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建设的思考及对策

2019-07-10 01:57余祖兰
教师·下 2019年5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大学生

余祖兰

摘 要:大学生教育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不断发生变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针对大学生思想品德中出现的问题,高校必须高度关注,采取相应的对策,并给予大学生正确的思想引领。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品德建设;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04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5-0005-02

在当今国际社会竞争激烈、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多变的情形下,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并立于世界之林,就需要有强大的人才队伍。我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社会主义人才,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得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意思是说能力越强,越要有德行。作为一名大学生,如果只具备较高层次的科技文化知识,而不懂得做人的社会准则和行为规范,缺少德行,就不是一个完美的、高尚的、全面发展的人,也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因此加强培养大学生个人的思想品德显得非常重要。

一、大学生存在的问题

(一)价值取向功利化、世俗化

现在大学都开设思政课,许多大学生能认识到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他们尊敬老人、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维护公共秩序、见义勇为、关心国家大事、心系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危,然而也有部分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把“赚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把进入学生会、入党作为找个好工作的桥梁;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一旦涉及具体的利益问题时,往往首先考虑个人利益得失,很少考虑自己该为家庭、社会做些什么。

(二)诚信度降低

诚信是一个从古到今从没有间断过的话题,往往被人们看成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质。古往今来,一个社会的诚信程度就是衡量国民素质以及社会生活水准的重要标志,更是衡量其政治制度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准。我国素有“一诺千金”之说,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只其可也。”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诚信素质和诚信意识。今天之所以需要强调诚信问题,是因为个别大学生的诚信危机已经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为了得到奖学金,考试作弊;为了找到好工作,伪造证书,夸大事实甚至虚构经历;学术道德观念淡薄,擅自毁约、拖欠贷款等一些行为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因此加强诚信教育是“八荣八耻”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学生应树立“讲诚信是成业之本、做人之基”的基本理念。

(三)社会公德意识淡漠,缺乏公共责任感

据有关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总体上看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但也有少部分大学生连班级工作都不关心,他们上课随意迟到,在教室、校园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爱护公共财物和公共设施,撕扯图书资料,打饭插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聚餐酗酒,开假证明骗取贫困生指标,不愿参加班级活动,上课随意打电话,谋害室友,更不关注社会,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四)过分关注自身利益,缺乏崇高的理想信念

罗曼·罗兰曾说:“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树立远大理想,能够让我们目标清晰。“大志与良谋,大志是首要条件”,这是著名的军事家与文学家曹操所言,这里的大志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远大理想。周恩来自小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自强梦”“复兴梦”,更是全国人民追求的幸福梦,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中国梦”的筑梦者。然而当代大学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陷入了理想认知的困境,理想空无,学习无目的性,内心焦虑,对前途感到很迷茫,信念缺失、易动摇,遇到挫折、困难易放弃;追求功利化的个人理想,抱着“理想,有利就想;前途,有钱就图”的心态;追求物质生活,缺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

二、大学生品德状况原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家庭情感教育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计划生育,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有什么要求大人都满足他们,因此他们没有一点吃苦的精神。还有,很多父母在孩子年龄还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父母觉得对不起孩子,就在金钱方面对孩子很慷慨,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只体现在金钱上,亲情的缺失导致孩子内心冷漠,缺乏感恩之心。

(二)学校因素

首先,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没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忽视了对学生品德方面的教育,忽视了“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责任”。其次,尽管学校有专门的思想品德课,但是课程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有些高校政治课本知识点落后、内容单调粗糙。

(三)社会因素

随着网络媒体和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影响着我国的主流文化,许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精粹所知较少。加上当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文化在當代大学生中没有根深蒂固,社会媒体引导出现偏差,网络环境复杂,大学生接受了许多不良信息和思想,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沉迷于物质享受,有的人唯利是图、金钱至上,丧失人格尊严。另外,由于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部分大学生为达目的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甚至不择手段。

三、解决大学生思想品德问题的策略

(一)优化家庭环境,重视家庭教育

个别大学生之所以思想品德出现问题,除了学校教育不力、社会污染外,主要还是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家庭环境的熏陶,父母的价值观、人生观对孩子的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家长应注重自己的思想品德素质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兴趣广泛、性格开朗、心胸开阔,给子女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同时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必须重视子女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培养他们自立、自强、自信的品质和感恩之心。

(二)有效利用学校教育,形成正确认识

(1)创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环境。高校校园文化氛围,直接影响高校的发展和生存,因此高校应该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一是要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把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将良好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和行为习惯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可通过学生会、团委、社团等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内心世界,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二是注重人文关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三是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开设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课,帮助他们解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迷茫问题,教会他们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掌握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2)学校要加强思政课教育,树立全局意识。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存在局限性,即单方面将重心偏向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脑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其心灵的提升,在教育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强调成才与个人前途、社会利益的关系,很少有意识地培养他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社会责任感,强化了学习的个人动机,弱化了社会动机。学校应采取多项措施进行教育:一是丰富和拓展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内容;二是让学生们寻找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树立典型,组建一个优秀事迹报告团在学校进行宣讲,通过报告团的宣讲,可以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使之受到影响和震撼;三是多举办一些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辩论赛,使他们通过辩论交流明辨事理,促进自律;四是要加强法制教育,举办法制讲座,看一些宣传纪实片,通过多种形式的讲座、观摩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教育。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到:“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说具体了,就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可见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但是现今高校很多院系没有开设语文课程,致使有些大学生文化素质低下。因此大学每一个院系都应该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使大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相关辩证思想,进而能够提高人文素养、思辨能力以及道德水平;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知识,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另外,可以利用图书及网络资源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工作,利用信息化的平台宣传中国传统文化,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在传统文化的发扬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这样能在思想教育中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三)重视社会教育功能,加强实践教育

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高校可以通过爱心活动、青年志愿者行动以及假期的“三下乡”、支教等各种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这对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极大帮助。同时通过各种活动,能让学生知道自身的价值和生命存在的意义,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并使其转化为刻苦学习、奋发成才的动力,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总之,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应不断反思现今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找出其中的不足,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让其不断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努力成为祖国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邱偉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54.

[2]单舒平,廉永杰.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1):21-22.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大学生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大学生之歌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