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建设在党建总体布局中的统领地位

2019-07-12 02:27张永杰王舒曦
党政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政治建设

张永杰 王舒曦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把政治建设列入党建总体布局,并且提到了“统领”“摆在首位”“根本性建设”的高度,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是新时代党建的显著特色。本文拟从思想建设、选人用人、基层组织、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监督体系八个维度探究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彰显政治建设的“首位度”和“统领地位”,以期建构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的党的治理体系。

[关键词]政治建设;统领地位;党建总体布局;党的治理体系

政治建设是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制定党的纲领和某一时期的政治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以其统领党的建设,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对党的建设提出新要求,其中政治建设是最大亮点。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把政治建设置于党建总体布局中,且提到了“统领”“摆在首位”“根本性建设”的高度,这是新时代党建思想的突出特点。党的政治建设基本任务是确保党的建设方向和长期执政地位、保持党在政治上的纯洁性和先进性,首要任务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表明,政治建设与党的建设的其他方面虽是并列关系,但在地位和影响力上明显高于其他方面。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共同基因,与其他方面存在统领和对应关系。

一、政治建设统领地位体现为思想建设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理论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灵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构成了政治信仰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政治建设统领思想建设,思想建设要突出政治信仰和政治理论。邓小平讲道:“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政治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进的内生动力,革命理想高于天,改革意志坚如磐。

政治建设统领思想建设大致有三个维度:一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政治理论武装),二是坚定政治理想信念,三是政治主题教育。从这个角度来看,思想建设是政治理论、政治信仰、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机系统。政治理论的与时俱进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新时代需要新思想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要推动学习教育往深处走、往心里走、往实处走,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 ②。

坚定理想信念是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政治信仰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是思想的“总开关”。最危险的动摇是政治信仰的动摇,最危险的滑坡是政治信仰的滑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③政治信仰一旦动摇或滑坡,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政治道路上就会发生动摇或偏转。要坚定“四个自信”,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政治逻辑,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政治主题教育是思想建设的重要一层,要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学习型政党、社会、国家和民族,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衔接起来,聚焦党性、知行合一,作风、学风、文风、家风融合,由外而内、由往及今,政治主题鲜明、教育效果显著。

二、政治建设统领地位体现为选人用人的政治标准和政治品格

干部是党最宝贵的资源,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由各级干部具体执行。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对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 ④“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政治路线确立了,要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 ⑤。组织建设主要包括组织机构和选人用人两个方面,政治建设是组织建设的方向,组织建设是政治建设的保证。政治建设统领选人用人,要突出政治标准和政治品格。选人用人的政治标准在不同时期有所区别,但党性和纪律是共通性的标准。如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新中国成立后强调又红又专。改革开放初期,选干部的政治标准主要是拥护三中全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讲党性、不搞派性 ⑥。邓小平强调,一、二把手“要选党性好、作风好、团结好的”⑦,配备领导班子“要选那些艰苦朴素,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风正派的人”⑧。

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是确立正确的组织路线的前提,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的实现提供保证 ⑨。新时代的组织路线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⑩。新时代选人用人的宏观政治标准是“四个坚持”,即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选人用人的时代政治标准是“五好干部”,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的第一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 。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标准,“五好干部”是五方面的政治标准,体现为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担当和政治本色。突出政治标准是选人用人的鲜明特征,严把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目的是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而培养造就这样一支干部队伍,需要建立素质培养体系、知事识人体系、选拔任用体系、从严管理体系和正向激励体系 。

政治品格是政治价值观和政治修养的体现,组织的政治标准是宏观要求,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是内在微观修身。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意识和政治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坚定政治方向和政治定力,强化政治担当,永葆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些要求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 。把好关口,第一关是政治关;“以德为先”,第一位是政治品德。古人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党员领导干部是社会的表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核心和根本是党员政治修养和文化道德修养,行为是修养的外显,修养是行为的内核。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一定要讲道德、讲修养、讲廉耻,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要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选人用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主要看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和政治自律 。做人要有气节和人格,党员干部要有政治气节和政治风骨。党员干部要加强政治修养和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和政治智慧,强化政治担当和政治能力,保持政治定力和政治本色,净化政治灵魂和政治品格。

