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研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2019-07-02 10:16张莉莉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应用策略高中数学教学

张莉莉

【摘要】创新数学教学,借助于“导研式”教学来激发高中生的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从数学探究中发现问题、理解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应用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产生巨大的变革,在高中数学课堂中以“导研式”教学来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从数学问题入手,可以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利用“导研式”教学来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共同探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明晰“导研式”教学流程,突出问题意识

“导研式”教学的核心在于课程设计,设定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其流程有三点:一要强调课程知识的导向性设计.如在高中数学三角余弦定理教学中,以往的教学设计,多结合教材例题讲解,配合相应的解题演练来实现,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是被动的.利用“导研式”教学,可以采用类比思想,立足三角形问题展开解题思路探究,让学生自主讨论,活化解题方法.二要强调教研与教学的双向引导.“导研式”教学,既要引导学生学习,还要深化教学研究,为学生自学提供相应的空间.过去的教学,往往对知识点讲解太细,代替学生的自主思考,而“导研式”教学,就要关注学生的独立思维,让学生自主参与讨论学习,纾解解题思路,化解難题.三要联系课堂内外.对数学知识,要强调学以致用,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爱学数学,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同时,数学学科不同于其他课程,其包含较多解题方法和技巧.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善于举一反三.教师要结合数学知识,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数学问题中抓住本质,增强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创设“导研式”教学情境,激发逻辑思维

“导研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应用,需要教师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来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参与问题的主动探究.如何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寻找数学与生活的关联点,让学生从数学问题分析中找寻解题思路.如在学习“指数函数及性质”时,对该节内容的导入,我们可以向学生讲一个趣味故事“西塔和国王关于麦粒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生动的情节能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尤其是借助故事来唤醒学生的主动思考.由此,我们来延伸数学知识,导出“指数函数模型”,让学生从中来解释故事中的现象,无形中活跃了课堂,增添了学习数学的趣味.当然,“导研式”教学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激发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从数学问题中来分析、解决难题.如某题中,已知x≥0,y≥0,且满足x+y=2,试求x2+y2的最小值.通过对该题进行引导分析,让学生自己探析解题思路.一种是利用消元的基本思想转化成函数求最值,求出保留下来的变元范围,再利用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上求最小值来获得答案;另一种解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把已知条件在直角坐标系里画出来,是条线段,而要求的则可看成原点到该线段的最小距离的平方,也可以获得正确的答案.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从数学问题转换中来发散逻辑思维,按照题设条件来计算题目结果.由此,学生能够根据题设来逐步挖掘相关数学知识,为后续解题创造条件.

三、把控“导研式”问题设计,增进互动交流

“导研式”教学的基础是数学问题的设计,而问题的难度把控直接关系到“导研式”教学成败.因此,数学问题的设计,教师要进行正确、合理地控制.通常,导学问题的难度不宜太难,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注意问题的层递性,逐渐拓展问题范围,加深学生的理解.如在讲解“立体几何”时,对立体几何知识,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力.但如果直接抛出立体几何问题,可能让学生感到畏难,降低学习立体几何的积极性.所以,在导学问题设计上,可以以平面几何问题为切入点,逐渐延伸三维立体空间.如利用勾股定理来启发学生推导正方体对角线的值;在学习球的体积计算公式前,可以从圆的面积入手.由此,通过类比推理,由简入繁,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思维能力.高中数学知识点细碎繁多,在导学问题设计上,教师还要注重师生间的有效交互与沟通.尽管“导研式”教学侧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对于学生,教师也要给予辅助引导,特别是在数学关键点学习上,对问题的化解,也可以通过学生分组方式,构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沟通机制,来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与化解.如某二次函数f(x)=4x2-2(a-2)x-2a2-a+1,若x∈[-1,1],使得f(x)>0,求a的取值范围.对该题在求解思路分析时,很多学生可能会选择分类讨论法,但对该题,若采用正向解题思路,则解题步骤较烦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逆向思维,利用补集法来求解,则更为简便.如下:假设对x∈[-1,1],f(x)≤0,则由f(-1)≤0,f(1)≤0, 推导出a≤-12或a≥1,a≤-3或a≥32, 再进行细化,求解出a≤-3或a≥32.由此,取补集得到a的取值范围为-3

总之,“导研式”教学要从“导”到“研”,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促进学生从“导研式”教学中增强问题意识、数学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飞超.浅论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9):31-32.

[2]刘策.试论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版),2012(18):143.

猜你喜欢
应用策略高中数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