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分型的糖尿病及其治疗误区

2019-07-15 02:39中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杨文英图片提供
中老年保健 2019年7期
关键词:单糖降糖药胰岛

文/中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杨文英 图片提供/壹 图

糖尿病的分型

现有的分型方法将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人体胰岛B细胞完全被破坏,不能产生胰岛素,体内胰岛素的绝对缺乏导致高血糖而诊断的糖尿病。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患上1型糖尿病,但以青少年患者居多,往往起病急、发展快,经常以酮症酸中毒起病。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B细胞没有被破坏,只是出现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不足导致胰岛素数量不够,或是胰岛素的作用不佳而出现了胰岛素抵抗,这样导致高血糖而诊断的糖尿病称为2型糖尿病。

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90%的糖尿病患者属于2型糖尿病。

但是,这两种分型并不能包括所有的糖尿病患者。还有一些糖尿病患者,难以将他们分型,其表现既不是典型的1型糖尿病,也不是典型的2型糖尿病。我们把这类糖尿病叫作“难以分型的糖尿病”。

认识难以分型的糖尿病

难以分型的糖尿病也可以称作“成人缓慢进展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是一种临床难以分型的糖尿病状态。这类患者往往胰岛功能不好,体内缺乏胰岛素,隐匿发病,多在成年发病(30~60岁)。这种类型的糖尿病,其胰岛素缺乏的程度要比2型糖尿病严重,但比典型的1型糖尿病要好一些,并不像1型糖尿病患者那样需要“依赖胰岛素生存”。在发病的头几年,患者的胰岛功能尚可,不使用胰岛素而口服降糖药也有效,所以这时有可能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但是三五年之后,患者即使口服大量降糖药效果仍不理想,发展为需要依赖胰岛素才能生存。

难以分型的糖尿病的反常现象

一位男性患者,37岁,身高1.75米,体重60公斤。有3年糖尿病病史,空腹血糖11mmol/L(毫摩尔/升),餐后血糖18mmol/L,糖化血红蛋白9.2%。已经使用3种降糖药联合治疗,但他的血糖控制仍然不满意。这就是一位难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他具有难以分型的糖尿病的一些典型特点,如消瘦、发病3年后血糖很高、使用降糖药血糖难以控制等。

我们来总结一下难以分型的糖尿病的“反常”特点。

并发症提前:因为胰岛功能较2型糖尿病要差,而且胰岛功能下降的速度也比较快,所以难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往往3~5年就发展到胰岛素绝对缺乏,如果在初始阶段没有使用胰岛素治疗,那么血糖水平控制得会不理想,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并发症(如眼底、肾脏)也就有可能提前出现。

血糖久降不下:难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比较难控制。现在所用的几乎所有口服降糖药,其作用机制都依赖于人体内生胰岛功能,无论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还是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都必须在胰岛有功能的前提下,才可以发挥作用。所以难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即使口服两三种降糖药,血糖控制都不满意。

体形偏瘦:2型糖尿病患者中肥胖超重者占比较多,而如果体形偏瘦的人患有糖尿病,就需要更加警惕,瘦人患糖尿病一般是遗传倾向较重,也有可能属于难以分型的糖尿病。统计学资料显示,难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中75%左右在发病前都没有肥胖史。

难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怎么办

瑞典的研究者早在10年前就提出,应该将糖尿病患者做一个新的分型,他们用10年时间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大量随访研究,在2018年得出最新结论,建议使用新的糖尿病分型,让糖尿病患者“站到”更准确的队伍当中,接受更精准的治疗。无论在我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难以分型的糖尿病都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这一类型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

以前提到注射胰岛素,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比较抗拒,他们宁可选择吃药也不愿意打针。在这里要提醒糖尿病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治疗时,一定要正确对待,否则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在糖尿病患者中有一部分一发病时胰岛功能就不好,如难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这些患者往往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这时就应该使用胰岛素。还有一部分患者,患病初期胰岛功能尚好,但是随着病程的延长,10年或20年后,胰岛功能逐渐下降,往往联合使用两三种口服降糖药血糖依然控制不好,这种情况也应该使用胰岛素。只要符合胰岛素使用的适应证,都应该合理使用。

