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9-07-02 08:42高峰娟王小飞嵇少康刘俊瀛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9期
关键词:类比课堂教学

高峰娟 王小飞 嵇少康 刘俊瀛

【摘要】当今高效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是通往高效课堂的桥梁。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类比教学法。

【关键词】类比  课堂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246-01

一、类比思维

生活中“类比思维”无处不在。类比推理是人类的重要能力,几乎一切智能活动都涉及到类比,人们通过类比进行理解、推理、学习和概括。所谓“类比”,是由“特殊过渡到特殊”的推理,也就是说,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方法。

二、类比教学法

将类比思维应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就是“类比教学法”。“类比教学法”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较广泛的方法之一。所谓“类比教学法”就是利用类比方式进行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把新知识与记忆中结构相类似的旧知识联系起来,通过类比,从已知对象具有的某种性质推出未知对象具有的相应性质,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类比”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比较容易的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的类比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概念性类比。通过概念类比来揭示概念的本质性和非本质性,进而建立新的概念。2.过程性类比。通过过程性类比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从而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3.方法性类比,可以借助别人发明创造的方法,通过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类比探讨与研究。4.知识的横向与纵向类比,探求问题变式与不变式。

三、类比教学法应用

类比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事物和概念,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例如,在讲授《电工基础》这门课时,电动势的概念比较难以理解。电动势定义为:在电源内部,电源力将单位正电荷从电源负极移动到正极所做的功。也就是说,在电源内部,电源力使电荷在电源的正负两极间作定向运动,电源力移动电荷要克服正负两极间电场力做功,同时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在移动的电量不变时,电源力做功越多,電源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为电能的本领就越大。

如果从定义本身去理解,有这几个点学生比较难于把握:电源力是怎样的力?电源力怎样克服电场力做功?针对这些问题,采用类比教学法就可以帮助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电动势这个概念。

图1为电源电动势产生示意图。图中干电池是电源,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产生电动势;小灯泡是用电设备,消耗电能;导线连接电源与用电设备,输送电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把这个电路类比为简易的自来水传送过程。简易自来水传送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图2中,自来水从地势高即水压高的蓄水池A中流到地势低的用户B的家中,为保证供水,需要利用水泵将水从井中源源不断抽到蓄水池中,这里水泵的作用就类似电源的作用,只是水泵是将电能转换为了机械能。

对图1而言,正电荷由电位高点A点即电源的正极经外电路到低电位点B点即电源的负极,电流流经灯泡使其发光,正负电荷不断中和,为保证能够产生持续的电流,作为电源的干电池需要把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源源不断地移到电源的正极。而把正电荷从电源负极源源不断移动到电源正极时,电源力克服正负两极间电场力做功,同时将化学能(对干电池而言)转化为电能。

通过类比教学法,学生就能够比较容易总结出:电源力是电源具有的移送正电荷的能力,电源力可以持续不断地把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低电位处)移送到正极(高电位处),并且克服正负两极间电场力做功,以保持两极具有一定的电位差,使电路中能维持一定的电流。在电池中,电源力是化学力。在发电机中,电源力是电磁力。通过简易的自来水传送过程与电源电动势的产生过程进行类比,解决了“电源力是怎样的力?电源力怎样克服电场力做功?”这几个难题,从而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了电源电动势这个概念。

由此可见,类比教学法就是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问题通过与之有相似之处的旧知识相类比,而使新知识变得容易理解,把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通过与生活实例相类比而变得清晰,把学生难于记忆的知识通过与横向、纵向等类比变得容易记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萍.类比思维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D].苏州:苏州大学,2010.

[2]曹瑞.类比教学法初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6):5-8.

[3]周彩霞.类比教学法在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32-34

[4]曹瑞.类比教学法的研究与应用[J]. 教学与管理,2011,(27):128-129

[5]杜金会,张娜,张立云,等. “比较”与“类比”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7(2):221-222

作者简介:

高峰娟,1978年生,女,汉族,陕西宝鸡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检测信号与仪表。

猜你喜欢
类比课堂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