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两重任务与两种尺度

2019-07-08 03:47鲁洁
新教师 2019年5期
关键词:对象化受教育者主观

从实践论的观点考察,教育的本质就在于提升作为实践人的价值,是主体人的再生产。而人作为实践主体从事着两种活动:改变客观世界的活动和改变主观世界的活动。因为实践既包括环境的改变,也包括人的自身的改变,是两者相一致的活动。这就决定教育担负着两种培养与发展的任务:它不仅要教会人们去改变环境(客观世界),也要教会人们改变自我(主观世界);它既赋予受教育者以对象化活动的品质,又要使之具有非对象化(对象性)活动的品质,并使这两方面的品质在个体的人格上得到和谐协调的发展。也就是说,教育應当按照两种尺度来塑造人,它不仅要按照现实存在的物质世界这一外在尺度来塑造人,同时还应当用人的自由心灵这一内在尺度来发展人。教育要实现的目的是两种,一种是“有限的目的”,也就是使受教育者具有谋取生存手段的外在目的;更为重要的目的则是“无限的目的”——“超出对人的自然存在直接需要的发展”之目的,这一目的指向人的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只有这两重目的的统一才能达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摘自《鲁洁德育论著精要》,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猜你喜欢
对象化受教育者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对象化的思想:人类生活中的信息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非对象化”及其人本价值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论对象化及人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