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尺的温度

2019-07-08 03:47
新教师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鞭戒尺本专题

【编者按】古人云:“教不严,师之惰。”现在,未成年人的权利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家长和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举报教师“体罚”学生,教师在管教学生上变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然而,随着日益纷繁的教育难题的出现,不少人又重新关注惩戒教育的价值。不久前,某地出台的《中小学校管理办法》中首次规定“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或者适当惩戒”,人民网也发声应当把“合理惩戒权”还给教师。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教师究竟应不应该惩戒学生?教师又该如何使用好手中的戒尺?本专题的文章从多角度、多层面对惩戒教育展开了讨论,希望读者开卷有益。

名家笔下的“严师”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哪里去了!”便一個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魏巍《我的老师》)

猜你喜欢
教鞭戒尺本专题
这根“教鞭”有点甜
瓯江,千帆过尽繁华处
恒河静默尘世喧嚣
佛罗里达,花和阳光的国度
教鞭(外二首)
我们的端午
教鞭“失踪”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