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保健知识知晓和需求调查

2019-07-08 06:54唐红萍唐兰萍
卫生软科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保健知识龋病口腔卫生

唐红萍,赵 焱,唐兰萍,张 燕

(云南省妇幼保健院,云南 昆明 650051)

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儿童患龋率为70.9%,较10年前增加了5.8%,儿童乳牙龋的发病率呈现上升态势,给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19年2月15日,发布《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将儿童列为我国口腔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人群之一,倡导“家长是孩子口腔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2]。学龄前儿童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的正确认识与儿童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要降低乳牙患龋率,口腔健康教育被认为是增进人们口腔健康知识,使之养成良好口腔健康行为的最经济、最方便及最有效的措施[3]。本研究调查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需求及获取途径,旨在制定有效的口腔健康宣教方案,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托幼机构儿童口腔保健知识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昆明市某公办幼儿园3~6岁儿童的家长,家长为照顾儿童的父母、祖父母及其他等人员。

1.2 方法

2018年9月,根据全国第四次口腔健康流行病调查问卷及相关文献自行制定调查问卷。本次问卷共包括3方面:①患儿家长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包括家长年龄、文化程度、与儿童的亲属关系:②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③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需求、获取途径。

1.3 质量控制

调查前3天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统一评判标准。在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大课堂宣教后,家长当场自行填写问卷,由调查员审核后统一回收。如问卷有漏题,及时返还并请家长进行补充,以确保问卷质量和数量。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一共发放346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17份,有效率是91.6%。被调查者中,<30岁27人(8.5%),30~40岁254人(80.1%),41~50岁30人(9.5%),>50岁6人(1.9%);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人(0.9%),高中12人(3.8%),大专47人(14.8%),本科150人(47.3%),硕士及以上105人(33.1%);与儿童关系中父母305人(96.2%),祖父母9人(2.8%),其他3人(0.9%)。

2.2 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

表1 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

2.3 影响家长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的因素

2.3.1 儿童性别、年龄对家长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的影响

对不同性别、年龄儿童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认知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儿童性别对家长口腔保健知识掌握没有差异(P=0.078),但儿童年龄对家长口腔保健知识认知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2),见表2。

2.3.2 家长人口学特征对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的影响

家长的年龄、文化程度、与儿童关系之间的口腔保健知识得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口腔保健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9、0.001),见表3。

表2 儿童性别、年龄对家长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的影响

表3 家长不同人口学特征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

2.4 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需求和获取途径

2.4.1 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需求

口腔保健知识需求的主要内容:①喂养及饮食习惯:②刷牙的方法:③氟化物的使用:④牙齿替换时间顺序:⑤窝沟封闭的相关知识:⑥牙齿外伤的应对措施;⑦六龄牙的保护知识;⑧蛀牙的治疗方法。此项可以多选。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需求由高到低分别是:窝沟封闭的相关知识212人(66.9%)>蛀牙的治疗方法206人(64.7%)>氟化物的使用202人(63.7%)>刷牙方法173人(54.6%)>牙齿外伤的应对措施158人(49.8%)>牙齿替换时间顺序139人(43.8%)>六龄牙的保护112人(35.3%)>喂养及饮食习惯93人(29.3%)。

2.4.2 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需求的比较

不同年龄儿童家长口腔保健知识需求比较,除5、6岁组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需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不同年龄儿童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需求比较 n(%)

2.4.3 家长获取口腔保健知识的途径

家长获取口腔保健知识的主要途径中,居于前3位的依次为幼儿园专题讲座242人(76.3%)、电视广播报刊读物234人(73.9%)、短信微信公众号192人(60.7%),见表5。

3 讨论

学龄前儿童处于牙颌系统的快速生长期,是口腔健康观念和行为的形成期,而此期儿童年龄小,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差、缺乏自制力,因此,需要家长监督和帮助儿童完成口腔卫生清洁,培养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4]。

