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文化与大学精神之关系辩证

2019-07-04 19:27刘晓晨董伊蕾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大学精神弘扬

刘晓晨 董伊蕾

摘  要:校友文化对大学精神具有团结凝聚、传承发展和教育引导的作用。文章通过挖掘校友资源、完善校友服务工作机制、丰富校友活动以及加强校友宣传等途径,培育校友文化,可以增强在校生对大学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理想和人生价值观,成为大学精神的有力传播者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

关键词:校友文化;大学精神;弘扬

作者简介:刘晓晨,天津师范大学校友会办公室专职干部,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德育与校友文化;董伊蕾,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天津师范大学校友会办公室助管。(天津 300387)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2-0014-02

校友文化是一所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学校与校友群体之间普遍认同的集体人格、价值取向、道德规范、行为规范、思想情感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的综合体系。[1]校友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群体文化,是大学传统和精神积淀的产物。培育校友文化是沟通大学文化精神和社会文化,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推进校友文化建设,不仅对丰富高校育人文化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对于传承弘扬大学精神,促进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友文化与大学精神的关系

1.大学精神是校友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大学精神对校友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是多维度的。首先,大学精神对校友的文化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举止具有引导性。大学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校友于大学期间接受学业知识和文化陶冶,同时还接收大学精神的浸润和感染。母校精神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般为校友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指引,潜移默化间培养校友高尚气质,铸就校友美好品格,提升校友道德修养。其次,大学精神是校友精神的文化胚胎,是凝聚校友力量、广汇社会资源、调动各界文化积极性的重要支撑。校友对大学精神产生的契合感和归属性是来自于母校文化精神所发出的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

2.校友文化传承并弘扬了大学精神。校友文化建设是对大学精神的传承、延伸和弘扬,是促进学校建设与校友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积极健康的校友文化对母校建设与发展、育人体系的构建、母校凝聚力的增强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1)积极健康的校友文化有利于大学文化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校友对母校的关心挂念以及捐资助学、捐赠校园文化景观、提供软硬件设施等,都助力于形成良好的大学文化精神,为母校发展输送不竭动力。校友文化景观作为大学精神的外化载体,倾注着校友对母校的眷恋与祝福,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2)积极健康的校友文化有助于育人体系的构建。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使命,而校友的成功就是最生动的课本。毕业校友的成功经验和奋斗事迹为在校生发挥了榜样效应。校友既是母校的名片和瑰宝,又是在校生的榜样和标杆,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書写和践行着大学精神。通过组织师生聆听校友事迹,感受榜样力量,并从中受到启迪汲取营养,大学精神得以传承与发扬。

(3)积极健康的校友文化有助于母校凝聚力的增强。校友对母校具有强烈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组织开展校友返校活动,增进校友与校友、校友与母校之间的联系,使得大学精神深入人心并得以激发与弘扬。

二、校友文化在传承弘扬大学精神中的作用

1.团结凝聚的作用,增强在校生对大学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校友文化衍生自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积极培养优秀校友文化利于团结社会校友力量、凝聚大学校友情感,传承弘扬大学精神。利用校友与在校生身份的共通处,有利于强化大学生对母校精魂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完善的校友组织机制有利于形成校友文化的凝聚性和向心性,激发校友文化的稳定性,加强在校生对大学精神的认可度。优秀的校友文化能够发挥出所蕴含的团结凝聚力和向心力,将校友文化中的稳固统一思想传递到大学校园文化精神中,进而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身份认同感。校友文化不仅让在校生形成了对大学精神的认可与归属,并且让校友的优秀事迹激励在校生对母校产生归属感之余,还提高了大学生对祖国、社会集体文化的认可度。校友文化的示范作用不仅在实践教育中起到了指导性作用,而且丰富了大学精神的文化凝聚力,形成一种团结有力的高校校园精神文化。

2.传承发展的作用,继承发展大学精神。校友文化起源于大学校园内部,价值影响却可以延展至社会,校友文化同样具有传承大学精神、促进学校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的重要作用。校友文化吸收了大学文化精神的优良基因,向外界展示了高校文化的精神风貌,树立了大学精神的社会风范,形成了成熟多样的校友文化形态。培育校友文化不仅有助于继承弘扬大学文化精神,而且对学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校友文化在吸收了社会先进文化之后,有助于团结社会校友力量、优化校友文化资源,进而扩充大学精神内容,展示大学文化的多彩面貌。使得校友在与母校形成良性互动的同时,繁荣校友文化也传承弘扬了大学精神,有利于形成丰富多样的大学校园文化风貌。

