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习近平国家文化安全观

2019-07-01 06:23路旭斌
学理论·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路旭斌

摘 要:习近平国家文化安全观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文化安全观的基础上,总览当前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国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变化的实际而产生的,它是国家总体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国家安全观的时代总结和伟大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文化安全观的重要发展。学习和贯彻习近平的国家文化安全观,对于我国当前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无产阶级文化安全观;习近平国家文化安全观;文化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6-0001-03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览当前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国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变化的基础上,在2014年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讲话中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地概括了中国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以及国家安全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习近平国家文化安全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国家安全观的时代总结和伟大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文化安全观的重要发展。学习和贯彻习近平国家文化安全观,对于我国当前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习近平国家文化安全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1.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当今世界趋势

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态势,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然而,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世界政治格局已经朝全球性方向演进,“全球事务已不再属于外交部的工作范畴,国家也不再是解决我们这个小星球上许多问题的唯一来源。各种不同的非国家行动者越来越具有影响力,它们已加入同国家决策者一起来制定新的治理世界之道。”[1]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并不太平,主要表现为经济和军事力量强大的国家用各种霸权手段欺凌弱小国家所发动的局部战争、民族和种族冲突、恐怖主义、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2.成就与挑战并存的国内形势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政治改革、文化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的基本国情依然没有改变,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在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文化发展的量的积累下发生了部分质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仍处于新旧体制转换的艰难的过渡阶段。在这个过渡阶段,新旧体制交互作用,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和新矛盾。这种现状要求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方法,科学合理地处理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多种所有制条件下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多方面的利益诉求问题,努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引导全社会成员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从而消除人们之间基于利益格局差异的摩擦和矛盾,增强全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强大的民族心理基础。

二、习近平国家文化安全观的理论源头

由于地理大发现和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展与原有手工工场生产不足所引发的工业革命确立了人类工业化的动力、能源和材料基础,极大激发了资本扩张的本性,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开展全球性的殖民扩张,以满足机器大生产必需的广阔市场和原料产地。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资本主义的殖民侵略和经济掠夺使许多彼此独立隔绝的民族、国家相继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资本主义时代链条上的环节。由资产阶级推动的工业革命“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2]114,各个国家和个人的活动越来越体现出世界性的特征,“受到日益扩大的、归根到底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力量的支配”[2]88,“例如,如果在英国发明了一种机器,它夺走了印度和中国的无数劳动者的饭碗,并引起这些国家整个生存方式的改变”[2]89。以战争和通商为主要方式的殖民侵略以其野蛮、血腥、残酷的特征为世界打上了深深的殖民主义烙印,给广大亚非拉落后国家带来了无尽的苦难,绝不是为世界带来一个文明幸福的乐园。综观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逻辑,马克思文化安全思想的内涵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文化安全是世界历史阶段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集合体,它主要体现为该民族所创造的器物、制度和思想三个方面,文化就是以器物为载体、以制度为规约、以思想为本体,反映民族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自身的集体智慧,是一个民族亘古既有的精神动力和生存方式,其本质为世界的属人化。资本主义殖民扩张不仅野蛮地破坏了落后民族国家的领土完整、主权独立,并将其纳入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也以各种非法手段强占或毁坏其作为民族文化结晶的文化资源,抹杀其一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并维系社会发展的各种社会制度,推行殖民主义的奴化教育以摧毁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思想文化根基。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马克思敏锐地认为,英国的殖民入侵和残酷统治摧毁了印度自远古时期便已经存在的半野蠻半文明公社的经济基础——村社制度,从而“摧毁了印度社会的整个结构,使印度同它过去的全部历史断绝了关系”[2]362。在《科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一书摘要》中,马克思分析了西班牙在西印度群岛和美洲的土地政策与二者公社所有制瓦解之间的因果关系、法国土地私有化政策促使阿尔及利亚氏族公社瓦解的事实,进而认为,欧洲殖民者与非欧洲民族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大差异决定的不平等的交往的结果只能导致后者社会制度和思想面临被毁灭的危机[2]261。

