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2019-07-04 01:39李艳霞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五官科山东德州253500
系统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鼻息肉鼻窦炎鼻腔

李艳霞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五官科,山东德州 253500

近年来,临床上针对鼻息肉、鼻窦炎的患病率不断增长,促使每年鼻内镜手术的患者呈不断上升趋势,可约占正常人中的15%左右。临床主要以头昏头痛、鼻塞及嗅觉减退为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若在鼻内镜手术的基础上采取一套带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手术患者而言,术后不仅有效减少并发症,更利于预后康复。从中提高了护理的服务质量,进而提升了整体的护理满意度[1]。为此,该文选自2016年10月—2018年12月间在该院接收的74例接受鼻内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分别实施传统护理、全程护理后的预后恢复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于该院就诊的74例行鼻内镜手术患者纳入该次研究的有关材料,患者和家属均知晓,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纳入标准;均经临床相关检查明确后,符合鼻内镜手术的标准,且伴随不同程度的头痛、嗅觉减退等表现;排除标准:均排除近期有过手术、存在严重合并症及语言沟通障碍者。结合护理的不同方案分配成对照组37例(传统护理)、观察组37例(全程护理),其中参照组男患25例,女患12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4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5年;观察组男患22例,女患15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4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5年。74例鼻内镜手术患者中包括鼻息肉患者35例,鼻窦炎患者29例;且分为单侧病变54例,双侧病变20例。以上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式

对所有患者术前常规协助患者采取合适体位后,进行鼻内镜手术。术中严格遵循功能性手术的原则,且尽量避免损伤正常组织及可逆性黏膜。参照组:对本组患者均采取传统护理模式:①常规对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健康宣教。②术后常规给予预防并发症指导,必要时,采取冰敷护理。③遵医嘱提供止痛药等[2]。

观察组:对本组患者均采取全程护理模式①术前护理人员对入院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初步了解后,对其发放术前访视的有关资料,如鼻内镜手术的介绍、注意事项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②详细对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房环境,接诊医生及责任护士,并强调有关手术仪器的作用、特殊体位的要求。此外,教会患者如何正确擤鼻的方法、打喷嚏方式及呼吸功能训练,以便患者能够充分适应术后鼻腔填塞的情况[3]。③主动介绍手术医生的权威和资质,乃至成功手术案例,以便消除患者因紧张害怕带来的不良情绪,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整个手术。④术前对患者常规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医生麻醉并安置合适体位后,以安慰鼓励的方式,促使患者充满信心,减少不良情绪。⑤术中全力配合医生完成手术。⑥术后指导患者有关事项及鼻腔填塞的意义及重要,避免用力咳嗽,必要时实施冷敷鼻额部,以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及肿胀[4]。⑦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并讲解术后有关并发症即感染、鼻腔黏连等。⑧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饮食计划,建议以易消化、富含高纤维、高蛋白食物为主,注意休息,劳逸结合。⑨出院后强调口服用药及鼻腔局部用药的重要性,定期电话随访,以了解患者实际恢复情况,给予正确引导[5]。

1.3 观察指标

评估及观察两组术后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SAS焦虑、SDS抑郁)相关指标情况;对两组患者术后(感染、鼻腔黏连、出血)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对。

1.4 疗效判定

两组手术患者的SAS、SDS评分标准:满分为50分,分数越低,则说明焦虑、抑郁症状改善越好。通过对两组术后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形式,并以百分制作为护理满意度评分标准:若分数≥90分以上则判定为非常满意;若分数≥70分则判定为一般;若分数<60分以下则判定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

1.5 统计方法

数据结果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百分比(%)为计数资料,行 χ2检验,(±s)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结果发现,观察组术后SAS评分、SDS各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评估两组患者术后SAS、SDS指标评分情况[(±s),分]

表1 评估两组患者术后SAS、SDS指标评分情况[(±s),分]

组别 SAS SDS观察组(n=37)参照组(n=37)t值 P值32.2±4.5 48.7±3.9 4.625<0.05 32.4±4.1 48.2±3.7 4.963<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结果得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情况,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情况

2.3 两组术后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经护理干预后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较参照组更胜一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

3 讨论

鼻窦炎、鼻息肉在临床耳鼻喉属于极为常见、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中鼻窦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组类型,其病因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所致,且细菌和病毒感染科同时并发,多数由急性鼻窦炎转变而来。临床多以头痛、浓涕为症状,严重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甚至感染加重而导致死亡。鼻息肉是由于鼻粘膜长期处于炎性反应而引起的组织增生、水肿的结果。其临床常见于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及闭塞性鼻音表现。严重可并中耳炎及呼吸道感染等[6]。临床通过采用鼻内镜手术来作为鼻窦炎及鼻息肉的治疗手段,且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围术期得不到一套带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术后极易导致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的现象,不仅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同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恢复。据有关临床证实,针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确切,不仅有效将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改善,同时大幅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7]。

近两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促使人们对鼻内镜手术围术期护理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所有需求,已不再是单纯对疾病的护理,而逐渐转化为人性化、全面化、系统化的护理模式。全程护理模式在临床上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具有规划化、科学化、综合化,且全面贯彻以“鼻内镜手术患者”为核心内容,尽全力为患者围术期提供一个优质的服务水平。该文通过对手术患者术前讲解有关手术的详细介绍,如手术器械的作用、注意事项及手术体位的配合,采用语言技巧安抚患者,以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从中体现护理人员的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与此同时,还强调了有关如何正确擤鼻的方法及呼吸功能训练,以便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技巧性,凸显了护理人员的职业心与责任心。此外,术中全力配合医生完成整个手术,术后加强患者预防并发症的注意事项、饮食指导及出院指导有关鼻腔部给药等综合干预措施,通过促进护患友好关系,不仅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同时有效减轻了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而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整体的临床疗效。

该次实验研究表明了观察组术后SAS评分、SDS各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41%,其中包括出现感染1例、鼻腔黏连1例,显著低于参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的21.62%,包括出现感染3例、鼻腔黏连3例、出血2例(P<0.05);观察组术后经护理干预后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7.30%,显著高于参照组术后经护理干预后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81.08%,这与田莉[8]在研究报告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9%,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的82.26%的结果基本吻合。由此可以看出,较传统护理而言,采取全程护理干预更利于行鼻内镜手术患者的预后恢复,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整体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针对鼻内镜手术患者而言,采用全程护理的临床效果佳,可作为一种理想围术期护理方法。

猜你喜欢
鼻息肉鼻窦炎鼻腔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分布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鼻腔需要冲洗吗?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张赞臣的鼻窦炎神方
鱼腥草治疗慢性鼻腔炎
清洗鼻腔治感冒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鼻内窥镜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鼻息肉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治疗的效果分析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94例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