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2019-07-10 01:57李贤
教师·下 2019年5期
关键词:农村教育留守儿童城镇化

李贤

摘 要:近年来,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人数的不断增多,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涌入城市,因经济条件、教育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农民工子弟留守农村这一现象突出。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上问题不断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着重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研究,重点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对策,旨在为城镇化进程中对农村留守儿童伦理关怀提供积极有效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农村教育;留守儿童;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27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5-0011-02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农村留守儿童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诞生的比较特殊的一类未成年群体。这一群体中蕴含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与经济发展密切相连,还涉及家庭结构的转变,充分体现了这些矛盾的多重性以及问题的综合性。但毋庸置疑,教育问题始终是其核心所在。我们必须予以这个问题更多关注,使其得到切实地解决,让全民的素质得以提升,这不仅是助力我国未来进一步搞好经济建设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促使社会更加安定、团结、公平的必然要求。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

自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国内人口开始出现大规模地自由流动,农村留守儿童这一新的社会问题随即出现。总体而言,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仍在不断提升。

目前,在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管理监护的工作方面,主要存在四种形式: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亲戚监护以及学校管理。具体而言,第一种指的是父母仍与留守儿童一同生活,父母承担管理监护的职责;第二种指的是由留守儿童的(外)祖父母来承担管理监护的职责;第三种指的是父母委托他们的亲戚来负责留守儿童的管理监护工作;最后一种指的是将留守儿童送到寄宿制学校,让他们在学校进行住读,由学校来全权负责他们的学习与生活。除上述方式外,也存在民间监管等其他监管方式,但存在的比例较低。相对而言,单亲监护、隔代监护是采用比例最高的监管方式。

生活方面,临时监护人基本只会对留守儿童的吃穿问题予以关注,很少愿意付诸更多精力去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管理教育,这就导致一些留守儿童逐渐形成了任性、随意,甚至是放纵的不良性格。学习方面,由于常常缺乏父母必要的支持鼓励,许多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严重不足,这是他们最终辍学或失学的重要原因之一。思想方面,父母因为不在孩子身边,自然也就很难与孩子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从而缺乏对孩子思想的深入了解,因此良好的思想教育以及正确的引导更是无从谈起。安全意识的培养方面,留守儿童往往表现出较弱的自我保护性,相对于一般儿童而言更易出现安全问题。正常监护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更易受到伤害,这显然非常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城镇化进程加速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当前,城镇化进程加速,导致农村地区的人口大量减少,农村学校以较快速度撤并,带来了一系列的社會问题,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的伤痛”。

(一)家庭关怀的缺失

家庭伦理关怀是指家庭成员对留守儿童成长过程应负的责任。诺丁斯提出:“在人类的生活中,关怀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经过全国妇联的调查显示,大约有百分之四十的留守儿童常常会出现孤独感,甚至还有过自杀的念头。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更是常常被各新闻媒体报道,社会开始对留守儿童的家庭伦理关怀缺失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有些留守儿童要承担家务活,这在很大程度上占用了他们的学习时间。还有些家庭中监护孩子的老人只管孩子的温饱问题,对孩子的其他方面则很少关心。

(二)学校关怀的缺失

学校伦理关怀主要是指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对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和心理上的关怀。学校承担着培养学生成才的责任,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还必须对学生的生活乃至心理予以更多的关注,要看到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以此来安排具有针对性的伦理关怀。当前许多农村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往往只关注学生所遇到的学习问题,却忽略了他们对留守生活的体验与感受,对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抚慰与鼓励。最令人担心的是,部分教师常常抱怨留守儿童,而很少予以关爱。由此可知,当前农村学校的教育体系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很难得到教师的真正理解与关怀。

(三)社会关怀的缺失

社会关怀指的是整个社会中各个阶层对留守儿童所表现出来的关心与爱护,以此尽可能让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关怀得到弥补。而事实上,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生活被窥探、无心学习、安全隐患等问题,在这些问题上尚未彰显出一些社会组织的伦理关怀力量。当前,包括民间慈善机构在内的许多非政府社会组织虽然举办了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并达到了相应的积极效果,但是对如此庞大数量的留守儿童的关怀仍然有相当大的空白点。物质方面的严重贫乏是所有农村留守儿童都不得不面对的客观现实,他们几乎处于物质层面的最底层。因此,对他们来说,最基本的需要是获得社会给予的物质上的关怀与帮助,获得生命得以延续的物质保障。人只有先拥有了生存权,继而才能拥有发展权。2012年贵州毕节5名留守儿童在垃圾箱取暖窒息身亡的事件,正反映出了当下社会主体对农村留守儿童伦理关怀的缺失。

