候,可以容忍来自外界的干扰,依事情的重要性而定。

第二种时间观:环形时间。是指时间是与自然状态相一致的变化运动,将时间作为一个循环或重复的过程运行,并且继续产生无限种可能性中的一种独特结果,比如月夜更替,四季的变换等。中国的环形时间没有开端和终止,它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不断循环的过程。中国人在对待时间观念上,处于一种循环的状态,环形时间观念的人们养成了一种从容、休闲的生活方式。今天完成不了明天还可以做。

第三种时间观:对过去时间取向的态度。中国人有强烈的过去时间为导向的倾向,他们重视中华传统的保留以及复原。中国人重经验,以史为鉴是人们普遍的心态。中国人做事,做决定,习惯借鉴过去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过去成了衡量现在事情的标准。受到历史等原因影响,中国人对过去时间取向的态度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大学生的毕业演讲、广告语。

(二)美国的时间观

霍尔认为根据文化的时间维度,可以把世界分成单向性时间观念和多样性时间观念两种文化,并对这二者做了区分。而美国的单一性时间强调日程安排,认为时间是可分割的,还强调准时性,他们非常严格遵守时间表,而且还非常守时。例如,如果你跟一个美国人约好一个时间,而你迟到2至3分钟,当碰面时,你就必须跟他道歉说:“Im sorry, Im late, could you please forgive me?”美国的第二种时间观念是线性时间。线性时间指时间就像一条直线,它具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连续直线运动。美国的线性时间观念是时间如一条直线,可以分割成很多段,并且做许多事情都可以在这条直线上得到量化。觉得时间紧促,所以重视立即、立刻的价值。而美国的第三种时间观是对未来时间取向的态度。根据人们在时间取向上的态度不同,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洪提出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间取向。而秉持未来时间取向的美国热衷于新鲜事物,一个新的产品总是能替代旧的产品。美国人着眼于美好的未来。他们倾向于以一种抽象而具体的眼光审视现在,把重点放在诱发变化和导向未来发展的事件上。对未来时间取向的态度体现方方面面,比如广告和大学生毕业致辞。

二、中美时间观与劝说语

劝说语在中美时间观的应用越来越凸显。根据Burke的理论,Borchers提供了一种定义,劝说是指当一个人或一群人使用语言策略和视觉图像来让观众认同那个人或群体时所产生的意义的共同创造。此外,劝说语还可以其他特定的领域来定义,比如从态度转变、传播媒介、沟通、动机等方面进行界定。而中美时间观在劝说语的应用即中美时间观对劝说语的影响不同,所表现出的劝说方式也不尽相同。中美时间观差异对劝说语影响后的表现也不相同,即中美劝说语的不同体现方式,具体体现在中美两国大学毕业生致辞的劝说语和两国间的广告劝说语不相同。

(一)中国时间观与劝说语

在整体上来说,多样性时间更强调的是人,而非时间表。假设小李在工作中,由于快到期限要上交文件,一边电话响了,一边秘书要他签文件,一边还要赶着上交的文件,这时看到小李的着急状态,秘书会劝说,“别着急,急啥?慢慢来”,于是小李会一边接电话,一边帮秘书签文件,两件事同时做,来解决这种着急状态。而中国环形时间强调无限循环,体现在中国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例如这样几句带有劝说功能的致词:“你们懂得了什么是早出晚归,什么是不醉不归。大学四年,你们和太多人在一起,一起经历,一起感悟,一起成长。”

从中国大学生毕业致词中,早出晚归可以体现出中国的环形时间,通过增加了你们二字,来更好地缩短听话者与说话者的距离,说的都是一些大学的日常生活,更贴近大学生,仿佛说话者就是大学生中的一员,从而吸引听众关心说话者如何结尾。在结尾的部分如何达到劝说今后应该更加努力向上,迎接更美好的生活这样的目的。而环形时间在劝说上,不像美国那样直截了当,在劝说上总能体现出还有时间,体现了时间的循环往复,比如:“别着急,时间来得及!慢慢来,不急不急!这次错过,还有下次!深呼吸,别心急,慢点!”在这些劝说语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在劝说别人时,总觉得时间充裕,慢悠悠,这次时间没了,下次又来了,是不断循环往复的,只要我们放慢脚步,一步一步地来,肯定能做好。在对待过去时间态度上,尤其在广告上,中方却很少强调“新”,而是相对倾向于强调该产品的辉煌历史。

例1:香水的历史,只有两个阶段:“N5之间”与N5之后”,它是玛丽莲梦露最著名的“睡衣”,以它低调典雅与世致的香气环绕女人。作为第一款合成花香调香水,传递出无尽的女人味。1956年,N5成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收藏,并始终稳坐世界销售冠军的宝座。直到今天,她依然是一款被全世界成功女性所向往的“不老传奇”。

例2:传奇品质,百年张裕。(张裕葡萄酒)

从例2这种过去时间取向来表达这种葡萄酒的品牌经历了百年,非常经典,非常值得一买,是历代传下来的好牌子的含义,通过这些劝说大家来买葡萄酒。

(二)美国时间观与劝说语

美国劝说语在工作场合一般可体现为:在工作的时候,如果你在跟某个客户谈话,这时突然来了个有事需要你帮忙的人,在不知所措时,美国的上级一般这样劝说:“You could help them after finishing one thing you have been doing.”。他们认为在上班时,就要遵守时间表,跟客户谈话就必须跟客户谈话,而不是转而去帮忙身边的人,这样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线性时间观的美国,认为时间就像一条河,不断往前流淌,并且过去的时间绝不可退回。通常他们会觉得时间不够用,崇尚立刻、迅速、立即,反应在交谈方面相应地就会直截了当。美国的线性时间的劝说语体现在生活方式上可表现为:

Why do you get to the point?

