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野下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

2019-07-01 14:09吴轲威
职业技术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立德树人

吴轲威

摘 要 以百度指数搜索为工具,挖掘“工匠精神”的主题大数据进行全域性调查分析,把握社会大众和新闻媒体对工匠精神的真实动态。调查结果显示,本应作为工匠精神传承者的青年学生群体对“工匠精神”关注度并不高,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应然上的耦合关系和实然上的现存问题出发,重新审视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和核心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高职院校作为培育工匠精神的主要阵地,应通过文化滋养浸润工匠精神的性格与气质、队伍支撑覆盖工匠精神培育的全过程、实践育人内化工匠精神的主阵地等多方面,系统性构建立德树人视野下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关键词 立德树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百度指数;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07-0042-07

在“中国智造”“中国创造”和“中国精进”的道路中,中国工匠所应具有的“工匠精神”应得到传承与创新。曾經,工匠是与百姓生活密不可分的职业,如木匠、篾匠、铜匠、铁匠等。手工匠人秉承着精益求精、至善至美的职业精神,成为工匠精神的最佳体现。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时代中,不仅需要科学技术专家,也需要大批能工巧匠。虽然老工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少,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应当赋予崭新的社会内涵与时代价值。

一、初探: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大数据调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审视和挖掘工匠精神的深刻历史意蕴与时代价值,使其精神渗透到每个职业人的思想与行为之中,成为职业人基本的职业素养,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

关于工匠精神的解读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以“工匠”为着力点,将对“工匠精神是什么”的本质属性追问转换成“什么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悟,即着眼于这个工匠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古代工匠及其现代转型作为逻辑起点把握中国工匠精神的内涵[1]。认为工匠精神是“尚巧”的创造精神、“求精”的工作态度、“道技合一”的人生境界的融合,从而达到精益求精、修身正己的境界[2]。二是以西方国家手工业文明发展进程为着力点,认为工匠精神的内涵应具有以下共性表现:质量至上,重视积淀,遵循程序,完美至臻,热爱技艺[3]。三是从哲学层面、文化层面、制度层面、社会层面、价值理念层面五个维度解读,认为工匠精神建设支撑需要从法律高度保护原创首创,始终坚持潜心研发、专注学问、专心研发、爱岗敬业等,这种精神应当是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4]。

综上,工匠精神应当是一种职业技能,其倡导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坚守专注的意志品质。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其倡导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的理念与品质,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5],其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素养,其倡导通过柔性化、持续性的创造过程,提升完善技艺与产品质量,有利于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满足。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职院校在培育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应当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职业技能教育为切入点,以职业道德教育为基础,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抓手,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构建符合企业要求与时代特色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本研究以“百度指数”搜索引擎为研究工具,对“工匠精神”这一主题词进行全域挖掘,反映社会大众与公众媒体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动态关注,并以此研究工匠精神社会关注度的特征和变化趋势,并进一步分析其发展规律。在“百度指数”中搜索“工匠精神”,就“工匠精神”这一关键词的趋势变化、人群分布、区域分布以及媒体关注等进行分析。

(一)趋势变化分析

自2016年2月9日至2019年2月9日期间,从百度指数曲线上抓取的相关关键词变化趋势见图1。

从图1可知,2016年2月9日至2019年2月9日的3年时间中,“工匠精神”的百度指数热度有起伏,在2016年12月19-25日和2017年6月5日-11日两周突破性高峰,分别达到5123和5436点;其余整体仍然呈现较为平稳的趋势,但进入2018年以来上升趋势放缓,且进入下半年后趋于稳定。

关键词搜索指数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家政策的蝴蝶效应影响。比如: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6]。这是“工匠精神”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正式提出,此后“工匠精神”热搜度急速上升。2016年12月23日,克强总理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工作现场会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中国制造水平”等。国家一系列报告、政策以及主流媒体头版的大力宣传,为“工匠精神”带来了更为广泛的公众关注。

从2016年2月9日至2019年2月9日期间,共162周,将获得的162周每周搜索次数进行计算,得到“工匠精神”整个百度指数搜索的平均值为2456点,将这些数据分为前后两组,分别求出两组的平均值为2728点和2176点。前后两组平均值说明“工匠精神”百度指数呈现平稳态势,但在后半期略有下降,这与上述百度指数区间值的变化趋势结论一致。

(二)新闻资讯分析

新闻资讯主要体现在互联网上对“工匠精神”关键词的关注和报道程度,以及持续的变化。百度指数通过“媒体指数”和“资讯指数”两个模块来表现。

1.媒体指数

媒体指数主要以各大互联网媒体报道的新闻中,与“工匠精神”关键词相关的,被百度新闻频道收录的数量,采用新闻标题包含关键词的统计标准。2016年2月9日至2019年2月9日期间,“工匠精神”在百度指数搜索的媒体指数曲线变化趋势见图2。