三、城镇化进程中实施对农村留守儿童关怀的有效路径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在人类的生活中,关怀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转型期背景下诞生的比较特殊的一类未成年群体。对留守儿童而言,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在心理、思想道德以及安全方面,父母关怀的缺失都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我们首先必须明确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农村的现实条件无法使他们的发展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可以说这些问题与其生存的环境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是密切相连的。可以看到,一些人确实会把留守儿童与问题儿童画上等号,这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偏见与误解,实际上两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虽然他们因为发展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满足,可能会出现一些消极情绪或行为,但我们必须明确,大部分留守儿童仍然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在行为上也是努力向善的。

(二)突出重点,加强预防

当前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同样也在急剧变化,相关问题展现出新的特点,给留守儿童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在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面,必须做到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应时代要求而行,改变以往以“堵、围、疏”为主的工作模式,逐渐地将预防工作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从而在根源上彻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这将可以很好地帮助留守儿童免受新的伤害,也有利于真正实现留守儿童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强化责任,弥补亲情

必须加强留守儿童家庭监护责任的落实工作。目前部分父母在留守儿童的照养问题上过于依赖政府,他们觉得让老人、亲戚或者是学校、政府来帮他们养育孩子理所当然。因此首先必须让这些家长充分意识到他们才应当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并真正担负起养育子女的职责。此外,国家应当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促使农村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数量提升上去,予以农民工返乡创业更多的鼓励与扶持,让农民在农村就能发家致富的梦想真正得以实现。这样,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减少了,留守儿童问题自然也就得到了相应的解决。

(四)强化服务,形成合力

(1)政府应当制定更多的扶持政策,投入更多的资金,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外出务工的父母可以通过更加便捷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交流,进行亲情互动,使父母在儿童成长监护中所应当扮演的角色不再缺失。如果父母选择带着孩子一同进城务工,政府应当落实必要的制度性保障与适当的经济补贴,让农民工在住房、就业、子女教育等方面享受到更多实惠。政府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力度,为愿意返乡务工的农民工提供更多优质的工作机会,让他们有留在农村发家致富的信心。另外,要使特困户的相关补贴落实到位,尽可能地消除亲子团聚的经济阻碍。通过以上工作,能使留守儿童常常需要面临的亲情与监护缺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要讓家长切实担负起留守儿童第一监护人的职责。要求外出务工的父母定期通过电话等形式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以此来掌握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并充分了解其思想动态。对有条件的家长,应当鼓励其常回家看看孩子,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使孩子对亲情的诉求得到满足。

(3)人类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各种社会组织,这是人类社会性的重要表现方式。社会要重视留守儿童这个群体,让留守儿童感觉到整个社会对他们的关心。社会各界需要采取实际行动来帮助这些留守儿童(例如,妇联、团委等相关团体可以通过印发宣传手册、召开讲座等形式来提升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和了解程度;社区可以通过留守儿童家庭的入户走访或者开展培训班来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再教育,以保证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4)学校方面,除了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还要尽量丰富留守儿童的生活。如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资料库,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进行跟踪;也可以向政府申请专项资金以对留守儿童进行补贴,以满足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需求。教师需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其留守儿童的身份而轻视他们,在学校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帮助,还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平时可以多找他们聊天、谈心,以及时发现他们在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校和他们的监护人,并协助监护人来引导他们,让留守儿童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之,要想真正从根源上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还在于社会转型的逐渐定型、伦理关怀的程度,以及城镇化的推进。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家庭给予情感关怀,学校给予校园关怀,社会给予人文关怀,政府给予政策关怀,各方面力量汇集在一起,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解决就不难。

参考文献:

[1]申璐涵.始于家庭: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的完善[J].中国外资,2011(14):277.

[2]马多秀.论农村留守儿童的意义关怀[J].教育学术月刊,2012(1):61-64.

猜你喜欢
农村教育留守儿童城镇化
关于如何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探索
浅谈如何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古代社学对发展农村教育的启示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