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教学,孰轻孰重

2019-07-11 05:57王平
新课程·中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育人德育

王平

2012年,在《浙江教育信息报》(即现在的《浙江教育报》)上,有一篇文章,题为《“以德促学”其实是一种常识》,品读后笔者深受启发。笔者当过7年班主任,分管德育、教学工作多年,走上校长岗位后,有了更多的实践与思考,对“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解更深了。

一直有一种争论:学校管理实践中,到底德育管理重要还是教学管理重要?目前看来,教学管理的重要性显然被提得更高。一个有力的证据,就是学校中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往往更被人重视,得到提拔的可能性也越大。

事实上,比较两者的重要性,是一种幼稚的想法!笔者认为,德育管理主要指向学生的内在属性,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理想信念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学习态度的端正等。它主要解决学生的内驱力问题。教学管理主要指向学生的外在属性,如课程的设置、教育教学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学习考试方法的指导等。它主要解决学生的外部助力问题。只有德育、教学比翼双飞,才会有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才会有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攀升。

为什么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轻德育重教学的现象呢?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一是目前的社会总体环境造成的。信息社会的瞬息万变,很难让人们放缓匆匆的脚步,快餐式的文化弥漫整个社会。教学管理往往显露在外,引人注目。应试教育带来了功利性,直接导致人们只关注表层上的教学管理的得失。二是德育管理的本身特点造成的。其特点是覆盖面广、成效难以量化考核、隐性、见效慢。德育的覆盖面可以说无孔不入,教师的每一种教学行为、学校的每一处管理、社会的每个现象背后都会折射出德育的影子。简简单单的学生问好,有的老师很亲切地回应,有的老师视若不见,两种行为产生的育人效果截然不同。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德育管理工作者,我们需要关注这个现象。有时候,德育管理就在我们的不经意间产生影响。但是,我们无法量化这项成果。难道去做个问卷调查:“同学,你今天向老师问好了吗?”即使每个人都做到了,就一定说明这些学生具备文明素养了吗?礼仪是外显的,素养是内在的,一项指标很难评价一个人的某种素养。

无数的案例表明,成功的教育是学生遇到了“人师”,而不仅仅是“经师”,留给学生最深刻印象的是学校的文化、教师的魅力、同学的情谊,这是他们一辈子回味的话题。“轻德育、重教学”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只有想明白,才能做到位!实践中,笔者认为德育管理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顶层设计。

一、固守依法治校精神,做好德育管理的机制保障

一所学校,最怕听到一句话“这件事要问校长的”,凡事要问校长,要开会讨论,就是典型的人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人人按规矩,事事有机制,这是实现有效德育管理的前提。学校管理团队要在遵循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为学校建章立制,并共同遵守。学校的各项管理规定,各种考核条例,都应该得到遵守。绝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只有这样,德育管理才具有执行力、约束力。

二、坚持以德促学原则,做好德育管理的方向保障

“以德促学”中的“学”指基于完善自身的一切主动行为。抓德育,宗旨是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的学习力提升是关键。这里的学习力不仅仅指学科学习的能力,还包括综合素养提升的能力。德育满足当前教育教学环境的需要,无可厚非。否则,就偏离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总目标。

有些德育活动与学习能力提升息息相关。如,学习习惯的培养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培养。诚信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作业、考试不抄袭,学习的自觉性提高。“行如风、坐如钟、站如松”的“三姿”要求,培养了学生迅捷的动作、规范的姿势、积极进取的精神,学生终身受益。

有些德育活动,表面上看起来,是干扰了学生的学习,实质上是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如垃圾分类行动,能提高学生垃圾分类处理、循环利用、节能环保意识,这是一项与国际接轨,提升国民素养的工程。

有些德育活动,的确存在走过场的嫌疑,德育无处不在,我们不可能放大每项工作的德育功能。因此,我们需要坚持以德促学的原则进行德育管理。

三、构建“有形德育”载体,培植德育管理的“土壤”

既然德育具有“覆盖面广、难以量化、隐性、见效慢”的特征,那么如何让大家感受到它的存在?这就需要德育的形化。

为了达到文化育人的目标,我们需要美化校园。一所学校的美,可以是美丽的校园风光,干净、整洁,它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美。一所学校的美,可以是美丽的师生。高尚敬业博学的老师,积极勤勉善学的学生。一所学校的美,可以是独特的人文底蕴,古朴的有底色,现代的有特色。如此,有景有人有故事,景能襯人,人能应景,学校成了美丽校园。

为了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学年的系列主题活动。校园艺术节、体育节、文化节、读书节、科技节、社团节等,让学生的才艺在学校得到尽情展示,让学生的特长在学校得到悉心培养。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育人的功能,我们可以实施全员德育导师制。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聘请全体教职员工为“德育导师”,推行“德育导师陪伴制”,建立考核表彰宣传机制。

为了实现学校开放办学,我们可以建立家校共建机制、社区联动机制、对外交流机制。

创设机制就是一种显性体现,机制的背后需要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只有德育的根深了,教学的树才能大;只有德育的枝繁了,教学的叶才会茂!这才是面向未来、为人生奠基的教育!

学校与德育的关系就像人与水的关系,人离不开水。学校与教学的关系就像人与食物的关系,几乎每种食物都含有水分。德育像水,无处不在,滋养万物,而水质直接影响着机体的健康。

德育与教学,孰轻孰重?一家之言!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