三、政治建设统领地位体现为基层组织建设的政治功能和政治堡垒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也是党的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党的肌體的“神经末梢”。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落地生根才能枝繁叶茂。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党组织向基层延伸和覆盖,是中国共产党的显著组织特征和优势。一些基层党组织存在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政治功能退化,堡垒战斗力减弱,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素质参差,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覆盖率不高。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国家机关要彰显政治属性,群团组织要发挥政治作用,国有企事业单位要强化政治导向。

基层党组织是党与群众联系的窗口,是中央政策下达和社会舆情上传的枢纽。党与群众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党组织的覆盖率和组织力。基层组织是群众身边“微腐败”的易发区,相对于“远在天边”的“老虎”,群众对“近在眼前”嗡嗡乱飞的“苍蝇”感受更为真切;“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党中央坚持“打虎”“拍蝇”并举,将防腐败向纵深推进,2014年以来,对乱作为、不作为的3.2万名基层干部严肃追责,五年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分村党支书记、村委会主任27.8万人 ,挤压了“微腐败”的空间,净化了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态,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巩固了政治堡垒,为乡村振兴和基层党组织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政治建设统领地位体现为作风建设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基础

政治立场事关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决站稳党性立场和人民立场 。无论时空如何变幻,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始终坚定践行群众路线,始终坚持群众立场,始终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毛泽东说:“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邓小平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标准 。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 。胡锦涛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必须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拥护和支持作为力量源泉,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打铁必须自身硬,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出台了“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狠刹侵害群众利益、引起群众不满的不良风气,反“四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党风、政风、民风、社风呈现新气象,赢得了群众信任,增强了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离不开群众支持,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与群众是鱼与水、叶与根的关系,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 。党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水乳交融,要不断增强群众观点和群众感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厚植党的政治基础,强化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以人民为中心不同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前者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历史决定的,贯穿党的发展全过程,后者是由国情和现实需要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体。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 。中国共产党是使命型政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群众路线寄托了党的初心使命。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大初心,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革命的初心,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和民族复兴是建设改革的初心。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体现。民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必须不忘初心,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

五、政治建设统领地位体现为纪律建设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纪律严明是党的显著特征和政治优势,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新时代的“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六大纪律”,党的历史方位和执政方位不断变化,但党的纪律要求却与时俱进、丝毫不松。在纪律建设方面,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将政治纪律作为最根本和最重要的纪律。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 。而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堅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最重要、最关键的政治纪律。党的十八大以来共立案审查违反政治纪律案件1.5万件,处分1.5万人,其中中管干部112人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推进依规依纪治党。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有纪律的政党,没有规矩,不成政党。纪律建设与制度建设存在相交的部分,许多制度本身就是纪律,从这个角度上讲,制度是有形的纪律,纪律包含无形的制度。纪律建设包含成文和不成文两部分,许多政治规矩没有成文,而是一种范式和习惯。党越是长期执政,越要以纪律绳约自身。政治纪律是狭义的党的纪律,“六大纪律”是广义的政治纪律,每项纪律包含着政治成分或政治属性。政治纪律是全部纪律的基础和核心,“看齐意识”是政治纪律的内在要求,要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看齐。决不允许各行其是、各自为政,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 。保证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步调,为推进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纪律保障。