2.殖民时代的文化安全的实质就是资本剥夺和人的异化

资本主义大发展促进了工业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各民族相互交往的深入,开创了新型的国家交往模式,使人们的交往开始真正摆脱了以往的狭隘的地域限制,进入了普遍化、全面化的世界历史领域。“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2]274从而推动了落后国家实现殖民化发展,极大地加快了人类历史的步伐。但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人的价值和精神受到贬损的历史。黑奴贸易和对亚洲落后国家的殖民统治,对非洲和亚洲政治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破坏性影响。“不列颠人给印度斯坦带来的灾难,与印度斯坦过去所遭受的一切苦难比较起来,在程度上要深重得多。”[2]751因此,马克思认为,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活动的异化、人的本质的异化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异化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本质特征。资本主义时代人们所遭受的异化境遇是普遍而严重的,存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3.无产阶级必须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保障文化安全

资本家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加强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导致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及其相继失败,加剧了国际共运中革命实践与其理论指导之间的供需矛盾。这就需要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批判继承优秀人类文化遗产,建设无产阶级先进文化,不断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斗争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武器。由于19世纪无产阶级自身理论水平不高,加之复杂的斗争形势、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传统观念的束缚等因素给无产阶级先进文化的建设和传承带来一定挑战,文化的不安全因素增加。因此要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和理论灌输,使他们全面掌握无产阶级世界观,强化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阶级基础,维护发展无产阶级先进文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基于此,可以把马克思主义文化安全观解读为:在全球化的大势下,伴随着民族交往的加深,维护无产阶级文化主权和先进文化的传承,使无产阶级拥有的其基本价值取向和文化传统特性不会被同化或消失,由此产生的无产阶级必胜的信心是无产阶级文化安全观的核心内容。

三、习近平国家文化安全观的主要内容

1.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3]25深刻分析了党的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定位和关系。全面阐述了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战略部署和具体任务,突出强调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对于我党永葆本色和实现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意识形态是各种社会意识形态中集中反映阶级和集团利益、意志的部分,具有很强的阶级性。意识形态根源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对产生它的经济基础和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政治上层建筑的系统的自觉的反映,具体体现为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哲学、宗教、道德、文学艺术等,它们是社会的文化结构。一般而言,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在意识形态上占据主导地位,从而掌握社会文化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因此,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积极培育和发展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先进文化。

2.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4]。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存在辩证统一关系。物质文明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条件,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保证物质文明建设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精神文明在社会结构划分上属于社会的思想结构,它根源于社會的经济基础并对产生它的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反作用,它在内容上等同于社会意识形态,涵盖具有很强阶级性的政治法律制度、哲学、宗教、道德、文学艺术和非阶级性的科学。从精神文明的本质和内涵可以得出:第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社会形态都是自身经济基础与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都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统一体。如果没有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没有社会主义。第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所在,就是要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前提下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根本任务一致。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从内容上涵盖了包括科学在内的一切人类文化成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只有把“四有”新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的推动和保障作用,促进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3.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是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3年12月30日下午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5]。

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伟大成就曾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也形成了一系列新观念,如竞争观念、效率观念、民主观念、法治观念、创新意识等,这些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必然要面对的诸如保守落后、安于现状、因循守旧等精神枷锁,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事实证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并存,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加以明辨,用时代精神的精华来淡化、消除传统文化中不适宜当今社会发展的因素,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批判、选择和吸收古今中外一切有现代价值的文化成果,博采世界文化之精华,经过辩证的综合、创新,构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用和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时指出:“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6]任何國家都不可能脱离世界而发展,闭关锁国、故步自封是死路一条。历史的经验表明,由于现代国际交往中国家利益被置于优先和最高的地位,国家借助强大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在全球事务中广泛发生着作用,其对外策略及其实施会对世界造成连锁反应的影响,造成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土安全等一系列国际安全问题。与此同时,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南北差距、贸易争端、领土争端、宗教冲突、气候变化、局部战争、国际犯罪等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利因素,严重危害了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少数国家能够实现的。他于同年9月24日指出:“中国人自古就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等和平思想。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他又指出:“中国坚持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这既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于世界的庄重承诺,同时也是中华“和”文化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王联.为万世开太平?——评安南的千年报告及其联合国改革计划[N].南方周末,2000-05-05(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30(1).

[6]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3-28(3).

猜你喜欢
文化软实力
华语学术出版全球化的反思与路径探索
文化软实力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探究
浅议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网络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探论
如何补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短板”
国产电影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文化软实力提升对策探析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