表5 家长获取口腔保健知识的途径

3.1 学龄前儿童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参差不齐

本研究通过6方面的口腔保健知识对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牙刷选择、刷牙习惯、就诊行为方面认知水平较高;而饮食习惯、窝沟封闭、氟化物使用方面正确率较低,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5,6]。“含糖食物危害牙齿”、“刷牙可以保护牙齿”、“乳牙龋坏要治疗”这3个知识点正确率是100%;“含氟牙膏可以吞咽”、“奶瓶可以用到3岁”、“窝沟封闭能预防乳牙龋齿”这3个知识点家长知晓率最低。说明家长对基本口腔保健常识已经掌握,而对深层次的口腔保健知识缺乏认知。家长对“含氟牙膏可以吞咽”的认知仅为2.8%,令人担忧。蔡依民等研究表明[7,8],学龄前儿童使用含氟牙膏误咽量与牙膏用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含氟牙膏的使用量越大和刷牙次数越多,发生氟牙症的危险性越高。因此,专家不建议3岁以下儿童使用含氟牙膏,3~6岁儿童使用儿童含氟牙膏,用量也不宜超过豌豆大小,建议使用绿豆大小(约0.12g)的量。家长早晚监督指导儿童刷牙,教会其在刷牙后要吐净口腔内的牙膏,不要吞咽下去。“奶瓶可以用到3岁”的认知率为10.4%,有研究显示,长期口含奶嘴、奶瓶喂养时间>1年等不良习惯都会导致幼儿牙颌发育异常;人工喂养不当,导致奶瓶龋的发生,使乳前牙最易患龋[9-10]。因此,口腔健康教育时告知家长1岁以上应停止使用奶瓶喂养。

3.2 家长对预防儿童乳牙龋齿的认知状况

本研究中,家长对“窝沟封闭能预防乳牙龋齿”知晓率为18.9%。家长不知晓窝沟封闭的重要性,可能导致适龄儿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龋病预防干预,错过乳磨牙、六龄牙的窝沟封闭时间节点。可见父母对口腔健康知识了解越多者,其儿童进行窝沟封闭和使用氟化物等预防保健措施的比例也就越高[11]。提示,应将儿童口腔健康的预防窗口期提前,对孕期妇女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教育,使其掌握孕期、婴幼儿期口腔保健知识及口腔护理技能,真正做到儿童乳牙龋齿的一级预防。只有约1/3(33.7%)的家长认为“儿童需要定期口腔检查”,陈媛研究发现,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儿童,其患龋情况明显轻于从未口腔检查过的儿童[12]。由于乳牙龋病早期自觉症状不明显,且发展迅速,出现疼痛时往往已经侵犯牙髓,而进行口腔定期检查可以实践龋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实现对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的二级预防。因此,建议将定期口腔健康检查纳入到儿童健康体检项目中,并积极开展口腔健康宣教活动,提高家长对儿童定期口腔检查的意识,降低儿童患龋率及并发症的发生。

3.3 家长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的影响因素

以往的学龄前儿童龋病研究表明,男、女童间乳牙龋患率比较无明显差异,而患龋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13-15]。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儿童家长口腔保健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儿童家长口腔保健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岁组儿童家长口腔保健知识得分最高,说明5岁组儿童家长掌握更多的口腔保健知识。这可能是由于,乳牙随着儿童年龄增长患龋率大幅升高,迫使大龄儿童家长被动去了解更多的儿童口腔保健知识。提示儿童保健医生,在儿童入园健康体检时,对家长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宣教和发放相关知识手册,以提高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本研究显示家长年龄、文化程度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 41~50 岁的家长口腔保健知识的得分最高。究其原因,可能是这个年龄段的家长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育儿经验,掌握更多的口腔健康知识。文化程度越高的家长,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越好,与大多数文献的结果保持一致[16-17]。在关系中,父母的得分最高。

3.4 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需求、获取途径

本研究显示,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需求,排在前3位的是窝沟封闭的相关知识、蛀牙的治疗方法,氟化物的使用,与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状况相符。说明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需求不满足于日常口腔保健常识上,更迫切希望学习龋病的防治专业知识。提示口腔医务人员在进行口腔宣教时,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口腔常见多发病的防治知识教育。如宣讲引起龋齿的病因、危害性及预防方法;讲解窝沟封闭的作用及操作流程,让家长充分认识到窝沟封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尽早做窝沟封闭;帮助或指导家长局部使用氟化物防龋。力求达到窝沟封闭、氟化物使用知识的全民覆盖,降低乳牙龋齿的发生。

