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能源智能网联大背景下的汽车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2019-07-12 03:28李雪娴许铀
职业·下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新能源

李雪娴 许铀

摘 要:为解决燃油危机以及满足人对生活品质的进一步提高,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是汽车行业的必然趋势。对于汽车职业教育,不仅需具备与传统汽车职业教育相同的内容,同时还要紧靠行业的发展,探讨更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结合汽车行业的发展,从专业体系改革、职业人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三方面,提出一套多元化的汽车专业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为满足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提供一套汽车职业教育方案。

关键词:新能源 汽车 职业教育 培养模式

课 题:本文系基于新能源汽车的车辆工程专业研教融合的应用型建设(346),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新能源汽车电源系统火灾预防机制与应急处理预案研究(201803030041),广州市民生科技计划项目;新工科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职教师资开发技能培养策略研究(JSDZ201810),2018年教师教育类校级教学成果奖培育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成果。

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是我国实现技术转型,实现弯道超车的必要途径。在这个大背景下,对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汽修专业的知识体系已远远不能满足于现代汽车行业发展的步伐,探讨多元化的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現代汽车行业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技术特点与区别

鉴于能源短缺及科技的发展,进一步推进交通安全、方便、快捷、环保及信息的快速融合,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是当今汽车行业的主流,其具备低碳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等四大特点。

(1)能源化。发展汽车绿色能源技术,一方面降低排放对社会及生存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提倡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是提升汽车技术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手段。

(2)智能化。智能化汽车迎来的安全高效的智能交通,大大提高了汽车安全性,可控制道路交通事故伤亡率不断降低,也能提高驾驶舒适性、解放驾驶员,更是人性化设计,使老年人、残疾人等都能拥有驾车出行的能力。

(3)网联化。通过联网辅助信息交互、联网协同感知和网联协同决策与控制技术形成的网联化汽车,不仅可以改善汽车使用方便性、提高停车场使用效率,更是能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4)共享化。共享化既能有效地利用了闲置资源、提高车辆的使用率,又能降低车辆的使用门槛,便民利民之事可普及应用。

与传统汽车项目,新能源汽车具备以下特点。

(1)能源组成形式不同。传统汽车大多采用汽油作为其主要能源;而新能源汽车则以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等多种形式构成其能源组成。

(2)控制模式不同。传统汽车依赖于人的操作,而新技术背景下的汽车则采用传感器进行检测,通过智能程序较少人工手段的干涉,提高了汽车操作的方便性。

(3)基本实现人、车、路的有效统一。传统汽车单纯从车的角度去实现控制;而现代汽车则将人、车、路各部分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综合,为驾驶员、乘客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4)车辆信息全局化。传统汽车在路上出现故障时,常常因为找不到维修点而困惑;在现阶段技术背景下,通过共享网络及相应的配套资源,汽车可以通过大数据系统实现信息快速搜寻而解决传统技术所不能解决的难题。

二、汽车行业职业教育特点

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大力关注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日趋完善,办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随之的招生规模和毕业生就业率也再上新台阶,平稳驶上了高速发展“快车道”。汽车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围绕汽车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工作岗位的客观需要制定。其具有以下特点。

(1)工学结合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岗位技能为核心,根据汽车相关岗位对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等进行“学中做、做中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及模块化(分成发动机、底盘、电器、维护等模块)教学,加强实践训练,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创新教学方式,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与模拟教学等,让学生不仅掌握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并且熟悉汽车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

(2)校企一体化合作。汽车职业教育培养的对象是汽车行业岗位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在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时对接用人要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通过“订单班”、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工学交替模式、教学实习模式等多种形式实现职业教育和汽车行业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学生毕业就是就业,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连体,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3)顶岗实习。职业学校学生在最后一年,在学校和老师的指导下,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通过岗位的实战锻炼,提升和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养成自身职业优良习惯,使其综合素质更加贴近汽车企业的实际工作要求,完成由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实现过渡。

三、基于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大背景下的汽车职业教育模式

本文提出了基于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大背景下的一套多元化的汽车专业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该模式分为以下三方面。

(1)专业体系改革。基于环境保护和国家政策的需要,作为职业学校的汽车专业教育,除了传统汽车维修专业,新能源相关汽车技术专业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当然以目前的现状来说,汽车维修专业可以与新能源相关汽车技术专业并存,也有些职业学校采用原来的专业名称增设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的相关课程。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大背景下的汽车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整改要迎合其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的优势硬件和软件资源,确定本专业研究发展的新方向和重点,如“电子控制原理与关键技术应用”“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动力电池管理及维护技术”“新能源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与诊断”等。积极引入先进的网络翻转课堂理念,侧重学生实践与理论知识环节的相结合,引导组织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参与新能源汽车专业性实训活动。即在设置课程与实训体系时,要注重衔接汽车“低碳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发展方向,把专业知识空白的学生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实现与企业对接的岗位标准,与岗位标准对接的课程考核标准,实现学校、企业、政府共同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考核。

(2)职业人才建设改革。众所周知,实用型、技能型的职业人才培养遵循陌生、掌握、熟识、熟练、最后成为大匠等规律进程。按照汽车技术路线来构建一套科学的、符合职业人才成长规律的职业教育知识体系势在必行。学生操作技能提升的整改围绕加强理论与实训转化,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大背景下例如发动机、底盘构造与维修等传统汽车模块学科可适当弱化,侧重可增加例如新能源技术、动力电池管理、电控技术与智能网联技术等新兴学科的学习。另外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加强与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的合作与联系,例如在该领域发展势头迅猛的比亚迪、广汽、大鹏汽车等优秀企业,通过建立起专业的新能源實训车间或是去往参与顶岗实习,以真实的工作环境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由此实现应用转型,成为服务于一线能从事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大背景下的汽车维修、检测、管理、营销、个性化需要与智能技术等工作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

(3)师资队伍建设改革。针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为满足市场对高能力、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发展与建设刻不容缓。在职业学校师资体系培养中,应适当加大投入与奖励力度,完善师资的再教育体系,杜绝安于现状。积极引导和鼓励学校的汽车专业教师参与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相关的培训项目和继续教育学习,提升师资队伍的实际操作技能和技术能力。另外,在师资队伍中也可引进优秀的企业技术骨干做兼职辅助教师,共同合作,发挥各自的教学优势,促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大背景下的职业汽车人才的培养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四、小结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两大趋势。如何紧跟行业前进步伐,踏上创新技术的澎湃浪潮,既要推进汽车职业教育改革,也要有效提高当今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更要让学生适应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大背景下的企业需求和岗位技能,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与时代变革、专业技术相接触,提高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培养个性创新能力,则必须科学建立起完善的专业体系,并根据职业人才成长规律实现应用型转型,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上的保障,多元化培育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汽车技能型人才,共同寻找出更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更高水准的汽车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梁晓琳,陈丽等.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前景、瓶颈及建议[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6月

[2]张锐忠.魏立斌.杨安华.“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职业》2015(9).

[3]王好芳.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分析[J].职业教育,2018(1).

[4]许铀,杨勇.车辆工程类专业电工学教考模式的几点思考[J].职业,2016(2).

[5]金雷,张丽丽,修玲玲,等.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内容与方法探索[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19).

(作者单位:李雪娴,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许铀,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职业教育新能源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