六、政治建设统领地位体现为制度建设的政治基因和政治文化

文化是无形的制度,制度是定型的文化。制度是文化的外显,文化是制度的精髓,只有两者相契,才能发挥制度效力和彰显文化魅力。政治文化是带政治属性的文化,与之相应生成政治制度。如果说毛泽东注重思想建党,那么,邓小平则更重视制度治党。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国家层面的制度,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政党层面的规矩。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构建以党章为根本、若干党内配套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涵盖党章、准则、条例、规定、办法、细则等,其位阶不同,党章最隆,其次准则,又其次条例,再次规定、办法、细则等。党的十八以来,制度治党驶入快车道。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如果空洞乏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再多的制度也会流于形式 。党中央系统全面清理了新中国成立至2012年6月期间中央出台的全部文件,共清理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1178件,其中322件在清理中被废止、369件被宣布失效,二者合计占到58.7%。出台或修订近80部党内法规,超过现有党内法规的40% 。2015年修订《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16年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2018年再次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相继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等党内法规,不断将制度治党引向深入。党的制度建设贯穿着政治基因和政治文化,党的制度本质上是政治规章,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性是制度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政治基因是制度体系的关联基因。

七、政治建设统领地位体现为反腐败斗争的政治安全和政治清明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是腐败 。

纪委是维护党纪的政治机关,监督执纪问责是政治工作 。腐败威胁政治安全,败坏政治风气,侵蚀政治基础,积聚政治隐患,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案件 ;重点遏制增量,严肃查处对党不忠、阳奉阴违的问题;重点查处政治问题和腐败问题通过利益输送相互交织,在党内培植个人势力、结成利益集团的行为;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从“打铁还需自身硬”到“打铁必须自身硬”,从“反腐败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再到“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是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巨大变动。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坚持标本兼治,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消除政治隐患、维护政治安全、确保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律,确保党治国安、党兴国强。

八、政治建设统领地位体现为监督体系的政治巡视和政治巡察

党员干部接受监督天经地义,没有不受约束的权力,也没有不受监督的党员。信任不能替代监督,监督不代表不信任。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通过政治监督进行政治体检,及时纠正政治偏差,打扫政治灰尘,净化政治灵魂,增强自身政治免疫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世界第一大党,处在执政地位,掌控执政资源,很容易在执政业绩光环照耀下,出现忽略自身不足、忽视自身问题的现象,陷入“革别人命容易,革自己命难”的境地 。要坚持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增强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要把自我监督同人民群众的监督结合起来,把党内监督同国家监察统一起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巡视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方式和战略性制度安排,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制度优势,成为国之利器、党之利器 。对于党员来说,要接受政治体检和政治监督,打扫政治灰尘,坚定政治信仰,提高政治能力,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党组织来说,要接受政治巡视和政治巡察,增强政治功能,建立党员退出机制,吸收新鲜血液,保持党组织的肌体和灵魂健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12轮巡视,共巡视277个党组织,对16个省市区进行“回头看”,对4个中央单位开展“机动式”巡视,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实现一届任期内巡视全覆盖 。

政治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政治建设,在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和统领性的建设。推进党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在建构党的治理体系,根本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重点在强化政治建设在党建总体布局中的统领地位。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要把政治建设贯穿党建始终,增强政治建设对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监督体系等方面的统领作用,更好推进党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頁。

②《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5页。

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39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8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0、191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2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页。

⑧《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5页。

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956页。

⑩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1页。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13页。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6-23页。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3页。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62页。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20页。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51页。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5页。

《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5月,第13、14页。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37页。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7页。

《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9页。

《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7页。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2页。

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03年7月2日。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70、171页。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69页。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3页。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78页。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51页。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31、132页。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32页。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33、134页。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53页。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05页。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9日。

刘金呈:《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成效显著》,2017年9月8日,http://ex.cssn.cn/zzx/zggcd_zzx/201709/t20170908_3634350_1.shtml.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4页。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49页。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22页。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55页。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591页。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50页。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10页。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31、132页。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中共长宁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    王   玉)

猜你喜欢
政治建设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新发展
国际化城市政治建设: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国际化城市政治建设: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关于扎实推进唐山市档案系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对策建议
新常态下如何做好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
新时期林业企业政工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从民主政治建设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国协商民主政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高度契合
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途径
当代社会政治思潮对中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