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职院校“芙蓉工匠”新生代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9-07-10 12:02黄璜
科教导刊 2019年28期
关键词:模式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黄璜

摘 要 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是社会经济发展所求,对年轻人才的就业有着重要促进作用。湖南针对当前全省制造业及人才培养发展現状,提出“芙蓉工匠”的概念,芙蓉工匠的内涵是指有湖南人勤奋踏实、吃苦耐劳的特质,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精湛技艺,有创新本领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芙蓉工匠”新生代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职院校的人才教育,院校“芙蓉工匠”新生代培养模式的构建须从课程优化、校企合作、教师能力提升等几个方面着手,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地渗透“工匠精神”的培育,才能把高职院校的人才教育做精做细做强,让“工匠精神”根植湖南大地。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芙蓉工匠 人才培养 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10.002

Abstract The craftsman spirit of striving for excellence and perfection is the requiremen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employment of young talents. In view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ersonnel training in Hunan Province, the concept of "Furong craftsman" is put forward. The connotation of Furong craftsman refers to the excellent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nan people's diligence, steadfastness, hard work, meticulous and excellence, as well as exquisite skills and innovative skills. The cultiva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Furong craftsmen"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talent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training mode of "Furong craftsme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start from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optimiz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abilities. Only by infiltrating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en spirit" from various angles, levels and ways can the cultivation of "Furong craftsmen spirit" be improved. The talent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fine and strong, so that the spirit of craftsmen can be rooted in Hunan.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urong craftsmen; talent training; model construction

当下社会对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工匠精神成为近几年名副其实的热门词汇,和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相比,有些优质产品并非我们国家做不出来、做不好,而是恰恰缺乏用心钻研、勇攀高峰的那些具备“工匠精神”的专业技能人才。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实用的技术型人才,以充分适应当前积极转型发展的制造业,满足知识型、技术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教育中的工匠人才培养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教育急迫面临着结构调整的现状。

1湖南高职院校教育中的人才培养问题

(1)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够准确。部分院校及老师认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就是企业技术人才的“岗前技能培训”,学生只要具备某种职业技能即可,导致学校课程内容、实践项目不够实际,学生无法从中真正获益,所学内容无法真正运用到工作实践项目中,最终导致院校技能教育的实践水准止步不前,教育成果粗糙劣质。

(2)学生对职业发展的认识不够深入。高职院校入学门槛低,生源相比其它普通高校在质量上要差很多,现实中位于高等教育的末端,基本上是专科层次的院校类别。这影响了学生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长远判断,只是做简单的流水线工作,造成学生对专业所学敷衍、浮躁,认为严谨投入的钻研毫无用处,无视工作品质,不能保持踏实严谨的学习态度,进而无法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更不要说成为“技术尖端人才”了。

(3)社会对技术岗位的评价不够尊重。长期以来高职教育被看作是“次等教育”,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更被认为是差生、失败者,社会人群通常认为这些是不正规、不稳定、不体面的工作,是文化素养不够优秀的人才会从事的体力活,人们会以抵触、不信任的眼光看待這类职业。当前中国社会对人才以及职业的评价模式十分单一,缺乏综合考量,片面地否定每个职业的内在价值,进而影响当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心理发展,使其在职业精神上自卑软弱,缺乏足够的工作热情。

2 “芙蓉工匠”的内涵及塑造意义

“芙蓉国”是人们对湖南的美称,“芙蓉学者”是湖南人才品牌的代表。参照“芙蓉学者”,2016年10月,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所发表一篇名为《打造“芙蓉工匠” 助推“制造强省”》的研究报告,创新性地提出了“芙蓉工匠”的崭新概念。

所谓“芙蓉工匠”,是指有着湖南人勤奋踏实、吃苦耐劳的特质,拥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备精湛技艺,有创新本领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芙蓉工匠”概念的提出,是湖南结合全省制造业落后、技术型人才教育缺陷等现状所提出的针对性举措。产业升级的本质是人的升级,经济大发展过程中必然要求配套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芙蓉工匠”是湖南技术技能人才的领军人物和杰出代表,“芙蓉工匠”的概念展现了湖湘文化与工匠精神的有机融合,彰显了实现湖南制造强省的战略目标。

3湖南高职教育中“芙蓉工匠”新生代培养模式的构建途径

湖南高职院校是“芙蓉工匠”新生代培养的主阵地,院校要能够站在工匠精神的高度,着眼于湖南制造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和地方特色来培养、加强学生形成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以弥补此前种种原因所造成的职业素养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中的“短板”困境。

3.1 清晰定位课程目标和实践效果,培养学生扎实过硬的专业技能

高职院校课程教育体系应致力于为社会、为企业培养优质、务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产业提供创新技术服务,而非一味追求院校排名,追求某些荣誉及奖项等。要想培养出真正适应当下社会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通过完善的课程体系来培养学生具备扎实过硬的专业技能:

(1)与时俱进,优化专业课程。湖南高职院校应结合湖南省域内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和本地制造业特色来规划院校专业,按照“满足需求、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总体思路设置特色专业班级,除传统的重工制造、机械制造外,还可依据湖南本地特色,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非遗等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具备专业性、针对性与灵活性,紧跟当下社会创业热点与潮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院校的通识教育要包括自我认知、企业认知、市场认知、职涯规划、互联网思维与创新思维训练等,基础技能教育要聘请专业高级技术人才扎实教学,现场操作,多加实练,诸多课程互相配合,形成内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自我、职场、企业、岗位的认知。

(2)加强实践,增加校企合作。校行企是一种以行业组织牵头的校企合作模式,当前中国中小微企业在市场中占比巨大,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时也以中小微企业居多,湖南高职院校在培养工匠人才时,适时地加以实体企业、行业协会等院校合作方的参与,通过各类接地气的实践项目来为学生创造锻炼技术、开拓视野的实践机会,企业也能够通过实践项目评估学生能力,培养潜在优质人才,孵化特色项目等,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可大大加强学校培养工匠人才的力度,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技术,激发思考,深入了解整个行业。

(3)提升标准,严格技能考核。湖南高职院校在课程考核方面存在一定缺陷,重知识考核,忽视技能、能力和素质考核,无法真正树立学生主动认真掌握技术技能的意识。为使学生具备扎实可靠的技术能力,在高职教学考试模式方面,要以能力考核为本,以职业岗位要求为标准,提升技能考核标准,促进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对通过严格考核的毕业生,省内高职院校可颁发统一具有认定性的技能证书,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这既是学生能力的证明,也是毕业生就业的垫脚石。

3.2 深入挖掘人才培养目标,塑造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培育和塑造学生的“芙蓉工匠精神”,可以充分发挥地方传统技术技能大师的榜样作用。就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而言,湖南的文物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相当丰富,许多传统手工艺匠人凭借在岁月中洗礼沉淀下来的优秀技艺而惊艳四方,也因此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或“工艺美术大师”。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可通过邀请这些大师在学校开展讲座、培训班,学生参观大师工作室、招收小徒弟等,与学生进行亲密的互动,并用大师的实际言行感染学生,帮助学生进一步匠心的重要性。

除树立匠人的榜样作用外,学校还要广泛宣传“匠人文化”,例如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展览等,举行“校园匠人”评比大赛等,向校内师生宣传工匠精神,树立崇尚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和反思过程中养成精益求新的匠人精神,引导学生快速成长。

3.3 强化教师师德师能,培育学生敢于创新的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想提高质量,必须要强化教师的师德师能,“传道受业解惑”,教师在学校人才培养中肩负着极为重要的职责。

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一是要让教师明确工匠精神的意义,只有自身重视起来,才能成为榜样,才能专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学校一方面可以“走出去”,派遣专业教师到其他院校、企业学习考察,接触最新的技术技能信息,增强工匠教育方面的能力;还可以“引进来”, 聘请其他在工匠人才培养领域内的理论、实践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培训,结合大家自学,提高广大专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认识,在坚定“工匠精神”意识的基础下,老师们才有可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落实“芙蓉工匠”新生代人才的教育。二是,社会既需要理论创新、科研创新,也需要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有创新本领”是“芙蓉工匠”的核心内涵之一。

4 总结

产业升级的本质是人的升级,以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代表的“芙蓉工匠”新生代是推进湖南地域经济进步、实现制造强省愿景的重要力量。“芙蓉工匠”的成长不可能简单完成,这需要深入结合湖南高职院校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中构建起深度、完善的“芙蓉工匠”新生代培养模式,以满足学生依据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个人发展需要,使他们认识到人才不仅是管理人才、科研人才,也可以是技术技能人才,意识到成为“芙蓉工匠”也是一种成功。湖南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将工匠精神教育与专业教学、项目实践有机结合,整合校内外各类教育资源,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地渗透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把职业教育做精做细做强,全面提升工匠人才教育的质量,培养符合时代发展、国家需要的创新性匠心人才,如此才能实现湖南“制造大省”的目标,实现让工匠精神根植“芙蓉国”的希望,把工匠精神刻进学生心灵,通过学生高水平的技术制造能力树立起中国制造的优秀品牌形象。

课题: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大中专学生就业创业研究专项课题“湖南非遗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的‘传统工艺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JK16BJCY30)

参考文献

[1] 张娟娟.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回归与重塑[J].职教论坛,2016(35):2-4.

[2] 郭峰民.工匠精神[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34-37.

[3] 蔡璐.传统工艺传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宜兴三校为例[D].扬州:扬州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模式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多元化评价体系融入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构建
高职院校“2+3”企业化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