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依托科研平台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制度建设研究

2019-07-10 12:02聂宇彭永康李娟
科教导刊 2019年28期
关键词:指导老师大学生能力

聂宇 彭永康 李娟

摘 要 国家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这一切都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培养。许多地方高校均已有各类科研平台,这些科研平台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发展,在“产学研”的道路上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因此,依托科研平台来完成大学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 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地方高校科研平台 科研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10.006

Abstract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revival of the nation are all inseparable from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Many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various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s. Through continuous efforts and development, these research platforms have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on the road of "production, study and research". Therefore, relying on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s to complete the university's innovative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is An effective training model.

Keywords innovative practice ability training; local university research platform; research practice activities

0 引言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通过这些年的奋斗和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制造大国,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也已日益突出。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中国制造2025”的方案,中国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而迈进,要完成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升级。

国家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这一切都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培养。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開高等学校的教育,国家也开始意识到创新型大学人才的培养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教育部在《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1]

1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如今,我国正在向“智”造强国大步迈进,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已经成为了高校当今的重要教育任务之一。而地方高校在培养理工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过程中,可以利用和结合科研平台的优势,并有侧重的将学生培养成适应于当地经济发展和科技资源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地方高校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开展培养工作。

首先,夯实学科的知识,将学科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从以往的对知识的验证教学,到引导学生去完成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积累和沉淀。

其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往往是创新能力培养的萌芽期,鼓励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着手解决问题,这将在自信心和知识应用方面极大的激励学生,并完成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化。

最后,指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并撰写学术论文以及完成其他知识产权的积累。通过对项目的理解、执行和完成的过程,并最终以学术论文或者是其他知识产权的积累,可以更好的鼓励和激励学生认真总结和培养科研素养,对其今后去开展科研工作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 科研平台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的优势

目前,许多地方高校均已有各类科研平台,有省级、市级、校级,甚至有部分地方高校拥有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或者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地方高校的科研平台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发展,在“产学研”的道路上均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们将科研成果产业化,服务于社会,并获得了丰富的科研积累,例如技术成果、仪器设备、优秀的专业技术专家和许多企业资源。[2]因此,依托科研平台来完成大学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主要优势如下:

首先,各地方高校可以利用科研平台的丰富的科研资源,将科研项目划分为若干创新实践子项目,通过项目小组的模式来招募项目学生成员,将科研资源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并提高大学生对学科知识感知度和充分掌握学科知识到社会应用的转化过程。

其次,通过项目组的模式来完成科研项目的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科研项目的训练对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显著的效果。在学生完成相应的课题项目子任务后,还应当引导学生完成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积累,指导学生发表论文、申请著作权、申请专利等工作,这对学生继续创新有着极大的激励作用。

最后,各类科研平台在成果产业化的“产学研”的道路过程中,还可以完成对学生科研成果的孵化和创业指导,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和孵化资金,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去让他们服务社会和创新创业。

3 依托科研平台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制度建设

各地方高校的科研平台不同于常规教学院系,没有专职的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因此,在对学生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需要设立专门的指导老师来完成学生的科研实践活动指导,并建立学生科研活动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执行对师生双方都进行规范和约束,以保证科研实践活动的规范性和延续性。

3.1 指导老师职责

在学生科研实践活动的中,由相应的指导老师负责管理。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科研实践的过程中,应当结合自身的科研方向和学生兴趣、专长,为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确保所指导的学生有明确的学期目标,并在学生参与科研实践过程中帮助其解决学科、专业等有关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指导老师还应当指导学生积极申报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参与各项学科竞赛,并可为其安排适当的科研开发工作,以促进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指导老师每月需依据学生的综合表现、科研开发能力、计划任务完成情况等对其进行科研工作等级的评定。

3.2 学生管理

所有参与科研平台中科研实践活动的在学生组建临时班级,由科研平台指派班级负责老师和选拔正、副班长,具体负责学生管理工作。

在参与科研实践活动期间,所有学生实行指纹考勤及考核淘汰制,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科研实践活动,协助指导教师开展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对于新进入科研平台参与科研实践活动的学生,需根据考勤及学习、科研质量进行为期半年的考察。

在参与科研活动期间,所有学生应及时做好每周实践活动记录,并在每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向指导教师提交月度实践活动小结,由指导老师按评定的科研工作等级发放生活补贴。

当然,如指导教师未能按要求制定相应的学期目标,对所指导的学生无法及时进行专业指导和学业帮助,学生可向科研平台申请更换指导教师。

3.3 考核和补助

依据学生的月度实践活动小结,由指导教师考核并评定其学习、科研活动等级。

参与科研实践活动的学生由活动科研平台以勤工助学的方式按月支付生活补贴,考核档次按基本合格、合格、良好、优秀和特别优秀5个级别进行,具体生活补贴则由各科研平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在生活补贴的发放过程中,还应当考虑寒暑假期间和正常教学期间的差异,在寒暑假期间參与科研实践活动的同学,其生活补贴待遇应当优于正常教学期间的待遇。

3.4 退出机制

学生毕业后,即正常退出科研平台的科研实践活动,并由指导教师汇总提交其在科研平台参与科研实践活动期间的相关成果,给学生提供科研实践活动证明。

学生因个人原因不能保证参与科研实践活动时间者,可自行向指导老师提出书面申请,由科研平台负责人批准后退出科研实践活动,并由指导老师给学生提供科研实践活动证明。

参与科研实践的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经指导教师由科研平台负责人批准后,将被强制退出科研实践活动,并停发生活补贴,收回所配备的活动场所钥匙、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

(1)在校期间,违反法律法规或严重违反校纪校规;(2)在科研活动场所,造成安全事故,并产生不良后果者;(3)在科研活动场所,从事与学习任务、科研开发任务无关的事情;(4)在参与科研实践活动期间,因个人生活问题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者;(5)在参与科研实践活动期间,一个学期内连续2次评定为基本合格者;(6)在参与科研实践活动期间,补考科目超过2门(含2门)者;(7)在进入科研实践后,6个月无法达到指导老师要求,无法开展科研实践活动者。

4 结语

随着地方高校依托科研平台进行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制度的出台,有利于各科研平台开展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知识应用能力,从而实现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高质量、多元化的科技人才。

课题项目:2017年景德镇陶瓷大学教学改革研究校级课题《基于科研实践活动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编号:TDJG-2017-15);2017年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知识主导,能力驱动”的应用型信息与计算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JXJG-17-11-11);2017年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校企协同的一般院校计算机专业转型发展的改革与实践》(编号:JXJG-17-11-17);2018年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课题《基于图像识别的个性化定制陶瓷产品富媒体技术应用研究》(编号:GJJ180727)

参考文献

[1] 廖和平,高文华,王克喜.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审视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9):33-37.

[2] 聂宇,金紫萍.基于工程中心科研资源的高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108-109.

猜你喜欢
指导老师大学生能力
大学生就业趋势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就差半分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Me
Where?
Mrs Lu’s Week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