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孢素软胶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刍议

2019-07-04 01:38季晶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江苏南通226300
系统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环孢素障碍性软胶囊

季晶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江苏南通 226300

再生障碍性贫血就是因为造血干细胞的减少导致的疾病,主要以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与骨髓增生不良为特点[1]。多数研究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和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具有相关性。环孢素作为一种免疫制剂,对T淋巴细胞增值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在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2-3]。为了探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环孢素软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7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司坦唑醇、环孢素软胶囊治疗,并对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予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的7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都来自该院全部患者都满足《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的标准,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患者对此次研究药物没有禁忌证;并将治疗依从性不高、存在严重心肝肾器质性疾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等充分排除。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比组38例患者中,有男性24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 19~71 岁,平均年龄(43.56±26.63)岁;贫血程度:轻度22例,重度16例。实验组38例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20~70岁,平均年龄(43.63±26.75)岁;贫血程度:轻度 24 例,重度 14例。两组在贫血程度等资料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之间可以比较。

1.2 方法

对比组患者采用司坦唑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1119)口服治疗,2~4 mg/d,3 次/d。 持续治疗 6个月。

实验组患者在对比组前提下加用环孢素软胶囊(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10960123)口服治疗,3~5 mg/次,2次/d,持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与记录血常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与血小板)变化与不良反应情况,不良反应包括牙龈增生、多毛症、手震颤以及高血压等。

1.4 疗效判定

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法标准》评定:基本治愈表示出血症状彻底消失,女性与男性血红蛋白分别超过100 g/L、120 g/L,血小板与白细胞计数分别超过80×109/L、4×109/L;显效表示出血症状基本消失,女性与男性血红蛋白分别超过100 g/L、120 g/L,白细胞计数超过3.5×109/L;有效表示症状有一定改善,血红蛋白比治疗前增加大于30 g/L;无效表示治疗前后没有变化,血常规指标没有缓解[4]。

1.5 统计方法

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如血常规指标表示用(±s),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如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表示用%,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

对比组患治疗总有效率63.16%,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的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总有效率[n(%)]

2.2 血常规指标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与血小板水平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与血小板水平明显比治疗前高,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比组患者出现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2%;实验组出现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2 血常规指标变化(±s)

表2 血常规指标变化(±s)

组别对比组(n=38)实验组(n=38)t值P值白细胞计数(g/L)治疗前 治疗后血小板(×109/L)治疗前 治疗后0.15±0.10 0.14±0.11 0.414 7 0.679 6 0.49±0.19 0.72±0.18 5.417 2 0.000 0 9.19±2.22 9.20±2.18 0.019 8 0.984 2 14.69±5.21 17.99±5.20 2.276 4 0.007 2血红蛋白(g/L)治疗前 治疗后3.31±0.45 3.29±0.44 0.195 9 0.845 2 6.41±1.49 7.69±1.48 3.757 1 0.000 3

表3 不良反应发生率[n(%)]

3 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一般患者患病后会产生免疫系统功能障碍与造血干细胞受损,临床对其治疗存在一定难度[5-6]。临床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机制为调节T细胞亚群比例;对肿瘤细胞因子与白介素-2等对造血形成的负调控进行抑制;使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的单位生长有效提高[7]。

临床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司坦唑醇与环孢素软胶囊等。不同药物所得的临床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司坦唑醇可以在不同血管有关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如静脉溃疡、浅层血栓性静脉炎等;可以在慢性疾病或骨质疏松的治疗中应用;还可以与生长激素联合在特纳综合征的治疗中运用[8]。

环孢素软胶囊是一种强效的免疫抑制剂,可对T淋巴细胞产生靶向作用,还可以抑制T细胞引发的自身免疫反应,从而对T细胞亚群中的CD4/CD8组成比例产生抑制效果。其还可以抑制T细胞合成白介素-2受体与IFN-γ表达,最终抑制IFN-γ对造血功能的负调节作用。另外,其还可以使粒细胞和巨噬细胞间的集落生长反应有效提高。司坦唑醇与环孢素软胶囊联合运用,可使药效叠加,促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出现[9]。

该研究结果显示:对比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3.16%,低于实验组患者的84.21%;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与血小板水平明显比治疗前高,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比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肖立成[10]学者探究了再生障碍性贫血采用环孢素软胶囊的临床效果,选取4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予以司坦唑醇治疗,乙组在甲组前提下加用环孢素软胶囊治疗,结果显示:乙组总有效率80%,高于甲组的50%;乙组与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25%,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治疗血红蛋白计数、血小板与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环孢素软胶囊治疗,安全性较好,可使血常规水平显著改善。

猜你喜欢
环孢素障碍性软胶囊
0.05%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实验研究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HPLC法测定环孢素胶囊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控
雄激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芪黄通秘软胶囊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微波消解-ICP-MS法同时测定软胶囊中10种痕量元素
中风活心软胶囊的薄层鉴别研究
山蜡梅软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任琢珊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