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竹乐《江南新韵》之创作随笔

2019-07-09 04:29王斌樵
速读·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四明丝竹新韵

王斌樵

我国的丝竹音乐,历史悠久,是民间器乐音乐中的一个重要乐种,是我国民间管弦器乐最早的一种合奏形式。因在演奏时,主要用丝竹管弦乐器,故名为“丝竹”。因流传的地区不同,在江苏、浙江和上海一带的丝竹乐故称之为“江南丝竹”。它既有优美明朗的旋律,活泼流畅的节奏,也有乐观热情的情绪,独特多样的技巧,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重的鄉土气息,它是我国民间传统音乐中的一个优秀乐种,是我国民族音乐的宝贵遗产!

丝竹乐《江南新韵》取材于四明南词中的“平湖小起板”。四明南词是以丝竹管弦为伴奏的一种地方曲艺形式,它与江南丝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直以来,四明南词借用江南丝竹的旋律来弥补自身曲调的单一性,而江南丝竹也常常取材于四明南词中的曲调来丰富自身旋律的多样性。故而用南词的音调来创作江南丝竹是最恰当不过了,既突出江南曲调之优美,又不失本土之地域特色,两者相融,何乐而不为!

《江南新韵》采用江南丝竹中一段体的曲体形式,经过加花、变奏,发展成为多段落的变奏性曲式结构。其中分为引子、主题、发展、华彩、再现五个段落,全曲运用速度的变化,对旋律进行不断的拆解和重组,使主题既能够贯穿始末,又能使旋律有丰富的多样性。

《江南新韵》的引子以问答式的乐句形式加以展现,主题的主要音调和全曲的调式调性在引子中予以交待。用主奏乐器笛子来领奏,表现出了浓重的乡土气息和一片生机盎然的江南景象。

主题是全曲的灵魂,《江南新韵》的主题以四明南词的“平湖小起板”为素材,借鉴了一点江苏民间音乐“道情”的曲调组合而成。运用启、承、转、合的传统乐段写作方法来展现。笛子为主奏,弦乐和弹拨乐相互交替,突出丝竹乐“你进我退”,“你烦我简”的演奏方法,低音乐器采用支声复调的伴奏形式,使乐曲保持了丝竹乐特有的演奏形式和特殊的艺术韵味。展现了江南秀雅、柔婉的独特魅力!

乐曲的发展部分主要是速度和音调的变化,速度从慢板加快到中板,旋律也进行了简化,是全曲与四明南词在板式上和音调上最接近的一个乐段。明朗、从容是乐段的特点,就像南词中那种悠闲、惬意的表现手法,这也正是江南丝竹的精髓所在,自得其乐,回味无穷。

乐曲的华彩部分运用了传统戏曲“紧拉慢唱”的艺术形式来表现,这种形式在四明南词中也是非常普遍。笛子是气声乐器,擅长用来模仿人声的唱腔,加之气声的运用,惟妙惟肖。乐曲在发展部分的中板后,急转四一拍快板,其余乐器以笛子为中心,忽快忽慢,忽强忽弱;此起彼伏,井然有序,是整首乐曲的高潮部分。表现了江南一带欣欣向荣的热闹场景。

乐曲在高潮后又回到了主题,进入再现部分。再现乐段把大家重新带进了秀丽的江南水乡,微风、垂柳、花香、鸟语,使人陶醉,使人遐想。

乐曲《江南新韵》的创作使我重新认识了江南丝竹,充分地领略了传统艺术的魅力,结合自身乐器的技巧和特点,确定分合,明确简繁,适当运用“抡当让路”、“强让交错”、“主次鲜明”、“繁简配合”等艺术手法,具体运用“加花”、“减字”、“变节奏”、“加装饰音”、“变换音色”、“变换力度”等各种表现手法,使各个声部在演奏中,时而分支,时而汇合,柔中有刚,刚柔相济。

让我们的江南丝竹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充分保留自己的优秀艺术传统和艺术风格,结合现代的审美需求,在新世纪里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来喜欢江南丝竹,参与江南丝竹,把这种艺术形式永远流传下去。

猜你喜欢
四明丝竹新韵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上)
汉江河口区四明滩段四明上护岸坍岸修复技术
古街新韵
“江南丝竹”的“合乐”传统及其文化阐释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读《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有感
紫丝竹断弦歌落
论四明雕版印刷及范氏天一阁刻书
宁波“四明大药房”述论
变风变雅,朱印蓝印——四明藏书家陈寥士事迹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