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师数据素养建构策略研究

2019-07-13 00:46蒋兴旺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消费导刊 2019年5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素养教育

蒋兴旺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毋庸置疑,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数据、图表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基于数据挖掘和分析的决策正逐渐主导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必然趋势。在教育领域,随着移动互联网和MOOC等现代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深入运用,我们迫切需要对学生每天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挖掘、整合、清洗,透过数据探索出其隐藏的特征和规律,建构教育大数据模型,从而为我们的教学、研究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在这场变革中,可以说,“谁能够率先掌握大数据、谁能对大数据的挖掘更深入、更彻底,谁就能抢占先机”[1],大数据正在成为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竞相争夺的前沿。教师,作为这场变革中的主角,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此了解得不够深入,我们不仅不能完全适应铺天盖地的网络教学,甚至对学生每天产生的海量的极具价值的行为数据视而不见,不得不说,这是桎梏我们教学质量提升的一大因素。面对信息化教学,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要有极强的信息化素养,这是当今教师共同面对的新挑战。本文将聚焦高校领域心理健康教师的数据素养,探讨高校心理健康教师数据素养的建构。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师的数据素养内涵

关于数据素养的内涵,学者张静波认为数据素养(Data Literacy),主要指教“师在数据的采集、组织和管理、分析和处理、协同创新与共享方面的能力,以及教师在数据的生产、管理和发布过程中的应该遵循的道德与行为规范”[2];学者顾瑞,卢加元认为数据素养是由数据理念、数据能力及数据目标[3]组成。数据理念指教师面对数据的意识以及数据道德和行为规范;数据能力体现的是教师对数据的采集和利用能力;数据目标则指教师对于大数据利用的期待,即要解决什么问题,实现什么目标,达到什么预期效果等。学者王正青,张力文认为数据素养指教师必须具备的关于数据的意识、数据的知识和数据的能力[4]。综合研究相关文献对数据素养的论述后,笔者认为,高校心理健康教师的数据素养应该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数据意识、数据知识和数据能力三个方面,即,教师应具有对学生成长经历、生源信息以及在校园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非结构化数据价值有敏锐的意识,具有利用数据知识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研究的主动性,且对数据的收集和利用过程中的有关伦理有清晰的认识,在收集和使用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数据的过程中主动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学生隐私;数据知识是指教师对校园各种数据所反应的包含学生心理信息、心理特性和心理健康等教育价值的判断,并具有分析这些数据间相互关联性和规律性的知识;数据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所产生的数据包括生源信息数据、成长经历数据、教务信息数据、网络使用数据、校园生活轨迹数据等一系列数据具有收集、整合、清洗,建构心理健康教育大数据模型并运用于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实践的能力。应该说,教师的数据能力是数据素养的核心部分,它以扎实的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为基础,是目前制约教师数据素养发展的主要瓶颈。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师数据素养对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价值

大数据时代发展教师数据素养无疑具有多重价值。首先,教师的数据素养有利于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及手段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整合,从而变革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教师将数字化的教学模式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通过引入和组织MOOC等课程学习方式,缩小教育差距,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教师的数据素养有利于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没有人格和个性完全相同的两名学生,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因材施教难以做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当今,数字化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可以清晰地记载每一个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数据。教师通过收集、挖掘、整合学生线上和线下的学习数据,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和学习偏好甚至心理健康现状可视化呈现出来,有利于教师适时调整教学方案,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并通过网络移动端推送等方式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第三,教师的数据素养有利于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大数据时代,基于数据挖掘的决策正主导着行业的发展,而在我们教育领域,每天也在产生着海量的极具价值的数据信息,教师良好的数据素养必然驱动他们主动去收集、挖掘、提取和利用这些数据,教育决策的依据也必将逐渐由经验判断向客观分析转变。在此基础上,教育决策也必将更加科学、客观、全面和准确。第四,教师的数据素养还有利于教师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手段,捕捉学生心理危机信息,适时有效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我们知道,学生的心理现状必将通过其行为展现出来,教师的数据素必将敏锐觉察学生心理和行为中细微的数据变化,锁定危机信息并通过制定和推送个性化的方案或实时实地介入的面对面干预,使校园心理危机信息捕捉更精准,干预更有效。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师数据素养的提升的路径选择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师数据素养提升的动力因素

教师面顺应数据时代的需要提升自身数据素养并投身数据应用的相关研究的积极态度是良好数据素养的前提。该态度直接影响着数据的分析、获取、处理、共享和利用的全过程和最终结果。大数据环境下,对待数据和数据问题正确、积极和严谨的态度,是进行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所必须的。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应该高瞻远瞩,在战略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大数据的建设,充分认识到大数据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深远意义,主动学习,深入研究,将大数据的技术手段纳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和咨询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试想,不管是教学、团体辅导还是个体咨询,如果我们实现对其相关信息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有充分的把握,我们所开展的教育、辅导和咨询将会更具针对性,问题的解决也会成效倍增。当然,数据挖掘和使用能力必须要以良好的计算机知识作为基础,要求普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在短时间内要极大地提升自身数据挖掘能力也是不现实的,对此,我们可以与企业合作,教师提出要求,并参与到数据挖掘、整理和建模的全过程中去,逐渐提升数据分析和数据应用能力。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师数据素养提升的环境建设

要提升教师的数据素养,良好的数据文化环境是基础,必须有这样一个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强调数据对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的重要价值,反对仅仅依据直觉和经验作判断和决策。在树立数据文化氛围上,美国的经验或许值得借鉴,“美国的学校强调领导力是教师数据素养培养的基础,领导者对数据的使用是帮助教师提高学习成效并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的关键,这一切包括设立具有时间和资源支持的组织机构环境,进行持续的数据对话并反馈,支持教师基于数据的教学及实践等。”[5]只有当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对利用数据促进教育教学抱有信心,并将这一信念付诸于实践时,整个教育领域才会逐渐形成强大的数据使用文化氛围,这个文化环境必将会驱动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数据获取和使用能力。同时,教师数据素养的环境因素还指我们所处的硬件条件,对此,高校应加快校园数字化条件建设,为数字化教学和学习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师数据素养提升的政策保障

教师数据素养的提升无疑要以政策支持作为前提。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对教育领域中的数据使用予以高度重视,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并对实施做出部署和建议。美国2012年投入2亿美元启动国家层面的“教育大数据研发计划”。同时,教育部出台了 《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的报告,内容包括对教育数据的挖掘、学习、分析和解读、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面临的挑战以及实施建议等,要求教师利用学生学习结果和其他数据来驱动教学,鼓励并支持教师构建通过数据促进教学的能力。欧盟等国家也将数据设施建设作为2020年优先计划领域。我国教育领域应抓紧制定措施和办法,对教师数据素养的提升做出具体规划和发展标准,制定政策鼓励教师主动提升自身数据素养。同时,通过完善制度整合各高校资源,建立教育大数据共享平台,促进各高校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四)高校心理健康教师数据素养提升的实施途径

高校教师数据素养的提升必须以扎实的计算机知识,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为基础,短时间内要显著提高是不现实的,因此,职前职后培训是关键。教育主管部门应将教师数据素养提升有计划有步骤地纳入职前和职后培训,切实提高教师数据素养。同时,通过搭建平台,与企业及大数据专家合作,提出数据利用的目标要求,并全程参与数据专家在数据收集、整合、清洗、建模,共享的全过程中来。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素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