3.教育引导的作用,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校友是大学校园优良传统和文化精神的传承发展中介。而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氛围中,大学生以及教育者的思想价值观念难免会有逐渐走向复杂化的趋势走向。校友从学校走向社会,在社会实践工作中积累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大学组织校友返回校园进行论坛演讲和专题报告等活动,对于培养在校生的良好的社会理想和人生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校友文化的精神风貌以及校友在社会工作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可以对在校学生进行思想观念教育、专业知识传授以及价值理念引导。校友的社会经验与逻辑思维通过各种交流活动传递到大学校园内,为在校生的思想价值观形成发挥了“榜样效应”。受校友文化的积极影响,大学生倾向于模仿优秀校友进而获得个人精神以及学术专业知识的双面提高。

三、培育校友文化,传承弘扬大学精神路径分析

1.挖掘校友资源,加强在校生校友意识教育。大力加强在校生校友意识教育,在校生将校友文化深入于心,毕业后自然成为促进母校发展的有力助推者。应将校友文化作为文化育人项目纳入学校通识教育体系之中,通过设置“校友文化与校史”公修课、开展讲座等方式使在校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校友文化,凝练在校生感恩母校、回馈母校的育人文化目标。同时充分发挥大学生校友社团积极作用,策划专题访谈,寻找校友足迹,进行在校生走访和校友对话。回忆学生时代、挖掘校史资源、重温母校情怀、畅谈人生感悟,不仅可以缩短校友和在校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而且能让在校生深刻地产生与校友文化和大学精神的认同和共鸣。校友工作者和在校生将采访实践成果整理编纂汇集成册进行宣传,大学精神和校友文化在这一过程中也得以发展和弘扬。

2.完善校友服务工作机制,凝聚校友力量。健全完善的体制机制是推进校友文化全面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通过建立“校—院”二级校友工作体制,推动校友工作向纵深发展。聘任校内校友联络员和校外校友联系人,及时将学校发展动态和信息传递给校友。着力选拔一批热爱校友事业、具有志愿奉献精神的青年校友,组建青年校友工作服务队,凝聚力量助力校友事业发展。对校友群体进行广泛调研,在深入了解校友诉求的基础上切实有效做好服务校友工作。例如,为毕业校友办理校友卡、为校友开放母校部分资源、为校友继续教育提供支持与平台、为需要与母校科研团队进行合作的校友搭建桥梁提供技术扶持等,形成校友与大学教育之间的良性互动交流,从而更好地凝聚校友力量,促进校友文化建设蓬勃发展。

3.丰富校友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友活动,将校友凝聚在一起,发挥校友文化全面育人、观念引导、凝聚力量的功能作用。在保留经典的校友活动如校友值年返校、校友论坛、聘任校友导师等之外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如开展校友球赛、校友联谊、校园游览、组织校友主题活动、开放校史馆供校友参观等,提高校友和在校生对母校文化精神的了解和接受度,激励校友和在校生同母校“荣辱与共”的情怀。通过兴建校友林、校友捐赠雕塑、楼宇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友文化氛围,激发在校学子爱校精神。

4. 加强校友宣传,弘扬校友文化与大学精神。高校作为社会先进文化的主要传播渠道,肩负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的使命。在传统纸质媒体与网络新媒体同时并存的时代,充分展现多媒体优势,可以充分发挥校友文化对大学精神的传承弘扬作用。进而在大学校园内、社会上营造出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围,共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校友力量,深度挖掘优秀校友典型,对校友事迹进行访谈记录、总结汇报。并将整理的优秀典型成果通过高校校友刊物、简报、校报等形式,在高校校园内进行宣传传播。以优秀的校友文化补充丰富高校校园文化精神,杰出校友典型事例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有利于为校园文化精神增光添彩。利用校友网、校园网以及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平台,构建网络媒体宣传路径,展示校友文化对大学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总而言之,一方面大学精神对学校内部来说组成并完善了校友文化,另一方面优秀的校友文化既传承了大学精神,也是大学精神形成构建过程中的助力。通过挖掘校友资源、加强在校生校友意识教育,完善校友服务工作机制、凝聚校友力量,丰富校友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及加强校友宣传培育校友文化,传承弘扬大学精神,从而增强在校生对大学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理想和人生价值观,成为大学精神的有力传播者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 郭姝,刘杨.“双一流”背景下大学校友文化及其培育[J].当代教育科学,2018,(5):92-96.

责任编辑  郝  婵

猜你喜欢
大学精神弘扬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关于大学和大学精神的思考
大学精神的培育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创新人才培养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探析
保护历史遗产 弘扬传统文化
大学精神培育是提升高职院校软实力的必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