但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过早使用胰岛素,可能会加重肥胖,所以应该区别对待。

难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首先要注意自己的症状是否有以上特点,先要让自己“站对队伍”,然后才能进行个体化治疗。虽然难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降糖药也有效果,但千万不能把他们当作2型糖尿病来治疗。对于这样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早期使用胰岛素的话,可以保护胰岛功能,防止几年后就发展到胰岛功能破坏、胰岛素的绝对缺乏,也能延缓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给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建议

临床上我们经常会遇到在饮食上“走偏”的糖尿病患者,这里也想就常见的饮食问题给大家提几个小建议。

1.“吃糖建议”

糖尿病患者往往提糖色变,在生活中不敢碰糖。其实,糖也分不同的种类。比如碳水化合物也是糖,是一种多糖;而水果、糖果、果汁,以及糕点中添加的糖,则属于单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不建议吃单糖,单糖吃到体内吸收很快,会使血糖迅速升高。

有些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血糖,饮食中完全不吃主食,这是不正确的。对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可能糖化血红蛋白不高,但有胰岛素抵抗症候群,包括血脂、血压紊乱等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如果这时只顾血糖水平,饮食当中完全没有粮食类的碳水化合物,会造成摄入的营养成分不均衡。尤其是高龄、肥胖的严重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不高,如果只吃肉类、蔬菜,而不吃粮食的话,会加重肾脏和心血管系统的负担。这类人群的饮食中,在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粮食类的比例要占50%以上才是合理的。

2.当心食物中的热量“陷阱”

我们先来看一组食物的热量表。

食物 热量(千卡/百克)芝麻酱 618巧克力 586蔬菜水果干 472苏打饼干 408馒头 221

您可能没想到吧,不起眼的芝麻酱居然热量这么高。如果您吃一顿火锅,本来就是以肉食为主,再蘸上一碗芝麻酱蘸料,一顿饭热量超高。

新鲜蔬菜、部分含糖量低的水果以及粗粮,含水分较多,还含有相当数量的膳食纤维,所以热量较低,比较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最不建议糖尿病患者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单糖,包括巧克力、果蔬干、苏打饼干,以及蛋糕、点心、糖果、甜饮料等。因为即使摄入的总热量不高,但单糖进入体内,就像扔下了一颗糖炸弹,使血糖迅速升高,体内的胰岛素“告急”,口服药也不能快速将血糖压低,导致血糖有一个陡然升高的峰值,这时就会造成血糖波动过大,对身体非常不利。

添加木糖醇等甜味剂的糕点,虽然不含有单糖,但仍然含有大量的油和碳水化合物,用这类食品当加餐也绝不是糖尿病患者的好选择。

3.避开误区:不吃晚饭血糖还高?

“我已经不吃晚餐了,为什么第二天早晨血糖还是很高?”

这个问题在糖尿病患者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我们首先要了解空腹血糖是怎么形成的。当人长时间未进食时,血中的糖分是由肝脏输出的,肝脏将体内的其他“原料”转成糖输入血液。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吃晚饭,导致超过10个小时未进食,肝脏保护性地输出大量糖原,肝糖出现“无限量供应”,体内胰岛素管理不了血糖,或者出现胰岛素抵抗。还有的患者不但不吃晚饭,晚上还注射胰岛素,夜间可能发生了低血糖,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导致升糖激素增加,使血糖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苏木杰现象”(低血糖之后的高血糖反跳)。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不吃晚饭是不可取的。

猜你喜欢
单糖降糖药胰岛
临床胰岛制备研究进展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学分析
关于口服二甲双胍类降糖药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不同炮制工艺熟地黄多糖单糖分析及其对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
恒温条件下采收时机对铁皮石斛多糖的影响
液相色谱测定单糖与二糖和低聚半乳糖的方法研究
氟代苯硼酸与单糖间结合规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