Why dont you beat around the bush?

“Could you get to the point? ”从point可以看出他们交谈善于用点来表示一些用意,都很好地体现出线性时间的紧迫性,表明时间是有结点的,不是慢悠悠绕了一大圈,而是认为时间从你说话起就开始被人计时,直到你说完话为止。美国人的时间观念中认为说话方式也影响着时间,在这些劝说语中用point,就可以很好地体现线性时间,因而这种表达方式属于“Linear Speech(线性话语)”。又比如在美国大学生毕业典礼上的带有劝说功能的演说词也可体现出美国的线性时间观:

I am optimistic that we can do this, but I talk to skeptics who claim there is no hope.They say inequity has been with us since the beginning,and will be with us till the end because people just dont care.I completely disagree.

从该毕业典礼上的致词中的beginning和end,可以体现出线性时间的起点和终点。而该段末尾的“completely disagree”很好地说明作者认同人人生而平等,并且通过“I completely disagree”,目的是让在座上百上千的美国大学生明白一件事,就是认同他所说的观点,无意识当中鼓舞听者,稳稳地站住自己的立场,这很好地达到了劝说的效果。

美国人在时间取向上更关注的是未来,未来充满着无限可能和希望,这些差异可体现在美国劝说广告上。美方时尚杂志化妆品广告劝说语常使用“New”这个字眼,从这一点也很能体现美国对未来的时间取向态度。以下几个例子可以体现出来:

例3:Skintimate get dolled up. This is the time.The before time. The time for you. With deliciously rich ingredients like natural olive butter soy and white tea,New Skintimate moisturizing cream shave gives you lags the luxurious feeling you want.Smooth Sleek.Positively sensational.Get skintimate with your legs.

例3中“New”这个字眼儿,强调时间的未来导向功能,从而达到广告的劝说目的。而例2使用的是抒情散文式的语言,该广告强调产品的过去历史,用过去的经验来说服顾客,从而达到劝说的目的,属于广告劝说语。

例4:To me,the past black white,but the future is always colorful.(Hennessy)

从例4可以看出,美国以未来时间取向占主导地位,人们着重未来,认为未来是美好的,善于追求新鲜事物,过去的已是历史,不在话下。

(三)蕴含中美时间观的劝说语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

(1)相互学习促发展。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同理各国的时间观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相互学习与借鉴的需求。中美两国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尽量避免各国的文化缺陷,以免带来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就比如拿线性时间的劝说语为例,美国人在交流中,不拐弯抹角,直截了当,说话方式较为直接。如果跟中国人说话时,发现他吞吞吐吐,拐弯抹角,美国人会劝他讲话要直截了当些,而一向拐弯抹角的中国人不懂得美国人文化这个特点,有可能会接受不了,中国人应了解美国人说话的这个特点,在有些事情上可以直截了当。而美国人也可以学习中国人做事上体现的不急不紧、慢慢来这种带有环形时间的劝说语,从中学到做事更加从容和淡定,从而使各自的生活和工作更加顺利和精彩。

(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美时间取向与劝说语。改革开放以来,两国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当今中国也开始学习美国的时间取向,规划未来,总结过去工作经验的同时,也开始放眼未来。美国人在追求未来的同时,也逐渐效仿中国的过去时间取向,尤其在广告劝说词上尤为明显。中国人的广告劝说词已融入未来时间取向元素,而美国的广告劝说词也开始融入中国过去时间取向元素。在两国广告文化交流过程中,要看到对方国家的广告劝说词不断融入本国的文化,相互学习,以达成一致的目的。所以,在两国文化交流中,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种差异。

三、结语

中美两国三种不同类型时间所表现出的特点不同,所反映出的劝说语也不尽相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方两国文化的交流愈加密切,减少两国跨文化交流的障碍,需要两国间不断相互接纳,相互包容,不要带着文化偏见去交流,要消除偏見,并能提高文化宽容度,享受融入的过程,从而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蔡荣寿,邓杏华.跨文化交际中的劝说技巧[J].广西大学学报,2005,27(4):83-85.

[2]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黄坤.从跨文化角度分析劝说技巧[D].黑龙江大学,2001.

[4]胡文仲.英美文化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6]刘喜芳.中美时间观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反映[J].新闻爱好者,2009.

[7]梅婷.中美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中元话语劝说功能的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8]潘国强.单向记时制与多项记时制:中西文化时间观差异[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9]唐霞.中美“劝说”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10]吴小美.中美时间取向差异[D].东北财经大学,2006.

[11]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2]钟华丽.中美时尚杂志化妆品广告劝说策略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

[13]曾剑平,廖晓明.时间观与民族文化[J].南昌大学学报,2007(3).

[14]张劲松.东西方时间观与跨文化交际[J].集美大学学报,2003(3).

[15]周杨.论中西文化时间观之差异[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9.

[16]周艳春.中美时间观文化差异[D].长春理工大学,2002.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广告时间跨文化交际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时间消灭空间?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
省级党报广告品位提升与影响力拓展
媒介自建:湖南媒介型广告公司发展新路径探究
广告语对广告效果的影响初探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