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数学教材促进课堂精彩呈现

2019-07-15 14:14赵红琴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数学教材深度阅读

赵红琴

[摘   要]教师课前是否对数学教材进行了深度阅读,直接影响学生是否能够做到深度学习.深度阅读数学教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充分发挥数学教材的使用价值;有效促进课堂精彩呈现;科学辅导学生数学阅读.深度阅读数学教材的策略:一是通读,把握教材概况;二是解读,明确教材教学要点;三是精读,优化概念形成过程;四是深读,领会教材选题意图;五是再读,梳理教材知识框架.

[关键词]深度阅读;数学教材 ;课堂精彩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7-0016-02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数学的学习一样需要阅读,但我们常关注学生的阅读,却往往忽略了教师的阅读.要实现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的前提是教师对数学教材进行深度阅读.只有教师阅读得“深”,学生的理解才可能“深”.

一、教师深度阅读数学教材的意义

1.充分发挥数学教材的使用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教材凝聚了许多数学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心血,经过无数次修改、反复实践与调查研究而形成,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只有当教师开始研究数学教材,才可以深层次地理解数学教材,发挥数学教材的使用价值,才可以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精神和要求,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2.有效促进课堂精彩呈现

教师如果对数学教材进行深度阅读,对数学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的来龙去脉都能深度解读,对符号、书写、语言、图形等都有深刻的理解,对题目都有进一步的思考,必然会有效地规范课堂教学细节,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在教师深度阅读数学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整合教材,合理取舍,更精准地备课,更有利于开展个性化教学,使课堂呈现更多的精彩.

3.科学辅导学生数学阅读

只有在教师意识到了深度阅读数学教材的重要性,才会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让学生同样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阅读意识;才能合理预设哪些知识需要学生阅读,从而得心应手、胸有成竹地辅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教会学生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师深度阅读数学教材的策略

下面笔者对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分式》章始概念课的阅读进行分析和思考,旨在探索教师如何深度阅读数学教材.

1.通读,把握教材概况

通读,包括读整章内容、读章节顺序、读新旧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变化、读不同版本教材对教学内容的不同安排.一般来说,教材的章节安排比较科学,知识结构具体有理,符合数学与绝大多数学生的特点,所以教师要通过广泛的阅读来把握教材的概况.例如,对于“分式”这节课,要明确为什么本节课要放在这个位置.分式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的基础上对代数式的进一步研究,与整式一样,分式也是表示具体问题情境中数量关系的一种工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见模型之一.本节课的学习为后续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运算、分式方程、函数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比如关于分式无意义的讨论就是为以后学习反比例函数做准备的.

2.解读,明确教材教学要点

教师要通过阅读把握好本课教学内容安排的核心旨意.如“分式”的教学目标是经历分式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分式概念,会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经历探索分式有意义的条件的过程,会判断一个分式何时有意义;了解分式值为0的条件;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分式的值;能用分式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解释简单分式实际背景和几何意义.重点是理解分式概念和探索分式有意义的条件;难点是对分式概念的理解及解释分式的实际背景和几何意义,体会分式模型思想和分式的数学应用价值.

3.精读,优化概念形成过程

数学概念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切身参与体会概念的整个形成过程.教材中安排了一个常规的教学过程: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设置了一组实际问题列代数式,再观察比较这些代数式,总结归纳出分式的定义,经历了“实例引入→本质属性分析→归纳定义→辨析巩固”这样一个新概念的教学过程.通过对教材的精读和思考,教师教学时重新设计了另一个教学过程.

这样设想的分式概念得出过程是从数学的知识本身及数系的扩充出发,类比分数,经历构造分式、揭示分式、辨析分式、感悟分式的过程,强化了对分式概念的理解.这样的设计,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数、整式和分式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建,促进学生的思维从无序到有序,也加强了学生对类比、建模等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这个过程设计了讨论、分析、探索、取名等各种活动,其中问题4、问题5和问题7都是开放性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以提高.这样的设计,还为学习反比例函数做好了准备,从分数到分式再到函数,沟通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概念的形成过程,给每个学生提供活动体验机会,促进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4.深读,领会教材选题意图

教师精准选用例题,对于促进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深度阅读教材才会真正领会到教材选用例题的用意.本节课,教材選用了两道例题.

【例1】求分式[a-3a+2]的值,(1)[a=3];(2)[a=-25].

【例2】当[x]取什么值时,分式[x-22x-3]无意义、有意义?

“例1”的用意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分式的值,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分式的值;知道什么是分式的值为0和何时分式的值为0;体会分式的值随x的变化而变化.“例2”教材安排了两个小问,用意是帮助学生搞清楚使分母不等于0的值有无数个,而使分母等于0的值只有有限个.因此,只要剔除这些使分母为0的值,分式就有意义了.这种“去杂”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中一种很有价值的选题方法.正是因为对教材的深度阅读,笔者才深刻领会了教材的意图,并正确理解消化,教学时把两个例题整合设计成了一题多问,提高了开放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教会了学生研究分式的方法.教材是静态的,教学却是动态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信息反馈,对教材进行改进和创新使用.对此,笔者又在此例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設计了两个问题:(1)当[x]取什么值时,分式[x-3x+3]的值为0?(2)当[x]取什么值时,分式[x-2x+3]的值为正数?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探究空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可见,适当的改进可使教材的内容更加适合学生,适合教学.

5.再读,梳理教材知识框架

教师心中要有清晰的教学框架,同时这样的框架也是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的有效示意图.总结归纳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整理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和策略的能力,更是学生逐步完善自我知识建构的过程.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机会让他们表达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收获和困惑.教师要在再次阅读教材、对教材改进设计的基础上,以最恰当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梳理、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如下图所示为“分式”知识的框架图.

总之,数学教材的阅读不能粗犷地浏览和机械地记忆,它需要慢慢地品味、揣摩、推敲.教师要在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深度阅读数学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以学生为本,科学设计,为课堂教学做精心准备,促进数学课堂精彩呈现.

[  参   考   文   献  ]

[1]  杜庆术.例谈数学教师如何阅读数学教材[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7(23):68-70.

[2]  陆相丽.简案1:分式[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7(23):2-4.

[3]  张卫.让学生学会阅读数学教材[J].学周刊,2013(9):172.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猜你喜欢
数学教材深度阅读
戴着镣铐起舞
认真研读数学教材,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活”用数学教材,提高数学教学效能
引领学生深度阅读“三步法”
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深度阅读