由图2可知,“工匠精神”关键词的媒体关注,在李克强总理工作报告以后出现两次明显波峰,峰值达到301点和351点,其余时段除因头条影响出现多次明显变化外,都处于较为平稳的状态。这说明“工匠精神”媒体指数(主流媒体的关注)与中央会议、事件等密切相关,媒体宣传也较好提升了工匠精神内涵的传播和普及。但进入2018年下半年后,主流媒体头条报道减少,媒体关注度有所下降,对比图1可以看到“工匠精神”媒体指数变化趋势,主流媒体舆论与公众对“工匠精神”的关注度具有一致性,说明社会公众的搜索行为受到主流媒体的影响比较大。

2.资讯指数

资讯指数主要以百度智能分发和推荐内容数据为基础,将公众的阅读、评论、转发、点赞、不喜欢等行为的数量加权求和得出。百度指数自2017年7月起开始发布,至2019年2月9日,“工匠精神”在百度指数搜索的资讯指数曲线变化趋势见图3。

对比图2、图3可知,2018年下半年随着媒体指数的下降,资讯指数反之快速上升,且出现高峰值。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工匠精神”在媒体宣传和主流传播方面的迫切性。

(三)热图及相关性分析

通过公众在搜索关键词前后的搜索行为变化中所表现的对关键词的相关检索词的需求得出“工匠精神”关键词热图,见图4。其中,距离圆心越近表示与“工匠精神”搜索的相关性强度越大,自身大小表示自身搜索指数大小,红色代表搜索指数上升、绿色代表搜索指数下降。

从图4可知,与“工匠精神”强相关的有“匠人精神”“匠人”“大国工匠”“大国”等词语;与“工匠精神”相关的主要是“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等近似词语。相关热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众对“工匠精神”的了解需求,集中在表现人物与表现事迹上,这些词也反映了工匠精神的载体体现。

(四)人群画像分析

百度指数人群画像功能,主要采取数据挖掘的方式,对搜索“工匠精神”关键词的人群属性进行聚类分析,从地域分布以及年龄、性别等人群属性两个方面展开。

1.地域分布

主要关注“工匠精神”关键词搜索公众在全国如何分布,并对所属省份、城市及城市级别进行分布排名,见图5。

从图5可知,关注“工匠精神”省份排序中,广东省关注度最高,江苏、浙江、山东、北京市其次,四川、上海、河南、湖北和河北分列6~10位。城市排序中,排名前十位的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杭州、武汉、深圳、济南、重庆和西安。全国地理分区中,华东地区的关注度最高,其次是华南、华北、华中和西南,但关注度已降至华东地区的近半数,最低的是东北和西北,近似华东地区的1/5。总体来看,搜索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南内陆地区,由东南向西北搜索人数逐步减少。

2.人群属性

主要关注“工匠精神”关键词搜索公众的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见图6。

从图6可知,关注“工匠精神”年龄比例分布排序中,30~49岁的青壮年占比达到82%。其中,30~39岁的青年人数最多,约51%,已过半数;40~49岁的其次,约35%;20~29岁、19岁及以下以及50岁及以上的分别占7%、5%和2%。从性别来看,关注工匠精神的男性和女性比例相同。

从年龄分析,30~39歲人群作为社会中坚力量,“80后”是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成长的一代,“工匠精神”与“80后”具有高度契合。然而,20~29岁的新生代群体作为网络世界最活跃的群体,对“工匠精神”的关注度却并不高,特别是19岁及以下人群几乎毫无关注,青年学生本应作为工匠精神的传承者反而对其缺少应有的关注热情。这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联系:立德树人与工匠精神培育的耦合互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7]。立德树人立的是社会主义之德,树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倡导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将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立德树人相结合,具有现实性与可行性。

在应然层面,工匠精神培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无法回避的话题。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难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8]。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和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从建构基础到内在旨归,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密不可分。

(一)高职学生特殊群体的必然要求

切实提升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使命与目的。工匠精神的内涵与立德树人的要求相契合。工匠精神包括社会身份的认定、社会道德的要求、性格品质的体现,这些内容也正是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具体体现以及自由全面发展的主体养成的具体要求[9],工匠精神所具有的价值属性与立德树人具有的高度相契合,工匠精神强调职业道德,立德树人强调职业规范。同时,工匠精神既重视技艺传授,也重视素质培养,寓教育于培育之中,有重要的育人价值。立足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要求把德育教育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二者都对促进自我价值,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激励作用。

与本科学生相比,高职学生自我评价较低,学习能力较弱,自信心不足,自我认可度不高。在这种情况下,针对高职学生这一群体的心理特点,应当更多地给予关心与支持。因此,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着力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以此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从而帮助他们重塑求职信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与帮扶,使他们顺利就业、满意就业、体面就业。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