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域下的项群训练理论说课设计

2019-07-14 02:43苏继红张良祥
运动 2019年6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体育

朱 顺,苏继红,张良祥

(1.黑龙江工业学院体育系,黑龙江 鸡西 158100;2.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3 齐齐哈尔大学体育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新教育时代”下,大多数高校的理论课程教学模式仍然太囿于传统,执教者“复读式”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脱离实践的接受知识的模式,日益背离了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现实需求;于是教学模式的改革被提上日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正逐步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学,逐步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让教学不只局限于课堂,但是这仅仅是教学手段上的创新,未能从根本上进行革新。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点是课程教学改革,而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点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建构主义这一颠覆性理论就是关于课程教学的新理念,这无疑成为了教学改革的强劲动力。在现有的高校建制内,建构主义以其创造性的新型教学思维模式和顽强的生命力逐步成长起来。随着教学实践的运用,建构主义到了千篇一律的教学设计模式,走出了教师自我中心主义的误区,建构主义理论有力的推动着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行动。与此同时,另一种以教研室为单位,深度促进教师钻研教学,全面提高教师本科质量和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手段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火热起来,那就是灵活高效的“说课”教研活动。本研究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是想,以《项群训练理论》为例,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明确教什么、为什么这么教、怎么教的问题;积极探索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新模式,以期为体育教学提供参考,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思路。

1 设计理念

本课以《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为依据,运用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的教育思想为指导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创设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探讨中学习项群理论知识,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运动训练学》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叙述了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和项群体系的构成以及各项群的基本特征 。本节课上承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的相关理论知识,下启运动选材、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具体实践,是促使学生从理论知识学习走向实践操作的基础,为今后学生从事体育学习和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3 学情分析

3.1 学习能力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体育教育专业大二学生,这一学段的学生思维发达,判断和推理能力较强,已初步具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理解项群训练理论这一抽象性较高的知识提了必要条件。

3.2 知识储备

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的,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运动解剖》《体育概论》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3.3 学生学习态度

由于大二的体育学生学习目标的差异,其学习动力出现了两极分化,在理论课程学习上容易形成“学习倦怠”,而大纲明确要求“掌握”项群理论的分类,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典型案例进行讲解,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促使学生对抽象性强的项群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建构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

4 教学目标

通过明确大纲的具体要求,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以及对学生的了解,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了解项群理论的起源,掌握项群理论的分类方法;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完成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探究项群训练理论由来和分类,学会合作学习、掌握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项群训练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理性思维,懂得把握和运用规律。

5 重点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以及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正确理解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难点确定为“正确识别运动项目所属项群”。

6 教法学法

为加深学生对“项群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正确处理本节课重点难点,根据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的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拟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以及案例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深入理解教材和教师讲解内容,主动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7 教学过程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理解和建构知识的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体系四大要素的要求,拟采用“抛锚式教学”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7.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次课程为90 min,导入部分用时5min。利用体育界当红词汇“跨界选材”进行导入,利用视频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引发学生关于运动项目分类“界限”的思考;进而教师提出“为何跨界选材能够成功进行?”的问题,并加以引导,导入学习内容。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实现“跨界选材大跃进时代”情景的创设,引起学生反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项群理论知识的理解。

7.2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本课的主要涉及2个知识点:项群理论的由来和概念、项群的含义和分类。大纲要求“了解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所以对于第一个知识点不做重点讲解,拟将在介绍田麦久教授的基础上来讲解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进而解释项群训练理论的概念;本部分用时20min。设计意图:通过田麦久教授本人及著作、履历等照片资料展示,对田教授进行个人介绍,以此加深学生对项群理论的记忆,激励学生学习体育人田麦久以残缺之躯,坚韧不拔勇攀学术高峰的精神。

本次课第二主要知识点是项群的含义和分类,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部分,预计用时50min。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处理,首先抛出“何为项群”的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在进行词义解析后提出第2个问题“以球类运动图片为例,可以分为哪几种不同项群?”,1min思考后请学生回答;并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通过启发诱导和举例说明,引出并讲解“项群理论3种分类方法”。

如此进行设计是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存在差异,对于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也经常是千差万别的,基于“重视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进行诱导式教学,而非直接讲述,给予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来加深对今天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合作学习贯穿于课堂始终,通过交流,对当前问题摆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分析和评论,以深刻理解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而通过张培萌从百米跨界到钢架雪车等案例讲解抽象思维较强的“项群分类理论”,便于学生理解,引发学生思考,形象的突出重点,明了的解决教材的难点。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7.3 交流反馈——巩固提高

教师展示各类体育运动图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并对“如果同学今后成为教练员,要如何利用项群理论进行选材?”进行探讨,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对知识进行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加深每个学生对项群理论的理解。本部分用时12min。

7.4 课堂小结——概括升华

通过3min的教师总结,使本课知识要点化,系统化,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项群理论外在形式和内在联系,在教师梳理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学生通过回顾与反思,自主构建项群理论知识结构框架,强化记忆。在板书的设计上采用图示式板书,条理清晰地将项群的分类这一重点突出。最后留下思考题:为什么博尔特跨界不同项群的项目也能取的好成绩?

8 课后反思

8.1 让学生在快乐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兴趣是深入学习,加深记忆,敢于探究的前提;通过视频导入,构建情景,能更好地将体育学生带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好地集中这些“好动”人群的注意力;更充分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明确主体,充分贯彻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理论,让学生在情景中构建起自己的“知识树”;更贴合实际的调动体育学生原有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脑袋”进课堂,加深他们对项群训练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8.2 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新知

对于重点、难点知识的解决不是灌输,而是引导探索;将解决问题的自主权归还给学生,通过合作相互弥补不足,相互取长补短;“权力下放”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探索中成长,学生才能不知不觉超过教师们的想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层面,更多的是“育人”,通过对田麦久教授履历等内容的穿插,激发学生不断进取、坚韧不拔、敢于攀登学术高峰的精神品质;而这也是体育学生所普遍存在的,对文化课程学习动力不足,影响着体育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8.3 让学生在交流碰撞中巩固提高

体育理论课程的教学不应该是“死气沉沉”,这违背了体育学生的性格特点,体育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交流,给学生交流的空间,给他们空间和舞台,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通过小组内组员对所学知识的不同理解的交流碰撞,让学生自主构建起来的“知识树”更加茂密。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理论体育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我们的“体育梦”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