3.5 家长获取口腔保健知识的途径

本调查发现,家长口腔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于幼儿园专题讲座(76.3%),其次为电视/广播/报刊读物等大众媒体(73.9%)。有研究表明,对幼儿园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可以增长儿童及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认知度,是督促学龄前儿童养成良好口腔卫生行为,改善儿童患龋状况的有力措施[18]。因此,口腔预防保健医生应充分利用幼儿园学龄前儿童集中的优势,在家长会、家长听课日开设儿童口腔健康教育课程,针对家长有需求的知识进行宣教,建立口腔专业人员-家长-教师一体化的幼儿园口腔健康教育模式,儿童在园内由教师督促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在家由家长监督指导完成口腔卫生清洁,使其从小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促进儿童口腔健康生长发育。本次调查显示,来自孕妇学校的口腔健康知识仅有8.5%,说明孕妇学校未充分发挥传授口腔知识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对孕期母亲口腔健康行为的早期干预,能有效预防控制乳牙列及恒牙列龋病的发生[19]。因此,预防儿童乳牙龋齿的窗口期应提前,强化孕期口腔健康教育和个性化口腔卫生指导,提高孕期母亲口腔健康知识水平和口腔保健技能,有利于维护儿童口腔健康和帮助儿童从小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4 对策与建议

4.1 对策

笔者认为,目前儿童家长主要有3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需要提高深层次的口腔保健知识认知。二是提升儿童定期口腔检查的行为认知。三是通过孕妇学校获取更多口腔保健知识。因此,应将口腔健康宣教放在首位,提高家长对口腔健康及预防口腔疾病的知识认知,监督和帮助儿童进行口腔卫生清洁、定期口腔检查,强调儿童乳牙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口腔卫生宣教方式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突出实效,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地方卫生健康部门应积极贯彻落实好国家的《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专项计划。第一,强化生命早期1000天口腔健康服务。孕妇学校课程应加强孕期家长科学喂养婴幼儿的知识讲授和口腔护理技能的培训,强调儿童口腔疾病预防措施,如窝沟封闭、安全使用氟化物等知识的宣教;将口腔健康知识作为婚前体检、孕产妇健康管理和孕妇学校课程的重点内容[2]。不断强化家长是儿童口腔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将儿童乳牙龋病的治疗管理转变为预防管理,重点强调一级、二级预防,将口腔疾病的预防窗口期提前为生命早期1000天口腔健康服务。第二,普及口腔健康教育活动。妇幼保健机构要以幼儿园为依托,改进健康教育课程,将口腔健康教育纳入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人员培训计划内容中,积极开展群体儿童口腔健康教育,促进儿童掌握口腔清洁技能,开展辖区的口腔健康教育服务。托幼机构应加强对学龄前儿童的晨检,自觉配合儿童口腔健康体检和龋齿预防工作,做好儿童口腔健康知识宣传和技能培训,将幼儿园教师、家庭和社区连成一个整体,开展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口腔健康教育。

4.2 建议

云南省是西部欠发达地区,该省儿童龋病历史调查结果显示,昆明市属于乳牙龋齿患病较严重地区[14,20-21]。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积极争取全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和中央财政新增资金,各级行政部门、教育机构及医疗卫生机构发挥联动机制实施儿童专项计划,尽早开展免费儿童口腔健康检查、普及免费窝沟封闭、免费局部涂氟[22]等国家专项计划,尽早做到适龄儿童口腔疾病干预全覆盖。口腔医生、儿童保健医生、幼儿园教师加强合作,利用家长更愿意接受儿童保健的契机,加强对其口腔保健知识的宣教,以降低儿童乳牙患龋率,这是政府、医务工作者、幼师的长期使命

本次调查仍有一定局限性,调查对象为一所公办幼儿园的儿童家长,样本可能具有一定局限性。今后可扩大样本,增加选点如民营幼儿园,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将更多的因素纳入研究中,进一步采取更严谨的科研设计来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保健知识龋病口腔卫生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女性人工流产术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研究
口腔卫生师的职业与职责
肇事肇祸强制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口腔卫生认知水平分析
龋活跃性与年轻人龋病严重程度之间关系的研究
学龄前儿童口腔内致龋菌的活性与其龋病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
口腔卫生宣教应用于社区老年人牙周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普及眼保健知识
儿童口腔龋病易感性研究进展
南昌市中学体育课程中保健知识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口腔牙周健康指标及牙周炎现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