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遇上大数据 生态修复更智慧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9-07-05 12:01
中国生态文明 2019年3期
关键词:研究院乡土草原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生态大数据”指导下,用乡土植物修复生态的民营上市公司。公司秉承“尊重生态、师法自然”的理念,扎根生态建设,坚持诚信守法经营和创新发展,用心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发挥产业优势,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科研领路,科技创新“小草化”

用乡土植物修复当地生态是蒙草的土办法,也是核心技术。但是要把自然界的野花野草驯化、繁育、量产,再推广到生态修复过程中,需要极强的科研支撑。蒙草每年用于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占运营成本的30%以上。同时,蒙草还探索通过不同方式搭建生态修复的科研平台,推广科技成果,让农民、牧民也变为“科学家”。

建立灵活多样的科研成果管理办法。构建专家信息库,建立灵活的科研体系及管理办法,并组织不同领域专家共同承担科研项目。如对草业知名专家云锦凤老师的蒙古冰草进行专利买断;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牧草育种、苜蓿遗传育种专家杨青川签订合作协议,蒙草承担其苜蓿品种的育种扩繁任务,并对中苜1号、中苜2号进行成果共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牧草遗传资源专家高洪文提供优势牧草种质资源,提供中试基地及专人维护记录,将牧草资源评价成果共享等。

先数据、后研究、再修复,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研体系。为使生态修复更有针对性,蒙草秉承“先数据、后研究、再修复”的理念,在每个生态破坏区都是先调取生态数据,然后建立研究院,让科研人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乡土植物进行系统性调研之后,再给出定制式的解决方案。蒙草已先后建成和林格尔抗旱植物研究院、乌拉盖草原生态系统研究院、五原盐碱地改良研究院、京津冀乡土植物研究院、呼伦贝尔耐寒植物研究院、阿拉善荒漠植物研究院、锡盟草原生态畜牧产业研究院、通辽市蒙草沙地治理与林草牧业发展研究院、种业科技研究院、土壤修复技术研发中心、藏草研究院、中东沙漠生态研究院(迪拜)等13个科研机构,其他相关地区的研究院也在积极筹建过程中。

搭建科技创新的创客平台,开放科研基地。蒙草以任继周院士的草原生态修复院士专家工作站为载体,柔性引进院士专家等高端人才,实现产学研的有效融合,加速行业的科研成果市场转化。多年来,蒙草通过“以老带新”的传承方式,组建起包含博士、硕士的高学历研发团队共计85人,覆盖草原学、草种业、植物基因等专业科研领域,并将采种、制种、土壤检测等技术进行推广。此外,13个专项研究院及6.05万亩科研及繁育基地向社会开放试验申请。蒙草先后承担包括“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在内的科技项目38项,鉴定科技成果3项,国家软件著作权1项,科学技术平台10个,国家植物新品种权4项,引种驯化乡土植物160余种。现已筛选出80余种抗逆植物,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及生态环境建设,形成野生乡土植物“引-选-育-用”的技术体系。

做好草种业,保存珍贵植物基因

在生态修复实践过程中,蒙草的科研团队走遍了祖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采集乡土植物种子、土壤资源,并将其存入蒙草的种子基因库中,使得这些珍贵的生物基因得以保存,其中不乏濒危的种子资源。

蒙草积极构建全国最完备的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和育繁推一体化生产体系。大数据平台收录各地乡土植物种质资源2.7万种,种质资源库储存2000种、5000余份,土壤样本40多万份,在全国各地区建立10万余亩育种基地,细分草坪草用种、观赏草用种、矿山/草原/荒漠等生态修复用种、道地草药用种、饲草用种等专项品类,有160多种植物已成熟应用于生态项目。

蒙草种质资源科研团队野外采种

构建生态大数据平台,打造智慧生态产业

科研和实践的累积,让蒙草成为全国首家构建“生态产业大数据平台”的企业,借助数据力量实现精准生态修复。运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结合实地调研,整理收集区域内水土气、植动微等生态本底数据,并结合生态管理实践,建立指标分析模型,输出区域生态大数据和产业生态大数据。定位任一经纬度, 即可查询其生态本底数据信息,点击任一生态管理模块,即可查询到实时动态和管理建议。大数据的构建,可以精准指导生态保护与修复,科学指导产业结构布局,从而实现大生态、大产业、大民生的互通互联。

输出生态修复集成技术,研发生态修复产品

蒙草已编写企业标准百余项,编制国家标准《退化草原修复技术规范》,地方标准《草原荒废土地恢复植被技术规程》《绿地节水技术规范》《草原露天矿煤矿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规范》等。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呼和塔拉万亩草原,曾经是一片废弃地,蒙草2012年开始对其进行生态修复,遵循禾本科和豆科相结合、草本、灌木和花卉相搭配的原则,初步实现了草-草原-生物链的良性循环。现在,这一修复工程已成为蒙草探索草原生态系统修复新模式中的典范,成为“草原生态系统修复”的示范工程。现在的呼和塔拉万亩草原已经成为离呼和浩特市区最近的集观光、休闲、马术、会议庆典等功能于一体的草原风光旅游景区,并对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三农三牧发展等产生了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发挥产业优势,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蒙草各产业板块每年用工人数近400万人次,仅内蒙古地区劳务用工就有近4万人,盘活利用荒地15万亩。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蒙草搭建了“公司+合作社(合作商)+贫困户”机制,通过“育种合作”扶贫、“劳务合作”扶贫、“资产收益性扶贫”等模式,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160余人。近五年,蒙草通过各类公益帮扶形式捐助的金额达5868余万元,教育扶贫累计投入709万多元。蒙草先后被授予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全区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2017中国社会责任绿色环保奖”等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研究院乡土草原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不是我!是他捣乱!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